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9-1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上传的学习笔记。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好久不上班了。一些知识都丢了。今天看了您的笔记真得很好。我会继续跟着您的笔记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2 20:53 编辑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9-12 15:35
感谢您上传的学习笔记。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好久不上班了。一些知识都丢了。今天看了您的笔记真得 ...


感谢傲雪寒梅的鼓励!老顽童逐渐学习,坚持继续写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3 09:46 编辑

      126.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2-9-1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理论的源头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发愤著书”说与“穷而后工”说区别对待,“发愤著书”是有意为之;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式的创作无意一些,自然一些,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里也有“有意为之”的成分。
      可以说“工”的文学,能够传世的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文学作品,能够深深感动人、打动人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穷而后工”的,其创作者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极其穷困的过程。完全可以这样讲,人如果没有穷困的经历就不会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从穷困中来的。

      我很赞同此观点。如果马克思过着富裕的生活,也不会写出《资本论》这篇巨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文喜 发表于 2012-9-13 10:29
我很赞同此观点。如果马克思过着富裕的生活,也不会写出《资本论》这篇巨著。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4 12:30 编辑

      127.象征:
      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4 22:02 编辑

      128.议论:
      是一种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称“证明”式文章,驳论称“反驳”式文章。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5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5-28 19:38 编辑

      129.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5 20:10 编辑

      130.叙述:
      文学创作的最基本的方式,各类文体多少都要用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如: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同时,议论说理的文章与应用性文体也离不开它以介绍事实材料与交代写作经过。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如果叙述有两个以上的头绪,也可以按并列顺序排列语句。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9-16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9-16 04:37 编辑

      131.顺叙:
      叙事的手法,也称正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
      其特点是能使文章的层次与生活实际相一致。运用得当,可使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对于作者来说,便于把握线索、组织材料;读者也易于了解所叙的来龙去脉,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