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9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6-17 04:22 编辑

      142.名家:
      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究。
      名家即辩者,又称刑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同异、离合问题。早期的“辩者”(名家)是春秋时期郑国人邓析,他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是名家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擅长论辩,探索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学得发展做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9 14:06 编辑

      143.农家:
      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农本商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先秦农家力主“农本商末”,推动统治者确立这项基本国策,并促进社会认同这一价值观念。农家认定,农业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首先,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国家以百姓为根,百姓以谷为命。如果百姓无谷,国家就会失去根基,因此,必须将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珠、玉、金、银之类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对于处于饥寒之中的百姓来说毫无价值。
  其次,农家认为,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在先秦时期,对军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军粮和稳定的兵源,而这两项都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来提供。
      再次,农家认为,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劝民务农,会使百姓民风淳朴,也就容易供统治者利用和役使;劝民务农还会使百姓举止持重,减少结党营私、图谋造反的机会,将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防止他们随意迁徙,从而保证政令的推行,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农家主张重农抑商,并不是否定工商活动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求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来缩小和控制工商活动的范围,使其不会成为农事活动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4.纵横家: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纵横家人物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乃后世策士夸张,苏秦当时是合纵五国,佩齐、赵、燕三国相印),联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纵横之士智能双全,有不乏仁义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浅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0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0 05:44 编辑

      145.汉初政治散文:
      汉初政论散文继承先秦散文优良传统,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文风纵横驰骋,意气风发,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
      贾谊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最著名的作品是《过秦论》,“过”有两种解释:指责;秦的过失。一般取第二种解释。该文开史论之先河,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秦统一六国而又迅速灭亡的原因;中篇:剖析秦国建立政权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下篇:说明秦王子婴在陈涉吴广起义时不能审时度势缺乏驾驭时局的能力。
      晁错代表作《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并关注人民的贫困生活及其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0 18:23 编辑

      146.汉初历史散文:
      随着汉朝强盛帝国的出现和百家争鸣的最后结束,以及物质条件的日益完备,总结古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并从而给大一统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成为统治阶级迫切的现实追求。《史记》是这一要求的充分表现形式。以纪传的体例,以人物为中心,开创了传记文学,使历史散文得到了重大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1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1 05:43 编辑

      147.柏梁体:
      七言古诗的一种,每句押韵。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一般古体诗只要求双句押韵,近体诗则多是首句入韵,隔句押韵,这种诗每句七言,都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柏梁体是七言诗的先河。
      其实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诗大都是句句用韵的,比如曹丕的《燕歌行》。那时候并没有隔句用韵的规矩。只是过了唐代以后,古风的格局越发松散,无论用韵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讲究,反而一句一韵的成了异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2-9-21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老顽童的执著,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虽然有些枯躁,但我还是经常进来看一看的。虽然不完看懂,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1 20:00 编辑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2-9-21 07:01
感动老顽童的执著,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虽然有些枯躁,但我还是经常进来看一看的。虽然不完看懂,也是学习 ...



书香气华版主好!
      我在键盘打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学的过程。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宋晓华2012.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1 20:01 编辑

      148.东汉五言诗: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
      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2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21 20:10 编辑

      149.魏晋玄学:
      汉末随着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另一个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魏晋玄学可分前后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于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而竹林时期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