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兴安樵夫

牧耕十八连(原创长篇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向东 发表于 2015-4-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88eee31fbe096b632ad4b3150c338744e9f8accb_conew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小说(牧耕十八连)自连载以来,受到很多朋友的欢迎,截止现在点击量达到2859,我受作者委托对大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很多朋友提出哪里能买到此书,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是买不到的。此次首发,没有要书号,印制量很小,只是赠送给部分亲朋好友,同时在知青网上连载。
      作者认为小说(牧耕十八连)还只是一部毛坯之作,通过首发要广泛听取知青网友及读者们对小说的评价看法,以便对作品进一步修改。因此恳切希望大家阅读完能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得到完善和提高成为一部成熟作品。
      虽然不能满足大家得到一本纸质书的要求,对于经常留贴提出建议意见,喜欢这部小说的朋友,连载结束后赠送一部完整的电子小说还是不成问题的。
      谢谢朋友们欣赏点评,祝知青朋友晚年健康快乐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老蒋 发表于 2015-4-9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连是原来的3连吗?18连是兵团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9 21:18 编辑
三老蒋 发表于 2015-4-9 17:44
十八连是原来的3连吗?18连是兵团的吗?

      根据作者在首发式上的解答,小说主要生活素材来源于兵团沾河独立营,逊克军马场,有些来自锦河农场。我认为小说来源于农场的现实生活,但也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十八连不意味着就是6连,3连,18连的事,18只是个符号是农场单位的符号而已。故事就发生在农场,但文学创作不是场史队史。不要纠缠于哪个队哪个人。
     3月29日作者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上明确指出:
如果,有人问我某个故事的出处,我只能告诉他这是虚构的小说。这些故事来源生活。只是有移植,有揉碎,有组合;亦有夸大,有雕琢,有提炼。      
     如果,有人问我书中的原型是谁。我告诉你,每个人物都是几个生活原型的提炼与组合。所以,在书里书外没有没有一个可以相对的个体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9 20:13 编辑


第六回  尚云武山村遇故旧  
              彭老太茅屋话往昔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无巧不成书,不是咱写书的胡编,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巧事儿。不信?您看看这回。

        一台北京吉普行驶在山路上,后车座上坐着一对年逾五旬干部模样的老夫妇。从他们紧锁的双眉可以看出心中的焦躁。开车的中年司机不时地回过头来安慰着他们。
        “厂长,您们不用着急。如果有啥危险,兵团领导就打电话啦。”
        “一个女孩子到这深山老林来,就是不出事也让人放心不下。”。看来说话的是妈妈。
        “你当年离家出走参加革命不也是个女孩子吗?志红从小就有志气有主见,咱们应该让她多经点风雨,见点世面。总不能把她搂在怀里一辈子吧?”原来,他们是尚志红的父母。
        “这回不是经风雨,是遭难啦。”尚妈妈心疼地说。
尚志红这个愣头青给父母打了个糊涂电报,弄得她的父母着急上火地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来。
        那么尚志红到底打了个什么样的电报呢?说起来真让人又可气又可笑。
        ‘车祸 重伤 有钱寄钱  没钱来人  火速  火速’
        父母接到这样的电报还能坐得住吗?一贯不用公车办私事的老厂长也只好叫上吉普连夜赶来了。
        “厂长,到三岔路口了。我下去看看往哪边走。”司机请示着。
“我们也下去伸展伸展腰腿,蜷在车里时间长了还真受不了。”尚厂长说着和爱人下了车。

        刘凯军开着胶轮车拉着秦连长一行人回连队,一路上为了安全,车一直不快不慢地行驶着。就要到三岔路口了,刘凯军看到一台北京吉普停在路边,就好奇的挂上空挡向前滑行。当他看到吉普车牌号的时候,禁不住停下车来叫到:“你们看,是省城的小车!”
        坐在拖斗里的尚志红看到站在车旁的父母,高兴地高喊:“爸,妈,你们都来了!”
        尚厂长夫妇先是一愣,然后,拉过志红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你,你这不是好好的么?”
        “我没受伤,是我开车把师傅弄伤了。”尚志红嘟着小嘴不好意思地说。
        “伤得怎么样?有危险么?”尚妈妈焦急地问。
        “没危险,小腿骨折。只是需要在医院住些日子。”秦荣祥走上前来边说边同尚厂长夫妇握手。“您们受累了,我是志红的、、、、、、”
        “这是我们的连长。”尚志红抢先介绍。
        “就叫我老秦吧。这是副指导员牛枫同志,这是年兴业、盛世达、刘凯   军,都是和志红一块下乡的知青。”
        “您们好,志红让你们操心了。我们还是看看受伤的同志吧。”尚厂长说。
        “我们刚刚从医院回来,我看时间不早了,还是到连里住一宿。明天再去也不迟。”客随主便,尚厂长夫妇来到了连队。
车到秦连长家门口,正赶上从麦场收工回来的家属路过这里。深山里很少见到小汽车,人们不由自主地围上来看新鲜。
        尚志红高兴地介绍说:“这是我的爸爸妈妈。这是房东崔山嫂子,这是王嫂、杨嫂、、、、、、这是彭大娘。”
        尚志红挨个介绍的时候,彭大娘一直盯着尚厂长上下的打量着,最后只见她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当介绍到她的时候,双手拉住尚厂长的胳膊问:“大兄弟,我看着你就咋面熟呢?”
        “老嫂子,听口音你是昌邑人吧?”
        “昌邑北孟。”彭大娘一边回答一边仔细的端详着尚厂长。尚厂长也似曾相识的打量着彭大娘。
        两个人不声不响地对视着,瞧热闹的人们莫名其妙的傻瞧着,时间和情景都被锁定了。
        猛然间,尚厂长跨前一步,抓住彭大娘的手,激动万分地喊道:“哎呀!你是彭嫂子,我可找到你了。”
        “你真的是云武兄弟呀。从打你养伤走后,咱们三十多年音信不通。没曾想能在这儿见面。”彭大娘眼含着泪花眼盯着尚厂长说。
        “志红,来认识一下,这就是我常跟你说起的我的救命恩人。”尚厂长拉着尚志红介绍着彭大娘。
        “大娘-”尚志红深情地叫着。
        “老嫂子,你让我找了十来年呢。可就是找不到你们。”尚厂长双手板着彭大娘的肩膀动情的说。
        “先不说这些。走,上我家去,吃完了饭慢慢给你说说。”彭大娘拉起尚厂长就要走。
        “彭大嫂,你干嘛,你跟我抢客人呢?”秦连长急忙阻拦。
        “你有啥好吃的都带上,我连你一块请。”彭大娘高兴地说。
        “好,好,好。我就有点青菜和鸡蛋。”秦连长实话实说。
        “那你就带嘴去就行了。我啥时候都留点咸肉,放在菜窖里头,来个人好 做个荤腥。”彭大娘在众人面前掏出了家底。

        十八连的家属房是清一色的茅屋草舍,拉哈辫的墙壁,草苫的屋顶。这种房子的用料就地取材,只要有小径的柞、杨、桦木,有三楞草和小叶樟的地方就会有这样的茅草屋。你可不要小瞧了它,它冬暖夏凉,经久耐用,是典型的北疆民居。
        彭大娘家在道北三代户的住宅区,一栋两户的草房从外表看一摸一样,每家的不同就在于院墙和门的差异。有的以勃利棵子(幼小的柞树)围墙,以双滚水顶盖为门楼;有的以木柈围墙,以木栅为门户。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以草木为材料。
        尚云武一路上欣赏着村容村貌,说说笑笑地来到了彭家小院。
看到齐齐崭崭、挺挺实实地篱笆,凿铆刻隼、像模像样的门楼。尚厂长不由得赞叹:“这农家小院还真有点诗情画意。”
        刚刚下班回来的白云看到有客人上门,急忙出来迎接。彭大娘介绍说:“来,认识认识尚叔叔,尚婶婶。”
        “叫我李姨好了。”
        “尚叔,李姨,秦连长请到屋里坐。”白云礼貌地让道。
        彭大娘家朴素而洁净。屋子里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副对箱和一架缝纫机,这是白云的结婚嫁妆。正面墙上挂着像框和奖状,最大的挂件是写着‘新婚之喜’和人名的大镜子。一铺火炕占去了半个屋子,人们进来之后显得有些拥挤。彭大娘把大家让到炕边坐下来。
        尚志红看到地上放着一个褐色毛绒绒的东西,两手拿起来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秦连长笑着说:“志红,不认识它了?这是塔头,用来当凳子坐的。”
        “沼泽地里的塔头?哎呀,天然的沙发墩子呀!咋做的?”尚志红好奇地问。
        “十分简单,选又粗又大的塔头刨出来,放到河水里把泥土冲刷干净,再晒干修型就做成了。”秦连长懂行的说。
尚云武夫妻对山里的事情也很感兴趣,秦连长就来个有问必答,讲起了山里的奇闻异事。
        正在讲得起劲听得入迷的时候,白云搬着桌子进来“请连长和叔叔,阿姨吃饭吧。山沟里没啥好吃的,我也不会做什么,可别见笑哇。”说完转身就去端菜。
        八个菜上来了,其中手撕狍肉干、葱蒸马哈鱼、小鸡炖榛蘑、咸肉老山芹四道硬菜,让尚云武夫妇尝到了兴安岭的山珍和黑龙江的特产。
        彭大娘一边让菜,一边介绍每道菜的来历。“这榛蘑是新采的;老山芹是从山上刨来的根子,自己在小院子里栽的;这狍肉干是新鄂老莫送来的;这马哈鱼是松林去年用甩线钓的,我把它腌成咸板,就等来个人儿上道菜。这鸡和猪也是自己养的,这一桌子东西没有一样是花钱来的。”
       “嫂子,这些东西在城里就是花钱也没处买去。我们可是头一回吃到这么好的山珍海味。我得好好谢谢嫂子,来,咱们以水代酒干一个。”李颖慧说完举起了水杯。
        “来,一起干!”秦连长举杯邀请尚云武。
        “今天时间太晚了,来不及泡猴头、木耳了,明天我给尚叔和李阿姨炖猴头、炒木耳、炝蕨菜。”白云微笑着对两位客人说。
        “白云是坐地户,满族姑娘。能做一手好菜。来,为这一桌好菜,干一杯!”秦连长接住话头做完介绍,趁机倡导一杯酒。
        “好,为彭大嫂有这样的好儿媳,干一杯。”尚云武举杯响应。
        “也为你有个好姑娘干一杯。”彭大娘也高兴的举起了一杯茶水助阵。
        一杯酒落肚之后,尚云武放下杯子抱歉的说:“志红闯了祸,给连队领导添麻烦了。我们也不知道伤员的伤情怎么样了?明天我们到团部去看看人家有什么要求,咱们得负责呀。”


        “靳大龙小腿粉碎性骨折,老院长说,一个月可以出院,在家养几个月就会完全好了。您们不要太过意不去了,靳大龙是个非常开通的好小伙子,事出之后还不断地安慰尚红。”秦连长的一席话让尚云武夫妇心里轻松了许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9 21:12 编辑

u=3937066398,3766774399&fm=21&gp=0_conew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9f510fb30f2442a7417798e1d143ad4bd113027c_conew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4-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5-4-9 21:15 编辑

1883269_903426_看图王_conew1.jpg

Img269133119_conew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8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