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6 14:02 编辑

      1516.构思新颖的方法
      构思即是对文章主题、材料、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的总体构思,是采取什么方式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问题。构思创新着眼点不仅仅是技巧,而更要考虑怎么样把文章的主题展现得更深入、更丰富、更有艺术感染力。可通过如下方法:
      一、视角切换。“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写作,生成创新构思。二、虚实行文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展开方式多样,但要内容含蕴深厚,就要,虚则实之。追求行文的节奏感,让它百折千回、高低起伏,或草灰蛇线、行迹难捕,或虚实互现、张弛适宜。三、文体层次。过于自由的穿越是散漫的,联想和想象是根基在现实。只有当联想想象的内容产生超出于它本身的意义,能够深化、活化题旨时,它才是一种比较高的思维品质。四、变换写法。构思时可将文体也纳入创新范畴。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文体表现会展现不同的美质,议论的沉稳或尖锐,小说的活泼灵动,散文的从容和舒缓,诗歌的凝练含蓄,各尽其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7 15:09 编辑

1517.文章结构要求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
  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
  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8 14:53 编辑

      1518.文章开头的原则
      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做到自然,美丽,新丽,才能够吸引读者。高尔基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我国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能吸引的顾客就多;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好的开头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自然,美丽,新丽,才能够吸引读者。
      自然,就是开头要与全文协调,要有利于引起下文。如叶圣陶老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就非常自然、简洁:“四月十四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开头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没有用什么优美的辞藻。可是只要读了这个开头,就知道下文主要写什么了。
      美丽,是要求起句的文字美,情感真,用美景真情引人入胜,衬托人物。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少年闰土》,起句是很美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中的“圆月”“沙地”“西瓜”,在“深蓝”“碧绿 ”“金黄”多种色彩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这样一个特写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使这位勇敢、机灵、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十分鲜明。这样的景物描写,起到了衬托人物的作用,所以说是很成功的。
      新奇,意指起句要新颖、奇特,使读者“一见而惊”。如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猫》,起句是“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就能给读者一种新奇之感,且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本文的总纲。下文则紧扣起句,突出写了猫古怪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9 12:54 编辑

      1519.文章开头的开门见山法
      写文章像开门一样,一打开门,就看见远处的山峰。意思是说,文章一开始就直接入主题,导向主要内容,不转弯抹角,不旁逸斜出。这种方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从写作的角度,它会使读者免于迂回曲折的阅读迷雾。因此特别适合考场作文,大部分作文水平中等,心理不是特别沉着自信的考生,应该将开门见山法做为首选。开门见山不等于随意开头,它需要在全局在胸的基础上,提炼出能总揽全篇的句子;开门见山法,还要考虑为后文留下铺展的充分空间;开门见山法,还要配合使用一些灵动的修辞,以驱散直接入题可能产生的单调乏味。
      此法主要有:
      1.设问法,即用设问句直接点出记叙对象或论述的问题,如:“这些稿件为什么落选了?原来是……
      2.要素法,用记叙要素概括全文的主要事情或情节,如:那一次,我伤害了我的亲人……
      3.点题法,在开头设置与标题同样的词句或者标题的关键词,以此清晰行文的脉络。如: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4.主旨法,用一句精辟的句子凝聚全篇的主旨,简洁明了。如:所有美的事物,都应该是和谐的……
      5.衬托法,在直述自己的意思之前,先从正面反面加以衬托,如:有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把人生比作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0 10:34 编辑

      1520.文章开头的情景开头法
      不直接入题,而是先创设一种情景,再叙事议论的文章写法。其特点是曲径通幽,由远及近,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思想境界或自然而然地为文章的思想观点所吸引。情景开头法,其目的是渲染铺垫,因此不宜拖沓,尤其不能将渲染情景的铺垫句子写得过多,将延伸叙述的相关事件说得太杂。
      此法主要有:
      1.渲染法,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感情。如写萧飒的秋风,来衬托乡愁之思。
      2.对照式,利用与人物心情、情节发展相异的景物描写,从反面衬托反面、推进情节,如用环境的热闹衬托人心的悲凉。
      3.直抒式,作者直接走到前台,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自己鲜明而浓烈的情感,创设情境来开启心扉的艺术效果。
      4.激趣式,先进行情景、场面描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推出说明的对象或者论述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1 11:47 编辑

      1521.文章开头的欲扬先抑法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想扬的文章,先不扬而先抑;反之亦然。此法酣畅淋漓,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要扬就扬得突如其来;要抑就抑得到位。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就是这个道理。
      此方法有:
      1.对比烘衬,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人的缺点,或者写出人们的不喜欢之处,再或者写出对人物的不满,从感情上贬低所要写的主要事物。这样才能在后文的情感变化中更好地抒发喜爱,尊重等情感,更好地突出主题,才能达到“扬”的效果。
      2.逆向起笔,即欲正故反,逆锋起笔。或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主体,当然不是被认可的事,让读者大概了解人式物,给人第一印象不好。这样才能在后面起波澜,吸引人。
      3.比兴映衬,即欲言此意,先言他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2 10:52 编辑

      1522.文章开头的设置悬念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起首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开设设置悬念,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感情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的。开头设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此法有:
      1.设置问题,引出下文。如: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涯?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
      2.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如《孔乙己》他窘到极点,最后一次到酒店吃酒,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却又不得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画出来了。
      3.进行倒叙法(巧设悬念法):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大多数人的表达角度常以显示文章的结局为主。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3 10:56 编辑

      1523.文章开头的旁征博引法
      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有很多优秀习作都能在开头通过旁征博引的手法使文章极其文采和魄力。依靠旁征博引,既能显现自己的博学,更能堆积起恢弘气势,给文字以灵动,给情感以细腻,思想以深刻,给文章以魅力。
      此法有:
      1.点明主旨式,通过对精美的诗句,典型的事例,从所周知的形象的引用,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所引用的内容既是论点也可作为论据,一举两得。
      2.设置悬念式:通过引用给读者设置了一个阅读悬念,以吸引读者继续去阅读。
      3.揭示高潮式:就是借助于旁征博引,在文章的开头先展开高潮,以提升读者进一步探究阅读的好奇心。通常用在小说或记叙类的作品中。
      4.对比烘托式,就是对所引用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与之相反或相对的观点。这样亮出主题的方式非常直观,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4 13:22 编辑

      1524.文章开头的比喻排比法
      此法是指在作文开头部分运用修辞手法,或交代观点,或渲染环境,或抒发情感。常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格。这种开头语言优美,富于文采,有议论语势充沛,描写形象逼真,抒情动人心魄的功力。是一种非常具有冲击力的开头方式。
      此法有:
      1.活用比喻,阐释观点。即用比喻修辞形象地点明话题,亮出观点,使话题更加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明白。
      2.铺陈排比,造势明旨。是指在开头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铺排,借以加强语势,强化情感,渲染气氛,明示观点。
      3.综合运用,巧饰凤头。指不单用一种修辞,而是综合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手法,来巧饰凤头,一方面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另一方面也利于实现各种文体的开头部分的功用,增强表现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10-1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10-16 13:44 编辑

      1525.文章开头的总领开头法
      此法就是指作文的开笔篇内容能够在作者观点上、写作内容上、情感表达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开头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亮点之一。
      此法有:
      1.创设情境法,在文章的开头对环境进行基调式描绘,为抒发情感渲染气氛、设定情境。比如《故乡》开头环境描写,就属于创设情境法的具体实例。
      2.自问自答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开篇运用设问手法,提出对论证自己观点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总结性回答。这个回答的内容就是全文的总纲。
      3.故事梗概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这种做法类似于剧本中的剧情介绍。在内容上可以涉及故事的梗概、人物关系、活动场景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8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