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张莅

志在边疆

[复制链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谁说了句:“真象狼眼睛。”大家更害怕了,我们四处寻找救援,这时我看到远远的好象有个人在向我们靠近,哦!还背着枪,我们越来越看清了是机务队卢队长,我们又是招手又是喊:“卢队长,我们在这儿哪!”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和卢队长“会师”了,东洪伟身体较弱,走不动了,队长说:“小冬冬,来,我背你走!”小东一听高兴地 窜上他  的后背说:“队长,您真好。”我们几个人就象当年红军过雪地一样艰难地走着,虽然没有雪山,但是那雪也太厚了,都没膝盖了,拔出一条腿又陷进一条腿。
那时大烟炮还使劲地刮,卷起的雪粒不停地打在我们的脸上,痛得厉害。我用两只胳膊抡换护着脸,天黑了,我们才终于到家。
我们整个人都快冻僵了,一下子倒在床上就不想起来。一位老职工从外面弄来一盆雪,我们先用木棍敲掉鞋上的冰,再开始脱鞋,但脱不下来,原来鞋、脚和毡袜都冻在一起了。卢队长叫我们赶快用雪搓脚,一会儿脚底变暖和,发热,毡袜也脱下来了。这时又有人打来温水让我们泡脚。
卢队长严肃地告诫我们说:“起烟炮时绝不能出远门。以前有人因烟炮天出门迷了路,才一夜就被冻死了。以后外出一定要请假。”我们心中都有点害怕,不敢多言语。他又朴实的笑着说:“这回你们知道大烟炮的利害了吧!”我们不由自主的笑起来,点点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骨干    essence           
1965年,二队组建了社教后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原海军中尉,场部下转干部范本才任指导员,王直敏任队长。大家团结协作,各负其责。王队长、技术员朱万德、统计周兴华3人把二队规划制成沙盘,经全队讨论、通过后立即实施:大规模垦荒、植树防沙、耕地编号。
队里还盖起了新房,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全队职工家属上下齐努力,连续3年的艰苦奋斗,我队的耕地面积扩大约2倍,近万亩的沃野良田连成一片;粮豆总产提高3倍多,达到1354吨,亩单产超过200斤。
王队长的生产计划有的放矢,并留有余地,也很准确:农田计划用工数和实际用工仅差5个。
技术员根据播种面积用算盘、计算尺算出用种量和施肥量。周兴华肩扛拐尺,风尘仆仆的深入到各个地段丈量实地。当年我任队里会计员,65年的工分制非常的麻烦。王队长既领导生产,又参加核算,确定分值。农、机、畜、基建等各部门用工,综合起来构成生产计划,我便根据生产计划作出财务计划。
年终决算是根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亩成本支出等统计数据而作出的。大家共同努力,保质、按时完成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队长的吃苦耐劳是出名的。大家还在熟睡时,他就跑地号去了,为的是准确、及时派工。果然等上班号一响,各班组一看队里的作业板就知道干什么,一点也不窝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狠抓粮食生产。他经常讲:“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范指导员的政治工作也抓得很紧:黑板报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党团组织的教育、群众工作及时跟上。队里有自己的宣传队,还抽出文艺人才送到场部:姜宜礼、东洪伟等。
食堂人员送饭到田间,改善伙食,有一段时间还自己种菜。原是部队军医的卫生员侯培祥常揹着药箱到田间,特别是麦收时节。他和身体不太好的卢付队长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顶着烈日给田里工作的人送水。
场院管理员老覃、老温把场院保管得有条不紊,特别是收获季节的粮食管理。阴天了,抢场;天晴了,组织大家翻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队职工、家属一看天不好,或一听到抢场的哨音钟声响起来,立马就放下饭碗和手中的家务活,奔向场院,保证给国家上交优质粮食。
总之在这个班子的带领下,全队职工、家属团结合作,苦干加实干。二队干部科学管理、科学种田,使得本队的面貌焕然一新,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老天好像也很帮忙,年成不错,真称得上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届届领导班子都有着不同的领导艺术风格,无不影响这些激情满怀的赴疆知青。接任的夏连长、严指导员,朱副连长等领导,他们都给了知青们很多的帮助。
我们永远牢记连队的父老乡亲,北大荒人的创业精神。我和老朱三十七载的青春壮年都奉献给了北大荒,我们有多么的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亲情  affection                    
我来北大荒1年以后,朱万德从场部分配到2队,任农业技术员。他工作能力很强,有独创性,又比较负责任。他对我们北京青年指导田间作业、传授农作知识有耐心,讲解起来非常细致。我们共同战天斗地、努力工作。
两年多的相处,我觉得他人品可靠,能够对未来的家庭担起责任,两人的感情逐步加深。我们于68年3月8日结为伴侣。71年生一女孩战英,72年生一男孩战明。这其间,老干部、职工、家属给了我们很大帮助。68年队里房子还很紧张,我们结婚时没房子,0号宿舍的舍友们主动搬出去,与别的舍友挤在一起,腾出红砖房宿舍一间给我们结婚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3月的一天,我乘二胖开的胶轮25后面的拖车去场部领工资。我急着回连里参加下午的军管大会,待领出全连的工资现金后,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匆匆忙忙又坐拖车往回返。
从3连到西岗,来回一百多里土路的颠簸,结果当天夜里小产了。我那时已怀孕6个月了,要养身体。队里各家的鸡刚开始下蛋,老朱很着急,就托人买鸡蛋。当职工家属听说我是为着全连队的工资出事时,很多家把鸡蛋拿出来,自己舍不得吃,卖给我们许多个。每个才收一角钱,有的人家干脆说什么也不收钱:
老覃家的周华容、周兴华家的熊云群、老耿家、陈宽玉、李跃田家的李桂华、还有卢振阁的老伴林燕君、范本才的老伴陈伦英等。结果我共计吃了500多个鸡蛋。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还很多:孙淑兰、顾明香、老栾等;更有关心我们的老指导员董华福、王直敏队长、以及他们的家人。
我和万德回吉林怀德、北京探亲,李丽萍就和几个知青主动帮我们看家。我在北大荒学到了老职工和家属们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无论在生活、工作上我们一家人都得到了很多、很大帮助。我们也用知识为北大荒做出贡献。不忘北大荒人,我无怨无悔。                  
                                                                  原36团3连  张广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广琴在连队任会计时留下的照片,197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徐茹茹 发表于 2013-4-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战友了,64年就下乡了!还有待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1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964年下乡知青,张广琴(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