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兴安樵夫

牧耕十八连(原创长篇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2681595_1_看图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832abaed83e2d5612cf534a3_看图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10 20:55 编辑

2012101515434556_conew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5-4-11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谢谢向东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1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拂晓 发表于 2015-4-10 17:05
谢谢连载。

感谢拂晓来访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1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老蒋 发表于 2015-4-10 18:44
我看了一半多了,挺好的。

感谢 三老蒋欣赏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白桦林 发表于 2015-4-1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欣赏了。我读完了《牧耕十八连》,就好像我在书里面,书中有我、我在书中,切身经历,一本逊克农场发展史,知青个人成长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15-4-11 04:00
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谢谢向东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

感谢朋友欣赏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逊克白桦林 发表于 2015-4-11 07:24
图文并茂,欣赏了。我读完了《牧耕十八连》,就好像我在书里面,书中有我、我在书中,切身经历,一本 ...

感谢精彩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11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11 20:08 编辑

第七回  知青出手办教育
             学童举步进校门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头上有能人。
        老话说‘办事要用脑,干活要用巧’。这一回咱给您说两个聪明人办的您想不到、猜不着的聪明事儿。说不定您也能从中悟出两个高招来。

        月下,白桦林里,洒满了银光,青青的草地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不知名的昆虫不时地发出低声的鸣叫,微风中飘来一丝丝花草的清香。静夜让人陶醉。
       林间的小路上,一对青年男女缓缓地并肩走来,脚步轻轻,语音轻轻。似情侣在悄话,似同志在谈心。
       “子厚,你对知青排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原来,他们是谭子厚和梁思嘉。
       “从麦收以来知青车组的情况看,我们只有找到适合的位置,溶进到老职工的群体里,才能学到社会需要的本领,才能全面掌握劳动技能,发挥我们的作用。哎,梁思嘉,说说你的打算吧。”
       “这些天来,我形成一个想法,想办一件事情。可是,和你说的观点有所不同。”梁思嘉坦诚地表白。
       “你说说什么事,我来参谋一下。”谭子厚用老大哥的口气说。
       “从头说起吧。我们住在崔山家,看到他的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可现在整天在外面野跑不上学。我问了崔嫂才知道,连队距团部学校十五里地。为了路途上的安全,大孩子要等小孩子到了年龄才能上学。不少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耽误了学龄,被挡在了初中的校门之外。所以,这里的半文盲人数太多了。”梁思嘉已经摸清了连队的学龄儿童的基本情况。
       “你是想办个学校,让适龄儿童都有就学的机会。这个想法不错呀!”谭子厚充分的肯定了梁思嘉想法。
       “就是怕有人说脱离群众,回避劳动。我没敢向连领导提出来。”梁思嘉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为群众办好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怎么能是脱离群众呢?教师与工人相比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新中国在学校设立了教育工会,每个教师都是工会会员。教师也是普通劳动者嘛。而且,教师在中国的整个革命过程中与工农相结合,对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谭子厚说得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服。
       “让你这么一说,我的心里亮堂多了。老大哥就是老大哥,我这棵星星就得跟着你这个月亮走。”梁思嘉说到这儿,肩膀更紧密地靠向了谭子厚。
       “办学校先要解决教室,总得有安放书桌的地方吧?这教室是个问题呀。”谭子厚想到了关键问题。
       “连队不是在烧砖,准备盖房子吗?”梁思嘉反问道。
       “那是用专项拨款为知青盖宿舍,可没有学校的教室计划呀。”谭子厚似在回答,又像在自问。
       “专款不能挪用,砖房还不能挪用吗?用宿舍做教室总可以吧?”看来梁思嘉早有考虑。
      “男同胞现有的房子还可以过冬,女同胞不搬家可不行。”谭子厚一语否定。
      “咱们还是找秦连长商量一下吧,他准有好办法。不管怎么样,这个学校还是要办起来。我不能看着山里的孩子没书念。”梁思嘉说。
      “好,明天去找老连长想办法。这学校一定要办成。”谭子厚对办学校也有很浓厚的兴趣。

      秦连长这些日子每到一处,都注意观察知青们的一举一动。他发现知青中的一些人头脑灵活,身手不凡,而且,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你向他传授劳动技能,他会毕恭毕敬地洗耳静听。遇到啃劲的时候,还要刨根问底儿地虚心讨教,非得一下子把别人肚子里的知识和经验全部掏光。有时拙嘴笨腮的老职工被问得窘态百出,无言以对。可一旦听懂了、学会了、悟透了,他们往往又会违反常规独出心裁地搞出个新招数。
       好铁不用重锤捶,好马不用重鞭催。有文化,见过世面的知青,经过几个月的劳动历练,不仅长了一身好力气,而且,摸索出了许多劳动技巧,增加了聪明和才智。他们不再像初进婆家的新娘一样拘谨、羞涩、缩手缩脚,他们开始主动的参与到连队的大事小情中来了。如果使用得当,他们会创出一个全新的业绩。
        知青们的所作所为,让十八连的老职工对知青开始刮目相看了。秦连长对知青寄予了厚望,思想上鼓励,工作上支持,提拔重用,言听计从。这不,昨天听了谭子厚和梁思嘉成立连队小学校的建议,连夜召开班子会议。
        经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建个小学校,教室问题在知青的强烈倡议下,准备占用知青新宿舍。这是要汇报的第一件事。在教室解决了,就差桌椅没着落,谭子厚主动请缨,提出回省城通过关系求得解决。这第二个任务就是向团长借解放汽车跑趟脚。第三个任务是请示撤销知青排,让知青到适合发挥特长和能力的岗位上去。
       今天一早秦连长就乘车去了团部。
刘政委见到秦荣祥走了进来,向前跨了两步,拍了拍秦荣祥的肩膀。“你先坐下,我给你倒杯茶。”
       “是什么好茶呀,峨眉毛峰,香山贡茶,还是青城雪芽呀?”秦连长在领导面前从来不客气。
       “你喝蹭茶还喝出名堂来了,你知道你这叫啥子嘛?这叫班门弄斧。格老子的,得个便宜卖个乖。你知道几种茶叶呀?我告诉你,四川有四十多种茶叶。峨眉竹叶青、邛崃文君茶、广安松针、蒙顶甘露、蒙山黄芽、、、、、、喝茶是有规矩的,要学会品茶,要轻饮慢咽。你这样牛饮把我的好茶给糟蹋喽。”刘政委向老部下讲起了茶道。
        “这茶太淡,没有上回的味浓。”秦连长故意挑剔,引发刘政委的话匣子。
        “这是国家十大名茶之一,四川茉莉花,是清香口味的。听说你来我才把它泡上,好东西你都品不出好味来。你个黄棒,弯酸个啥子呦。”刘政委一着急说出了四川方言。
        “你说的啥子,俺不懂啊。”秦连长学着政委的口音得意地回敬着。
        “我说你是外行,还挑剔什么。”
        “这是谁有眼不识金镶玉呀?”刘政委的话音刚落,王团长走进来接上了话茬。
        “团长,是我,山东老乡秦荣祥。”秦连长嬉皮笑脸的向王团长打个立正,像队前报告一样的调侃。
       “好你个老秦,喝着我的茶,拉着团长的近乎。”刘政委说着打了秦连长一撇子。
       “老伙计,嫉妒了,嫉妒了。哈哈哈、、、、、、”王团长不无得意地说笑着。
       “不说不笑不热闹,说说笑笑心情好。正好团长也过来了,我就开始说正事啦。”
       秦荣祥把班子会议情况做了详细地汇报,两位领导听得很入耳很满意。他们不时的插上几句评语,提出几点看法。
       “老王,你看老秦说的学校和知青宿舍的问题,能不能来个两全其美呀?”
       “政委的意思是扩大建设计划,宿舍和学校一起盖,这是个好办法。”王场长顿了一下接着说:“不过资金和物资有些困难,制度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要干也得变通一下。”
       “两位领导也不要为难。原计划的宿舍面积足够学校教室用了,再增加百八十平方女宿舍就中。男宿舍今年可以不动,木刻楞房子过冬没啥问题。”秦连长再次把支部会的意见端了出来。
      “就这么定了,回过头来,我从基建连给你调些木料、玻璃和小五金。另外,调一个瓦工班过去。学校的房子一定要赶在八月末竣工,保证如期开学。”王团长一锤定音。
      “太好了,还是领导想得周到。我替全连职工家属谢谢两位首长。”秦连长这次是一本正经发至内心地说了句客气话。
      “至于调车去省城拉桌子的事,我看去一台车不行,桌子是体积货,至少要两台带拖斗的汽车。先让谭子厚去省城联系,能搞到多少就拉多少,多多益善嘛。”王团长大力相助。
      “如果需要可以派车送谭子厚回省城。”刘政委补充了一句。
      “对,办事还真需要有个方便车。”政委和团长配合默契。
刘政委接着说:“老秦提的第三个问题是人员安排,前些天我和团长商量过,也向组织股、军务股和文教组透过信儿。你们十八连是个大连队,将来要发展到四万亩地,一个连赶上了三个连队的规模了。按建制规模来讲,搞个营建制在规模上小了点,搞个连队建制在规模上又太大了。
       “政委,我看就搞一个独立大队,连队建制,营职级别,干部可以多配。”王团长提出建议。
       “好主意,好主意!王团长的想法挺好。我看十八连还叫十八连,大家都习惯了这个叫法了。连队建制扩大,增加副职,提高正职级别。连队归团里直接领导。王团长,基调定下来了,咱们开个党委会统筹安排一下吧。老秦,你列席会议。”刘政委办事向来雷厉风行。
        “对,连队的下层干部安排还得听取老秦的意见。”王团长和刘政委又想到一起来了。

        十几天之后,团党委的人事安排和营建项目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上级批复了500平米小学教室建设项目,在建的160平米知青宿舍间壁出100平米,作为办公室和卫生所临时用房。其余60平米做女宿舍使用。
团长和政委专程到十八队宣布干部人事任职令。下车伊始,王团长就拍着秦荣祥的肩膀说:“老伙计,连队规模扩大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团长,政委,还是别让我党政一肩挑了,我的能力也就是个连长的料,你说这不是拿鸭子上架吗?”
        “我说了句‘担子不轻’,你就借题发挥来了个装熊放赖呀。我说你身高五尺的山东大汉,还被困难吓倒了?”王团长不仅好以山东人自胜,也好以山东人的标准约束老乡。
        “困难我不在乎,我是说乌纱帽太多,我怕戴不起来。”秦连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害怕也好,谦虚也罢。党政两职由你一肩挑是定不可移的事实。编制和干部安排等你把排以上干部召集上来,由政委宣布。你去安排吧。”王团长不容下级分辨。

连部就在秦荣祥家的隔壁,这里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大金子、靳大龙等四个人的宿舍。整个空间也不过三十几平米,十几个人进来显得有些拥挤。
       “大家坐好了,团首长到咱们这里来宣布干部任命令。请政委讲话。”秦连长说着向刘政委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刘政委在大众场合,尽量用四川普通话发言。“同志们,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十八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南大岗开犁拓荒已经开始了,我们看到了千亩良田已经翻起了黑浪,两年达到万亩大有希望啊。北大沟夏天修好了路,秋天也可以烧荒开犁了。我们将成为天下最大的农业生产连队,这是你们十八连的功劳和骄傲,也是咱们团的光荣和骄傲!但是,只有农业的发展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多业并举,齐头并进。不但要开地种庄稼,还要发展牧业,渔业生产。要把兵团建成北疆南泥湾。要像歌里唱的那样,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同志们,我们的发展前途无量啊。要发展就要有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老秦为首的前任领导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更上一层楼,经团党委研究,报请师党委批准,十八连划归团直属领导,晋升为营级单位、、、、、、
团党委任命:
秦荣祥为十八连连长兼指导员(副营职);
牛枫为十八连副指导员;
谭子厚为十八连行政副连长;
彭松林为十八连机务副连长;
金田为农业副连长。
团党委希望新的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共同奋进,率领十八连全体职工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全团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会上,秦连长宣布撤销知青排编制,知青排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重新分配工作。
智毅任连队文书;
张远山任连队通讯员。
梁思嘉任小学校长;廉川擅长文体分到学校任教,从事教育的还有王延芳、柳建平、向晓丽、谭子秀。
身强体壮的贾恒毅、孙小军、刘靖远调到团值班连队。
金松浩调到团部宣传队任队长,能歌善舞的燕从容、调到团部文艺宣传队。
热情温柔的师未来、艾玲送师部医院护士培训班学习。
赵国庆拜金田为师学了农艺,焦阳拜孙长海为师学了兽医,年兴业拜崔山为师当了驭手,白雪纯拜‘老算盘’李贤成为师做了会计。
沈春飚任十八队基建排排长;吃苦耐劳的季承、王伟、吕斌、黄崇泽、洪翔宇分到了基建排。这就引起了季承的烟囱,王伟的炕,洪砖吕瓦黄木匠的后话。
还有几个人分到了农工排。

有了计划是好事,盖房子建屋谁都高兴。可谁知道这其中的苦衷呢?
一个连队承担六百多平米的建筑任务谈何容易。单说这七、八万块红砖靠人工拓手坯,别说打不出来,就算打出来了哪有那么大的地方晾坯子?秦连长为这事盘算了大半天也没想出个好法子来。
        清晨起来,秦荣祥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察看地号,临吃饭之前转到了麦场。麦场主任杨玉亭和更夫齐大傻正在用水泥青砖砌场院边上的排水沟。看到水泥青砖,秦荣祥一拍大腿喊了一声:“好了,这下问题解决了!”
齐大个儿看到连长的高兴劲还以为夸奖自己呢,急忙接下话头说:“看连长说的,这点小事算个啥呀。”
        万事通杨玉亭却猜到了连长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连长,什么问题解决了,把你乐成这样啊?”
        “老杨,你说北山要塞还能扒出多少砖来?”秦连长问。
        “砖是有不少,可是,好扒的房子都扒完了,剩下的都是水泥作浆的牢固建筑。扒那种房子太不容易,除非用风镐打,炸药炸。”杨玉亭对情况十分熟悉。
        “你说,咱们不扒点现成的砖,单靠自己烧红砖,六百多米的房子还能起来吗?”秦连长想看看杨玉亭的意见。
        “实在不行就得硬碰硬的干了。”杨玉亭很理解的回答。
        “对,打钢钎抡大锤。弄回多少算多少,只要干就会有收获。”秦连长敢碰硬的劲头又上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8 2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