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4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4 06:20 编辑

      1731.顺口溜的语音押韵
      由于顺口溜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如“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比如说成“50年代全民炼钢铁,60年代全民度荒灾,70年代全民下农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会差得多。
      语音上的第二大特点是,节奏鲜明,富有极强的节拍感,一般是两字一拍,也有一字一拍或三字一拍的,读起来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这在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四字句,二二式: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饱/酒醉,不对/也对。
      五字句,或二二一式,或二三式: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家里/伙食/差,下乡/去检/查;要想/加个/餐,办个/训练/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4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4 06:31 编辑

      1732.顺口溜的语法修辞
     (1)用词精当,鲜明的形象色彩跃然纸上:穿着料子,挺着肚子,拖着调子,画着圈子。
     (2)句式整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讲究句式排列整齐,语句与语句之间多用相等的字数、相同的句式,甚至连词性的对应都注意到了,如:花大笔大笔的钱,流大把大把的汗,毁大片大片的田。
     (3)搭配异常,看似不合规范其实自有奥妙其中,有些句子按照逻辑语法标准,是有毛病的不能搭配的,如:工商吃摊子,税务吃厂子,交通吃车子,公安吃婊子,学校吃孩子,组织部门吃章子。
     (4)省略甚多,自身特点所致,不少句子看上去没有“脑袋”,缺少主语,如: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临走拍拍肩,以后好好干。
      修辞格的成功运用,从比喻、借代、双关、夸张、仿用到排比、对偶、顶针、回环、反语等等一系列的传统修辞格几乎全用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4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4 06:44 编辑

    1733.顺口溜的分类:
    1、搞笑顺口溜  
    2、小学顺口溜  
    3、校园顺口溜  
    4、儿童顺口溜  
    5、喝和渴的顺口溜  
    6、麻将顺口溜  
    7、k线顺口溜  
    8、摇滚顺口溜  
    9、生物顺口溜  
    10、笑话顺口溜  
    11、顺口溜大全  
    12、地理顺口溜  
    13、80后顺口溜  
    14、祝福顺口溜  
    15、结婚顺口溜  
    16、四大顺口溜  
    17、三国顺口溜  
    18、英文顺口溜  
    19、民谣顺口溜  
    20、人的一生顺口溜  
    21、正风歌  
    22、农调歌  
    23、经典顺口溜  
    24、英语顺口溜  
    25、交通安全顺口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26 编辑

      1734.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29 编辑

      1735.劳动号子介绍
      吆喝、呼号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31 编辑

      1736.劳动号子产生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36 编辑

      1737.劳动号子分类特点
      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1)搬运号子。(2)工程号子。(3)农事号子。(4)船渔号子。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特点:(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38 编辑

      1738.搬运号子
      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这时,劳动号子就成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的手段。黑龙江是我国木材蕴藏量最大的省份,林区中需大量的运输劳动,搬运号子也就很多。这些号子没有固定的唱词,全由领唱人,也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即兴创作。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有时领与和相交迭,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40 编辑

      1739.工程号子
      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工程号子的歌唱性和节奏。当劳动强度较小时,号子的曲调潇洒而豪爽;当劳动强度较大时,号子的曲调就显得粗犷而沉重。在强度大而节奏紧张的劳动中,号子音乐的节奏快而有力,旋律简单,有时甚至出现单纯的呼号。曲调的艺术性与劳动强度成反比,这是号子音乐的普遍特点。硪是砸地基或打桩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一般为一块圆形石头或铁饼,周围打眼后系几根绳子。打时数人拉着绳子将硪举起,再砸到地上。湖南常德的《打硪歌》高亢嘹亮,歌词根据劳动情况即兴编唱,既有指挥劳动的作用,又注意调节每个劳动者的情绪,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2-25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2-25 06:41 编辑

      1740.农事号子
      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车水、薅草时歌唱。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旋律较优美,歌词内容也更丰富多样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31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