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知青情结

太鲁阁与台湾老兵

[复制链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给议长立碑,这座雕像是靳珩段长,(当时修路的付总工程师)是筑路殉难的老兵里官位最高的一个人,蒋经国为此立碑,钱穆撰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3-3-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边一隅
宝岛台湾
别有洞天
风光无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3-3-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7 21:43
不是给议长立碑,这座雕像是靳珩段长,(当时修路的付总工程师)是筑路殉难的老兵里官位最高的一个人, ...

我眼力不太好,将段字看成议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3-3-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7 21:43
不是给议长立碑,这座雕像是靳珩段长,(当时修路的付总工程师)是筑路殉难的老兵里官位最高的一个人, ...

希望您能将碑文刊登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1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3-3-10 22:39 编辑

   好吧,碑文如下:                                             靳珩段长殉难碑记
       人类个别生命必有限,惟社会公共事业能无穷;而事业必创造于生命,惟能融铸其生命于事业者,其生命亦无穷也。中国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其意义即在此。台湾省东西横贯公路凿山川之奇险,开天地之清灵,极工程之艰巨,成人文之伟绩,而靳珩段长乃不幸于此殉难。今者康庄既辟光景改观,行旅过此,往昔之奇、艰巨乃如云烟经眼渺不复观。而逸仰留恋之间,靳故段长之精英必有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此乃宇宙之此理人生之大教。仰不惟靳故段长一人之不朽而已也。爱为立碑以识焉。其详别,有碑此不著。
                          中华民国四十八年十二月
                                                                                                              
                                                                                                                 蒋经国立碑
                                                                                                                 钱   穆撰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1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世纪50年代,大量的国民党溃兵从大陆来到台湾,为了改善当时基础设施条件,蒋经国便发动部队开始动工修建这条沟通东西两岸的中横公路。这里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人烟罕至,地质复杂,条件十分艰苦。靳珩就是这支公路建设队伍中的一员。
  靳珩是河北无极县人,生于1914年,他毕业于北洋大学,主修土木工程。据称他秉性笃学,仗义正直。1948年来到台湾,先在军队服役,1957年任台湾东西横贯公路溪畔公路段段长。在公路建设期间他路险履危,披星戴月,风雨寒暑,从无间断。
  1957年10月20日,花莲发生5级强烈地震,靳珩段长于破晓时分,出外巡视正在建设中的桥梁工程时,不幸在栈桥上被山上滚落的石头击中,当场殉职。蒋经国先生对靳珩十分感念,在他殉职的地方为其立碑,并请台湾著名的钱穆教授为靳珩撰写并手书墓志铭。大桥建成之日,就把这座桥命名为“靳珩桥”。此碑不仅是对靳珩的褒扬,也是对建设中横公路的全体老兵的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3-1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边字五一二 于 2013-3-10 23:36 编辑

1971年,兵团正红火的年代。各类返城还很少的时候,我当时所在的连队出现了第一例正式调转回城的知青。
后来才知道,他的哥哥是修建成昆铁路的工程兵,不幸因公牺牲。他的返城,是部队为了满足家属的要求,经与地方协商才办成的。此事记忆深刻,因为当时大家都说,他的返城是他哥哥的命换来的。
后来笔者多次乘火车来往成昆线上,看到沿线的烈士陵园和墓地(据说,仅工程兵就牺牲过千人),每每想起他的哥哥,不知长眠在那处陵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3-10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前不许他们结婚,很多人孤老终生,]”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楼主这句话的出处。因为眼见耳闻知道,80年代后,台湾老兵携妻带子回大陆探亲观光的人不少。
其中典故,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1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大视野专门有对老兵的调查,作了5期节目,那里就讲的很清楚了。1960年前基本不许结婚的 。我们还见到了两个老兵本人,我们的地导也是老兵的后代,他也这么说,而且他讲,正因为这样,才造成父亲今年83岁,他4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3-3-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3-3-10 20:00
好吧,碑文如下:                                             靳珩段长殉难碑记       人 ...

多谢版主,费力将碑文刊出;碑文蕴含深厚,没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很难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