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杨以明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9-4 18:03 编辑

                       战役10 雪峰山战役

       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军队近20万人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进攻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原文作者李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4-9-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东 发表于 2014-9-4 18:26
欣赏了

习主席在抗战胜利日讲话中指出:这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兵团岁月 发表于 2014-9-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8:01
战役9 常德会战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 ...

惨烈 战役、铁的事实 证明了中国最早打响了反法西斯的第一枪;更加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事实;今天日本帝国主义死灰复燃、亡我之心不死、对此必须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岁月 发表于 2014-9-5 22:29
惨烈 战役、铁的事实 证明了中国最早打响了反法西斯的第一枪;更加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事实 ...

这是我们的教科书上没有的。让我们牢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7:56
战役5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 ...

 武汉大会战
  在中国的8年抗战中,武汉大会战标志着中国的抗战形势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中,最为艰难、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发生在九江上溯60公里的武穴(原名广济县)田家镇,以及江南的富池口、半壁山一带,史称田家镇战役。
  当时的中国海军在这场战役中人员损失巨大,舰船基本消耗殆尽。
  他们,是中国军人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故事却很少被人提及。
  武汉大会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毙伤日寇近4万人。此战意义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咸宁舰在湖北武穴慷慨殉国
  吴头楚尾埋忠骨
  在田家镇玉屏山下的翟畈,有一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墓碑。
  墓碑高约1.5米、宽0.6米,掩映在青草与素洁小花之间,碑正中依稀分辨出“五福寺前后山脉抗战阵亡官兵之墓”字样,旁边有“中央陆军五十七师XXX”等字样。
  不同于前几年人们重新在它一旁竖立的纪念碑,这块碑是“原碑”,而且有着一段传奇——当年的田家镇战役,中国军队大约阵亡1.7万人,这一带山岗上躺满了中国军人的遗骸。当地群众收殓了大约1000具忠骨,修起这处墓地。文革期间,墓地被破坏,当地一个名叫田仲玉的老人,趁着黑夜将这块墓碑藏了起来。直到1995年,当地重修烈士纪念碑时,才捐献出来。这样的抗战实物,太过珍稀,如今已很难见到。而历史,就这样在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中悄然延续。
  一个“软肋”
  位于武穴上游的小小的田家镇,它地处鄂东蕲黄广(蕲春、黄梅、广济)三角地带,号称“吴头楚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田家镇,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区,它包括江北的田家镇,江南的富池口、半壁山,构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区,卡住了长江在这一带的最细的脖子。
  而在此前,北面的黄河掘口,暂时挡住了华北日军直插华中心脏武汉的进攻步伐;在南面,著名的万家岭大捷,首次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师团;再加上中国军队依托山地、湖网的逐次抵抗,日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但是,日军窥探到了中国军队的一个“软肋”——从上海开战以来,日军屡屡沿长江进攻。日军台湾旅团(波田支队),在沿江的疯狂进攻中占足便宜。反观中国的长江防御可谓漏洞百出。
  这个漏洞,主要是中国海军的短板所造成。
  当时,中国海军的几艘大舰已消耗殆尽,剩下的十余艘中小型军舰,自身防空火力很弱,缺少制空权,无法与日本海、空军正面对战,只能使用水雷(漂雷)进行“水中阻击战”。
  中国军队在九江至武汉江面上,布设了4个水雷区,布雷1500余枚。日军不断扫雷,中国军队就用残余军舰不断补设,而日军就派飞机不断炸舰。
  用中国海军自己的话说:“每一次出击,就是最后一战!”
  有一艘中国军舰沉没在武穴段的江中,这艘军舰名叫咸宁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石方杰先生,曾在20年前写有一本《大殉国——国民党海军抗日纪实》,对咸宁号炮舰有简短描述。
  咸宁号其实很有名。首先,它因湖北省协助出资建造而得名。其次,它是1927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内河浅水炮舰,排水量420吨,约为中山舰的一半。
  1938年6月24日,咸宁号被日军飞机炸伤,仍坚持在江中布设水雷,阻止日本军舰。7月1日,咸宁号在田家镇一线布雷时,遭日机偷袭,船体严重受损,大量进水;在勉强开到武穴码头、准备抢修和救护伤员时,又一次遭到日军空袭,舰体连续中弹,被炸得四分五裂。全舰90多人,牺牲20多人,16人负伤失踪。
  最后的“海防前线”
  其后,中国海军依然坚守这最后的“海防前线”,在九江至田家镇一带布雷。7月3日,在田家镇一带布设水雷的崇宁号,历经四轮空袭后,悲壮沉没。7月13日,绥宁号炮艇在运送水雷途中被炸沉于黄石港。7月14日,海宁号炮艇被炸沉于鄱阳湖湖口。江贞号被炸沉在著名的岳阳楼下。
  十多艘舰船被击沉。哪怕没有军舰了,中国海军组织布雷别动队,穿越日军陆上防线,用人拖带水雷,到九江一线冒死布施漂雷,他们中的多数人壮烈殉难江底。
  直到10月24日,中山舰在武昌金口殉国,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与舰船的损失相比,数百名海军人员的损失更令人心痛。到抗战结束时,中国海军全部舰只不论大小,只剩17艘。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武汉抗战研究中心研究员邓正兵,对中国海军的悲壮抗战历程,有很深的感慨,那么多官兵沉戈江底,他们的故事却没有多少人了解。
  他指出,当今的世界环境,逼得我们不得不加快海军建设的步伐。同时,海军的好作风,需要得到传承。
  最近,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大演习,场面壮观,彰显实力。我们的航母“辽宁号”正在升级,大幅提升空战能力。
  而回溯76年前的武汉会战,弱小的中国海军,以热血和生命勇抗强敌,在长江之上谱写一曲慷慨壮歌。
  “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这种敢于牺牲、刺刀见红的精神,铸就了中国军人的铁血军魂!
  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落后,就要挨打。跟上时代,维持均势,并有一批热血军人守护,才能保持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1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9-14 13:29 编辑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7:58
战役6 长沙会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 ...


             衡阳 血史难忘
  走进衡阳市岳屏公园,登上岳屏峰顶,一块高大的纪念碑屹立眼前,碑面赫然刻着“衡阳抗战纪念城”七个大字,碑座为八面体,寓意八方和平,永无战事。整个纪念建筑群苍松环抱,庄严肃穆。
  衡阳警备区领导告诉我们,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衡阳是唯一一个被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之所以获得这份殊荣,正是因为衡阳军民在衡阳保卫战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以及这场战斗的重要意义。
  据介绍,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这场战役极大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因此下台。担心衡阳之战的重大伤亡影响军心,日本甚至刻意淡化这场战事。
  衡阳守军48天的浴血奋战,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计划,也为我方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了有利战机。同时,衡阳保卫战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血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它与盟军在欧洲大陆及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遥相呼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1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9-14 13:31 编辑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7:58
战役6 长沙会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 ...


                长沙会战重要影响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欧战爆发后的十几天,当时正值波兰败亡、欧洲危急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予10万来犯之日军以迎头痛击,挫败了其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引起欧洲各界人士对中国局势的关注。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3个月。面对着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战局岌岌可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作战中虽然损兵折将,日军也一度攻进长沙,但最后日军还是撤出了长沙,中国战局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不仅对中国国内,对同盟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这次会战的胜利引起了盟国、特别是英、美的广泛关注。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进行过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1月3日,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
  罗斯福在第三次长沙大捷后的第22天给蒋介石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同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其后,他并以他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他还通过他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授予第9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薛岳一枚美国勋章。另外,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自尊、自强,才能赢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与平等对待。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中国带来的种种荣誉与平等待遇,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应该说,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才换来的。
  第四次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这次会战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伤亡人数
  中国军队: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日本军队: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数达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186)日军在衡阳之战中使用了毒气弹,据美军14航空队化学战情报官汤姆森上尉的研判,日军所使用的是芥子气与路易氏气混合物。衡阳陷落后,日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
  长沙,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47日,不徒予后方以从容布置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不顾虑而取堞班岛。东条内阁穷于应付而急速崩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总统颁训词:“我第10军残余部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7日之久,此为全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国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著。”“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为衡阳守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1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9-14 13:32 编辑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9-4 17:49
          战役1 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 ...


                 宝山五百壮士与敌同归于尽
  众人皆知谢晋元团长八百壮士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淞沪战场上,宝山五百壮士的故事同样惊天地、泣鬼神。1937年9月,日军大部队强行从长江口一线登陆,中国军队18军营长姚子青奉命率500余士兵守卫宝山城。日军以一个联队的主力及江面30余军舰、飞机火力支援,猛攻宝山。当大部分部下阵亡时,姚子青原可撤出战斗,他却说:“在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如果我手执武器之军人苟且偷生,不敢赴汤蹈火,下定必死决心,何以活着见江东父老?”
  激战中,早已抱定必死决心的姚子青吩咐:“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最后,姚子青及全营将士全部殉国。当时,进城的日军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后人题诗歌颂姚子青之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15名将军为国捐躯
  发生在77年前的淞沪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双方动用总计百万兵力的大决战。中日双方皆出举国之力,尤其是中国军队更是尽遣精锐,如第1军、第18军、87师、88师、税警总团等,桂军、川军、东北军也加入了战斗。历时三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伤亡超过30万人,少将以上的将领阵亡15名。
  黄梅兴是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仅第二天,1937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连续攻破十余个日军坚固堡垒后,不幸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岁,他是淞沪抗战国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蔡炳炎少将是黄埔一期毕业,时任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在罗店争夺战中,蔡炳炎将军身先士卒,亲率两个营攻击罗店日军,不幸中弹阵亡,以身殉国。
  吴克仁中将是第67军军长,其所辖107、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浦江,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击退敌军多次进攻。9日,吴克仁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表示,淞沪会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首先,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抗战,标志抗战的全面展开,中国进入了全民抗战的阶段。而此次会战中,中国举国之精锐,仍不敌于日寇,表明当时中日两国间力量之悬殊,中国只有坚持持久战、时间换空间才能取得胜利。
  其次,淞沪会战爆发于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直接影响到英美利益,而许多西方人正是在这场血战中,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来面目,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其三,淞沪会战激烈,双方伤亡惨重,这也是以后南京大屠杀的导火索。
专家认为,淞沪会战对于上海来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正如伦敦不会忘记不列颠空战、圣彼得堡不会忘记列宁格勒大血战一样,上海也应铭记“八•一三”,铭记那一年在这里牺牲的无数英豪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4-9-1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是当时的国民党的部队,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6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