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5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5 05:33 编辑

      160.齐梁体: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一百多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
      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对这种诗风,後来刘勰、陈子昂等都指出其弊病,李白也曾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5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5 11:51 编辑

      161.宫体诗:
      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当然,南朝宫体诗中也不乏思想颓废、格调低下、措辞暧昧的靡靡之音,但是,如果就因此而全盘否定南朝宫体诗恐怕就显得有些偏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5 22:26 编辑

      162.玉台体:
       指以南朝徐陵编选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玉台新咏》选收艳歌,大多文词纤巧绮艳。后世称这种类型的诗作为“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6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63.南唐词派:
      南唐词人主要指南唐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从时间上说,在当时地方割据的历史条件下,二者并没有承传关系,但南唐词人与花间词人又有相似之处:第一,南唐词派在总体上亦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在直接抒情内容上,南唐词派也大体不出“伤春”和“悲秋”的离愁别绪;第二,在艺术风格上,南唐词人的总体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其不同点则为南唐词人的眼界较大,感慨较深,风格亦有趋于纯任性灵。在抒写恋思别情时,有时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从而导致了词整体美学品位的上升,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6 13:25 编辑

      164.初唐四杰: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十岁举神童,二十七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五十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6 17:27 编辑

      165.韩孟诗派:
      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而且在诗歌理论及创作方面,他同孟郊、李贺等一群仕途阻塞、时命舛蹇的寒士一道,大胆地摆脱传统诗教的束缚,一改盛唐以丰腴肥润为美的审美时尚,努力追求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以“不平则鸣”为创作理论,形成了重神尚骨,以奇险怪异为审美的诗歌主张。在创作中,这派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尤其是李贺,他的有些诗,干脆就写一个虚构的世界,以曲折地宣泄他内心的幽微。他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韩孟诗派的成员在语言方面也有大的变革,他们力求“陈言之务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6 22:41 编辑

      166.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李端诗多为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清婉可诵。他的名篇《听筝》为人传诵。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吉中孚今存诗一首,《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韩翃笔法轻巧,写景别致,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钱起其诗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
      司空曙长于抒情,"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苗发传世作品不多,所以显得他的文学成就不大。
      崔峒“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耿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
      夏侯审吟诵颇多。“袖中多丽句”作品多佚。全唐诗存其《咏被中绣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7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7 05:45 编辑

      167.田园诗派:
      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管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田园诗派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
      田园诗派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7 11:19 编辑

      168.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  边塞诗派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
  边塞诗人是一群具有北方豪侠气概的天才型诗人,他们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抒发出了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气势,但是只有高适一人在“安史之乱”后因功封侯,其余诸人多担任一些微末官吏,但是他们那大唐最强音的呼声却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忽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8 05:20 编辑

      169.新乐府运动:
      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2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