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17 编辑

      1570.写事“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22 编辑

      1571.写事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这就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24 编辑

      1572.写事要养成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平时要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573.写事要学会变化角度看事情
      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30 编辑

      1574.写事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34 编辑

      1575.写事略写与详细
      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37 编辑

      1576.写事要有“点”有“面”
      “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42 编辑

      1577.写事文章的过渡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显得支离破碎。所以,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51 编辑

      1578.写事文章的照应
      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10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10 13:51 编辑

      1579.写事的文章开头和结尾
      文章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三、结尾同开头呼应。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如画龙点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