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张莅

海战

[复制链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9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2 14:25 编辑

双方的主力舰在4时45分、5时30分曾两次相遇,但俄国战舰都受了重创,无法发起有力的攻击,结果3艘战列舰相继被击沉。晚7时,被打得千疮百孔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沉没,舰员全部遇难,10分钟后,“博罗季诺”号弹药库被日本“富士”号击中,弹药库被摧毁,并引起了锅炉爆炸,当即下沉,全舰官兵仅1人获救。
在海上漂浮的旗舰“苏沃罗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击,俄国驱逐舰“狂暴”号冒险靠近旗舰,接走舰上伤员,其中包括舰队司令罗日捷斯特文斯基。7时20分,日本驱逐舰发射鱼雷将“苏沃罗夫公爵”号最终击沉,全舰幸存2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9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7时30分,日本所有重型舰只撤出战场,准备用鱼雷艇和驱逐舰发起夜间攻击,白天战斗告一段落。
晚7时30分至次日凌晨5时,日方21艘驱逐舰、37艘鱼雷艇向残余的俄国舰只发起鱼雷攻击,俄国第三分队因接受过反鱼雷进攻训练,因而大都幸存下来。
而第二分队的舰只大部被击沉,“西索伊-维利基”、“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纳瓦林”先后被鱼雷击沉,旧式装甲巡洋舰“莫诺马赫”在舰艏被鱼雷炸掉的情况下,仍顽强的击沉了向它发射鱼雷的日本鱼雷艇,后因伤势严重,于凌晨5时由舰员自行凿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9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8日清晨5时过后,残余的俄国舰队缓缓地朝海参崴方向行驶,但在上午9时,再次被日本舰队包围,遭到日舰猛烈的炮击,担任俄国舰队司令的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决定投降。10时53分,“尼古拉一世”、“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谢尼亚文”、“鹰”等4艘战列舰投降,而日本舰队在看到俄方投降信号后,依然进行不人道的炮击,直到俄国军舰挂出日本旗为止。
载有舰队司令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的“鲁莽”号也向日方投降。但其余的舰艇或进行了抵抗后被击沉,或成功逃走,“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号上的俄国官兵看到日本的劝降信号后,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后为了不让这艘用俄国著名海军将领命名的战舰落入敌手,舰长下令自行凿沉。
巡洋舰“绿宝石”号在逃往海参崴的途中触礁,被舰员炸沉,余下几艘分别逃往上海、马尼拉、马达加斯加等中立国港口,最终逃回海参崴的只有巡洋舰“金刚石”号和另2艘驱逐舰。对马海战至此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9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战结果及其影响:
对马海战日本获得空前胜利,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俄国一夜之间从海军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包括辅助船在内,俄国舰船损失达20多万吨,12艘战列舰中,8艘沉没、4艘被俘,8艘巡洋舰中,3艘沉没、1艘遇难、3艘被第三国扣留、仅1艘逃回海参崴。
俄国海军官兵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在中立国被扣留。而取得这一战果的日本仅付出了3艘鱼雷艇沉没、117名官兵阵亡的微弱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9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马海战的失败,使沙皇彻底失掉了国内的支持,把俄国国内本已十分高涨的革命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而日本虽然取得胜利,但其国内资源濒临耗尽,于是1905年9月5日,双方在美国的调停下,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放弃其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并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把辽东半岛租借权转交给日本,日俄战争正式结束。
对马海战是人类进入蒸汽钢铁时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对后世海军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海战中巨舰大炮再次展示了其威力。
对马海战结束后不久,随着英国“无畏”舰的下水,各国又展开了一场海军军备竞赛。海战中日本海军战术的出色应用尤其引起注意,再次证明“机动、快速、灵活”是海军战术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边字五一二 于 2013-4-9 12:36 编辑

1904年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无义之战。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使俄国的扩张受到阻挠。
可悲的是,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中国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两个强盗在别人家打架,打坏了家里的“锅碗瓢盆”,主人却只能忍气吞声。
这是旧中国真实写照:弱国无尊严,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主权。
今天,在东北亚纷繁复杂的形势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强大的祖国向世界发出:“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表现了自信、尊严和正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4-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4-10 06:47 编辑

俄海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其重炮口径达305毫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0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乡平八郎乘坐的日海军旗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2.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尽管德国加强了海军力量,但在舰只数量和排水吨位上仍然落后于英国,火炮口径和数量也不及英方。因此,在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英国的主力舰队像一条看门狗一样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国的大洋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
1916年,德国公海舰队只有18艘战列舰,而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有33艘,加上在战争行进之下,德国不能增加更多战列舰, 所以德国公海舰队难以与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进行大规模舰队决战。
1916年1月,赖因哈德·舍尔海军上将被任命为德国大洋舰队司令。他沮丧的发现。面对实力强大的英主力舰队,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选择只有一个,要么困在港内无所作为,要么拼掉英主力舰队。尽管舍尔好斗,他却避免同较强的英国海军进行全面战斗。他制定了一个富有进攻性的大胆计划:
首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沿着英国沿海地区开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袭击,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如果形势对他有利的话,就集中大洋舰队主力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主力舰队。为实现这一计划,舍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派出战列巡洋舰、潜艇和“齐柏林”飞艇,多次袭击英国东海岸。并实施布雷和侦察行动。
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侵袭的。
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1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