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3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31 18:08 编辑

      1542.文章的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3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31 18:10 编辑

      1543.文章的文题照应
      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3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31 18:11 编辑

      1544.文章的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3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31 18:13 编辑

      1545.文章的前后照应
      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3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31 18:15 编辑

      1546.文章的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2 11:20 编辑

      1547.文章的段落和层次
      段落和层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是文章中表现思想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段落是文章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层次着眼于整篇文章内容先后次序的划分,而段落着眼于在表现某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时的间歇、停顿、强调或转折。多数情况下,段落小于层次,几个段落表达思想内容上的一个层次;有时段落正好与层次的划分相一致,段落等于层次;个别情况下,段落大于层次,如篇段合一式的段落就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2 11:21 编辑

      1548.文章的段落层次按时间空间顺序划分
      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找出了有助于划分段落的标志。如《分马》写了“分马前”、“分马中”、“分马后”,共三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2 11:24 编辑

      1549.文章的段落层次按地点的转换(空间位置变化)划分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2 11:26 编辑

      1550.文章的段落层次按文章结构特点划分
      常见的如“总——分”或“分——总”可分两大段;有的是“总——分——总”,可分三部分。如《春》的主体部分“绘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总)——春草如茵:春花争艳;春风送暖;春雨绵绵;人勤春早(分)。《谁是最可爱的人》:抒情议论(总)——三个典型事例(分)——抒情议论(总)(“总”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1-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1-2 11:28 编辑

      1551.文章的段落层次按思想情感变化划分
      如《荔枝蜜》,作者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分“不大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蜜蜂”四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