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再林

《 庆祝6·18批示四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向东 发表于 2013-6-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6-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苍 发表于 2013-6-19 10:29
再林兄好诗  只是我觉得  那个时代有待商榷

那个时代,何止是商榷,那是需要历史的评判。文化大革命已经有了党的决议,而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则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是反帝反修的需要,是备战备荒的需要,是我们五十四万农垦战士的期望。我的观点是泼洗澡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泼掉,我们纪念的正是领袖的伟大,我们的自豪,历史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陌上苍 发表于 2013-6-1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6-19 11:36
那个时代,何止是商榷,那是需要历史的评判。文化大革命已经有了党的决议,而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则是 ...

我们是迷茫 的一代    我们的青春 我们 的热血 我们的追求  我们的傍徨 我们的无奈  都随风而去。  诚然 也摔打了我们 ,现在我们即使老了, 苦对于我们只是小菜一碟, 呵呵!也值得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戎容 发表于 2013-6-1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林兄;我不同意上山下乡或组建兵团是“反帝反修”的需要。从现在披露出来的当时历史条件来说,是由于“文化大革命”致使城市不能安置这么多毕业生,才发动了上山下乡运动。当然,他的副产品有积极作用;启蒙了边陲“文艺复兴”;锻炼了一大批城市青年等等。但过远大于功,致使荒废了一代人的学业、造就了经济停顿、无规划的开拓使植被、自然生态破坏、与农民争粮等等。
      当然,这与你的诗无关,你的诗讴歌了我们一代人的豪情,仅不过延伸发表了一些歧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6-1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戎容 发表于 2013-6-19 16:26
再林兄;我不同意上山下乡或组建兵团是“反帝反修”的需要。从现在披露出来的当时历史条件来说,是由于“文 ...

十分理解你的观点,我是站在当时的立场,当时的认识,当时的感受而感发的,那是真实的我,没有认识到毛泽东的错误,对政治也十分幼稚。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如果没有上山下乡,我是没有资格探讨的,我只属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属于毛泽东时代,属于学习雷锋,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那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戎容 发表于 2013-6-1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林兄;十二分地欣赏你的率真。是呀,作为知青的你我,有一种难言的情结,总免不了对知青历史本能地进行维护,情理之中,就是我也如此。本准备引经据典和你“大干”一场呢。刚才翻了一下2010年版中共党史,“文革”十年使国家减少几百万专业人才、防修反修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968页、977页),文盲达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达2.3亿(资料同前)。而上山下乡就是此恶果之一。至于习总书记说的前后三十年及中央班子下乡经历,与此没逻辑的因果关系,不象社会上极少数人认为,是上山下乡的功绩。在那历史条件下有哪个青年幸免上山下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6-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戎容 发表于 2013-6-19 19:11
再林兄;十二分地欣赏你的率真。是呀,作为知青的你我,有一种难言的情结,总免不了对知青历史本能地进行维 ...

看来我是犯了一个错误,紧跟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错误,甚至还祝愿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批林批孔之类。这些东西我一直感到很惭愧。可我不认为那是我们知青的错,那种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路线错误,不应该我们埋单。我们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我们为国家与民族做出了我们无私的贡献。知青精神是伟大的,知青精神是永存的。不要引经据典,我也不会在知青中发动内战。历来就有有悔派和无悔派之争,我无悔可悔,也不反对愿意后悔者为国家与人民而后悔。尽管当前四风猖獗,两极分化严重,不公之事比比皆是,作为共产党员,我还是要和中央保持一致,相信未来,相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相信社会主义。
       请原谅,以兄之迂腐,怎敢舌战精英,就此挂出免战牌,还我歌舞升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戎容 发表于 2013-6-1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幽默!祝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7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