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1-10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2-1-11 14:31 编辑
第十七天(10月12日)周三 黄龙——日隆镇
早上8•00离开三进三出的川主寺,目标小金县的日隆镇四姑娘山,途径213国道的松蕃、茂县、汶川、映秀后转向西进303省道经卧龙到日隆镇。里程600公里。
清晨雾挺大,出镇去松蕃有经过一个隧道后进入213国道离松蕃16公里,海拔3000米以上,云雾在山腰上慢慢的升腾,时尔条状时尔块状的变化着,我的心绪也随着飞向那2008•5•12大地震的汶川。一路上藏、羌寨不停的散落在山脚或山腰上,条条山溪或急或缓的绕过山寨,向山下集合汇成支流奔向岷江,一路上建筑最好的是学校,高悬着国旗。
我们途径的第一站是
松潘,是四川省历史名城,是历史上有名的边睡重镇。网上介绍: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钥睡”,为古用兵之地。故自双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要在此设关尉,屯重兵,严加防范,不敢懈怠。松潘还是“川西门户”,“北望河惶,南通坟灌”,对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实有高屋建领之势。
进入松潘县城,那高大古老、保存完好、方圆十里的城门城墙,古城墙门堡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一直到明英宗正统四年才告完成,历经60年。城门洞由条石砌码,条石上刻着各种花纹,门洞厚达十五丈,经数百年风雨不蚀不坏,可见当初造工之坚实。
上城墙登高览胜,周围高山屏蔽,氓江穿城而过,实在是艰险雄壮,仿佛看见唐时烽烟乍起:到这里经过图片和文字方了解唐藏和亲的来龙去脉。当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路过松州,被州官徐齐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都督韩威应战失败,大宗命吏部尚韦统军抵达松州,川主寺一战,松赞干布兵败回藏。松赞干布还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大宗晓以大义,遂将宗女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一个女子维稳一方安定近百年,既是奇迹又见统治者的性情。成为千古佳话。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个松潘古城顿时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写意。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内北向者称谓“安阜”。
各城门仅以大块规则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
各城门外原皆有翁城(今仅存南门翁城),城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楼,每道门洞上方门楣上雕菱形窗格间以云彩纹饰。门洞内壁两侧墙基分别浮雕28至30匹骏马自城内向外奔驰图,自起步到止步的系列动作形象逼真,生动传情,此外临江门旁镶嵌一通崇祯十六年关于减免捐税的布告,及小两门附近城墙一通清雍正六年松潘兵民为总镇张元佐竖立的功德碑。松潘古城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其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的精美在民族地区是首屈一指的。
上午10点10分到叠海村,在久远的年代这里形成堰塞湖,是岷江上游最大的湖泊。现在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藏民把白色牦牛打扮的十分漂亮,主动招呼过往游客和白牦牛摄影留念,这当然是收费的,5元一次。这里景色不错,还有一个挺大的地产市场。过叠海村连穿两个隧道其中海子山隧道1995米,出来连续急转弯,就是有名的“六回头”。
在公路上有5`12大地震造成的天崩巨石。现在已移至公路旁,上面镌刻“天崩石”,供往来的客人观赏。11点到达大地震重灾区汶川,现在的汶川是全新的,街道整齐干净,人们安静祥和。在汶川县城里如果你不是刻意去寻找地震的痕迹,如果你不知道5•12大地震在这里发生,就很难相信这里就是汶川,现在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下午达到映秀镇,现在的映秀镇是著名的旅游区,大地震遗址保护区是主要景点,游人很多。现在的映秀镇很气派,里外全新,有些江南水乡的感觉,从另一角度讲大地震毁了一个旧映秀,全国人民奉献了一个崭新的映秀镇,钞票多的花不完,何以见得,你看,在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大禹故里,很大很气派,整个故里除20多米的老城墙外,统统是新建的,高大的牌坊、崭新的城墙、宏伟的大禹雕塑、规模硕大的广场,可是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咋样就不得而知了。
从映秀镇出来去卧龙要走312国道,麻烦来了,大地震中312国道受灾最重,目前在修建中,单日通行,我们赶上是卧龙那边放行,如果绕行多走200公里,我们今天就无法到达原定地点,没有办法和管理人员协商近2 小时总算放行了,说来是偏得,开进去我们才明白人家不放行的原因,这里已经没有路了,我们走的是正在修建的便道十分难行,一路跌跌撞撞,有时比走路还要慢,不过有失必有得,有幸让我们看到大地震后的原貌,桥梁、道路几乎全部被毁,桥梁横七竖八,七裂八瓣,312国道几乎被山体滑坡所淹没,偶见新立的“312国道遗址”牌子,才能判断出哪里是原来的国道。新的高速路正在崇山峻岭间兴建。
在山沟里看到一块巨大石头,上书6个人的名字,就是在大地震中为救灾失事的飞机中的6 位烈士的名字,立碑单位是成都军区空军。六位有经验的飞行员为救灾,就在这条山沟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向英灵们致敬!安息吧,今天的汶川已经重新矗立在祖国的大地上了。
晚上6点我们翻越巴郎山,全是胳膊肘弯,云雾很大,能见度有时不足10米,几乎是在云雾中行走,老李开车十分老到,他告诉我们遇到这种天气和道路时,不能跟着前面的车走,要自己掌握着开,我问为什么,他说“你跟前面的车尾灯走,雾大看不清路,它掉下去时,你也来不及了”,听到这里我一身冷汗,要是我开指定跟着前面的车,谢谢老李,我学到不来此地学不到的一招。到顶峰时天已黑了,巴郎山海拨5040米,位于四川省小金、汶川、宝兴三县交界处。
两山结合处即巴郎山垭口海拔4523米。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碑,上书“巴郎山熊猫王国之颠”。站在垭口放眼远眺,只见雪峰连绵, 烟霞漫漫,峰回路转;垭口之上,峭壁磷峋,岩石裸露,险象环生。在垭口回望卧龙方向,白云铺满长长的峡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难怪古人过巴郎山时写道“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披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晚上8 点时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到达四姑娘山下的日隆镇,住背包客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