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33 编辑

      1801.印章的印谱的鉴赏
      印谱是印文以及款识的载体。钤拓精美的印谱不仅可以让我们尽情欣赏其中的佳作,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印谱的钤拓,在清道光之前,都是只用印泥朱拓印章,并不墨拓款识,直到西泠印章艺术昌盛繁荣的晚期,才有林云楼以拓碑帖的方法为赵之深墨拓印款,置于印谱后面。此后大家都来仿效,蔚然成风。印谱的钤拓分为二个步骤,一是印底文字的钤朱,一是印章款识的墨拓。濡朱钤印必须选用优质印泥,好的印泥细腻光泽、不走油、不变质、厚而匀,具有立体感,钤出的印谱持久如新、光艳可人。墨拓印款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一方面要有熟练的技艺,一方面要把握时间,需要细心和经验。印谱的制作,一般先拓墨款,后钤朱印,墨款又分为墨拓和蜡拓,蜡拓不如墨拓精微清晰,只能应付一时急需,不宜制谱。墨拓根据墨色浓淡,又有“乌金拓”和“蝉翼拓”之分,前者对比强烈、富有光泽,后者素淡清和,别饶雅趣。印谱传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印文、印款的表达,故有“刻之功六、拓之功四”的说法,可见印谱钤拓的重要性。考究的印谱装帧素雅,纸选用净皮绵宣、单宣或连史纸,每业每印每款,主但选摸、朱丹玄墨,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除了观赏,还可临习、研讨,因而成为人们鉴赏收藏的宝贵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37 编辑

      1802.印章的设计艺术性
      印章作为艺术品,其价值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外形设计,也就是印钮的设计、铸造技艺及后期更高层次的深加工技艺。二是印面文字的书法和镌刻艺术。
      印钮的设计最初以实用为主,用于穿绶带系于腰间,如瓦钮、鼻钮等。现将我国古代的主要印钮形态分列如下:
      鼻钮:这是我国古代早期印章最多见的印钮,因孔小如鼻而得名。先秦的官印、私印均大量采用这种形式,汉代以后的官印鼻钮变大,故又称之为瓦钮、桥钮。
      龟钮:龟钮也是官印中最常见的钮制。龟与蛇结合称之为玄武,玄武是人格神,演化成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地。此外,龟与贵同音,是长寿吉祥的象征。
      蛇钮:蛇钮不多见,但颁给滇王的印章采用蛇钮。
      羊钮、马钮、兔钮有颁发给其他民族首领的记载。
      此外,鹿钮、罴钮、鱼钮等神兽钮也见于历史记载及出土文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螭钮,又称螭虎钮,皇帝及皇后玺均用此钮。螭为龙的一种,明清时皇帝印玺均采用螭为钮的造型。
      由于印章在官方、民间的大量、广泛的使用,印材的多样化,为印钮的设计、制作创造了更加宽广的空间,所以,到了清末民国年间,印章的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印钮的设计也突破了上述的钮制,各种生肖鱼虫,人物花鸟也尽现于钮的设计中,在这种形式下,铜印章作为我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印材,在与明末清初出现的石制印材竞争中,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有大量铜印章精品面市,并流传后世,据北京市印章前辈回忆,民国时期铜印章牢牢占据着北京市场的七、八成。有数家著名的铜印章作坊,齐聚了能工巧匠,集皇家工艺之精华,日夜烟火不熄,为北京印章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小到学徒领薪的铜戳子,大到清室皇亲国戚、文人墨客、收藏家掌上把玩的绝世精品。
      铜印材较之其它印材,如石、木、牛角、象牙、有机玻璃等,优点是坚久耐用,传世性强,艺术表现的形式丰富,适宜加工。铜印材颜色庄重,它可以比上述印材表现更细致、镂空等,配合错金、错银、鎏金、錾制等表面深加工技术,铜印章可以更高层次地表现皇家的永恒、持久、庄重、高贵的气派。
      今天铜印章印钮的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寿星、佛像、龙凤、狮子、瑞兽、螭虎、蒲牢、生肖等等,铜印章作为中国印玺文化的代表,我们需要进一步来了解和重新认识它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43 编辑

      1803.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46 编辑

      1804.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47 编辑

      1805.秦印
      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48 编辑

      1806.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50 编辑

      1807.汉私印
      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52 编辑

      1808.将军印
      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53 编辑

      1809.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3-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3-1 19:54 编辑

      1810.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2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