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9-12 15:35 感谢您上传的学习笔记。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好久不上班了。一些知识都丢了。今天看了您的笔记真得 ...
这种理论的源头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发愤著书”说与“穷而后工”说区别对待,“发愤著书”是有意为之;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式的创作无意一些,自然一些,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里也有“有意为之”的成分。 可以说“工”的文学,能够传世的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文学作品,能够深深感动人、打动人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穷而后工”的,其创作者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极其穷困的过程。完全可以这样讲,人如果没有穷困的经历就不会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从穷困中来的。
刘文喜 发表于 2012-9-13 10:29 我很赞同此观点。如果马克思过着富裕的生活,也不会写出《资本论》这篇巨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