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1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14 18:40 编辑

      1496.直接描写法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1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15 19:39 编辑

      1497.回忆想象法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1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16 16:57 编辑

      1498.梦境幻觉法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1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17 20:54 编辑

      1499.一事写人法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1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19 19:37 编辑

      1500.几事写人法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2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20 15:51 编辑

      1501.对比写人法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2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21 11:31 编辑

      1502.细节表现法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22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22 05:16 编辑

      1503.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要有新意。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肖像。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外貌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2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23 15:25 编辑

      1504.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的时候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要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在一系列动作中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进而使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完整、立体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9-2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9-24 15:22 编辑

      1505.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动作暗示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景物烘托
      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
      心理概述
      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8 1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