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22日
去国君处。他今天出门,刚好见到。我让大叔给弄两张北京卧铺票。
读完《回忆与思考》第十章。由于德军在进攻第一天就集中了优势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在所有的战略方向上实施毁灭性的分割突击,加之苏军方面军,尤其是西方面军的指挥员和自己所指挥的部队失去联系,上下左右的配合失协,更主要的是在力量对比上过分悬殊,所以,仅仅几周的时间,便使得苏军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军队深入苏联腹地500——600公里,夺取了最重要的经济地区,千百万苏联人和大量的贵重物资遗弃在敌人后方。整个苏联党和人民,面临着最难支持的局面。但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党和军队顽强地阻击敌人,终于使敌人受到了相应的损失,并丧失在一切突击方面的战略进攻能力。作者当时在总参谋部,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做了很突出的贡献。在这一章结束时,他被派往前线,担当了方面军的司令员。他对时局和斯大林的评价是:
1941年7月,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对武装力量战略指挥系统进行了改组。7月10号国防委员会把统帅部改组为最高统帅部,其成员是:斯大林、莫洛托夫、铁木辛哥元帅、布琼尼元帅、伏罗希洛夫元帅、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朱可夫将军。7月19日,斯大林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8月8日,又被任命为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任命有很大声望的斯大林为最高统帅,受到了人民和军队的热烈欢迎。”“最高统帅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提出军队的战略任务,给各个方面军和各个方向分配兵力、兵器,计划和确定陆海军的整个战斗活动。统帅部预备队起着巨大作用,他们一直处在补充和扩建之中。”
“统帅部的工作作风一般都是实事求是的,不感情用事,能够畅所欲言。斯大林对谁都是一样严格而又非常严肃,他善于听取那些有真知灼见的报告。”
“根据战争年代的长期观察,我深信斯大林完全不是那种不允许别人提出尖锐问题、不允许别人同他争论以致坚持己见的人。”
“斯大林有一种发现报告和文件中的弱点的特殊嗅觉。他马上就能发现这些弱点,并严厉批评当事人。”“斯大林不允许想当然的回答。他要求详尽,明确。”“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对讲过的东西记得很牢。他不放过机会严厉申斥那些丢三落四的人。”
“ 斯大林个子不高,外貌平常,但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他从不装腔作势,而是使交谈者感到平易近人。斯大林那种无拘无束的谈吐,明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善于分析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和罕见的记忆力,使得甚至是一些有经验的知名人物和他谈起话来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
“斯大林不喜欢坐着,谈话时在屋内慢慢走动,不时停下来走近交谈者,直视对方的眼睛。他的目光明亮而锐利。”
“他说话的声音很低,一句一顿分得很清楚,几乎不借助手势。手里常常拿着一个烟斗,烟斗有时是灭了火的。他喜欢用烟斗嘴梳理胡须。”
“他说起话来格鲁吉亚口音很重,但精通俄语,喜欢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和比喻。”
“斯大林不常发笑,而笑起来也很轻,几乎听不见声音。但很幽默,爱开玩笑。他的视力很好,什么时候看东西都不带眼睛,写东西常常亲自动手。书读得很多,知识十分渊博。他有惊人的工作能力和迅速抓住要领的本事,所以能在一天中阅读和掌握大量各方面的材料,而这些是平常人所办不到的。”
“很难说出他的性格的特点是什么。他是一个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天赋的人。但他不够稳健。他具有坚强的意志,性格拘谨而又容易冲动。”
“他在一般情况下是冷静而理智的,但有时就激动起来。当他丧失客观态度的时候马上就会变脸,面色更加苍白。目光是严厉的,很少有人能够经得起斯大林的震怒并把他顶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