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张莅

转载 诺门罕战役

[复制链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个月的战事中,苏军投入约五万七千名步兵、五百辆坦克及三百五十辆装甲车;官方宣布人员损失为九千人伤亡。但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显示,苏军真正死亡人数约为七千人,超过一千人失踪,另外一万六千人受伤。
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 58925人。这个数可以发现其中是有一些疑问的:负伤的人数与阵亡的人数太接近了,如果将阵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两者几乎相等,而且阵亡失踪人数比负伤的人数还多,这在战争中应该是比较少见的,除非负伤者都有刻意自杀的动机,否侧负伤人数应比死亡人数大得多才是。
紧接着日本陆军当局发表了一个笼统的伤亡数字,将阵亡和负伤的人数一并发表为伤亡18000人,大概还是将第6军的上报的伤亡人数简单相加,然后发表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28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 ...

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日本损失了近50000人(死亡的以及丧失战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第一独立守备队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全军殆尽,11个特种兵连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诺门罕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斩断。这场战争让日本的优秀指挥官损失殆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1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31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 ...

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诺门罕战役中,朱可夫指挥装甲部队以机动战首获大捷,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嘉奖。苏联政府得到包括间谍理查德·左尔格的情报得知日方的南进,因此应该不会即时对西伯利亚发动另一次攻势。苏军于是被调往欧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挥西伯利亚部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成功发动反攻击败德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1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32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骑兵、装甲军队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 ...

好,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
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34
1939年5月28日拂晓,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东八百藏中佐联队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 ...

好,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
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1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3-4-12 18:36
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海拉尔上空。6时20分,日军机群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 ...

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5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