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80》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9-2-1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19-2-19 20:08 编辑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19 07:56
1980年6月26日
      日勤。
      天气又是十分暴热,达到摄氏37度,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涨工资是个大问题,不好解决. 80年开100多元,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6月29日
      日勤。
      热,但有阵雨。
      据说我的“自在”生活快结束了,班上要安排我做别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工作还不知道。但肯定不会这样无事可做。我自己也想干些别的,哪怕是给调车组放风,也比闲呆强。今天领小运转干了几钩活。毕竟长时间不干了,总不是那么得手应心。
       大华修江提,孩子放在阿妈处,我提前回来去接回东东。
1980年6月30日
       六月的最后一天。
       去学习。来的人“寥若星辰”大概是干部们忙于工资的事吧,有所谓技术人员辅导学习技术,于是人员按系统分散,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到人事室待一阵,看人们来找涨工资的事,感到很有意思,意外地得知干部们涨工资更是令人震惊,车站的一、二、三、四、五把手统统涨一级,车间的头头有一级的也有半级的。据说杜龙海涨半级,很有情绪,实在是一种报应。难怪人们牢骚满腹,还是官越大越吃香。不问他们的工作到底怎样,三棵树安全不好,死人频繁,干部们却要涨工资,怎么解释?
      天气阴,有时雨。
      下午睡得可以。
      最近一直没有看书,也许是心绪的关系吧?愤世嫉俗又有什么出路呢?
1980年7月1日
      昨夜在车号替班。车号是个热闹的地方,闲时东拉西扯、海阔天空。没有睡觉,回家很困。睡一上午。
      下午去买回一些鸡蛋、饼干、大头菜,还有三条晶鱼。晚上大华回来的很晚,我闷的鱼和米饭。正巧小丽华和亚凤来,也一块吃。丽华给东东买了一套衣服,可惜太大了。
1980年7月2日
      日勤。
      继续在车号替班。车号的工作有时候非常忙乱,是一个不算轻松的工种。在车站这个工种收入最少,是不合理的。
      发了7·40元的奖金,中午我的饭让在友拿去,我去饭店吃的锅烙,喝的啤酒。
      晚上下班刘忠义来,他的汽车又来给我拉来两袋面,让明天去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7月3日
      大休。
      早晨去道外找俊太,一起去旅社取回两袋白面,放在俊太处,然后和俊太一起去工大游泳池游泳。几年没有下水了,现在好学生们一起游泳实有一番感慨。俊太他们今天是体育课,借用工大的游泳池。30多岁的大学生,好多有妻室儿女,还在“学生时代”真是特而独矣。在那里看到老同学吴存生,(爱人接班回来,有两个孩子了)、闫耀华(爱人在北京有一个孩子)更有一番别后话。
     中午在俊太处吃的饭,是五哥和大娘给做的,简单而丰富,吃的很香甜。
     回来时驮回一袋面,给大娘留一袋。
     4时30分在大华单位看一场电影《玉色蝴蝶》两位明星王丹凤和项堃的艺术表演是堪称赞的,50多岁的人演出长达40多年的人物形象,不能不惊叹造诣之深。
1980年7月4日
      继续休息一天。
      大华今天下午修江堤,上午我们一起去一趟街,给东东买一双皮凉鞋,给她买一件背心。东东的凉鞋将近5块钱,不能不说是贵的。我们现在每月收入100多,硬是不够花。也真是说不过去。似乎不被别人相信。
      只几天没卖肉,需要吃时就打开一瓶罐头。家里的午餐肉还有五瓶,够吃一阵。
      中午送大华去阿妈处,她们从那里集合去江堤,大华怕我在那里吃不上饭,在家吃的。这次我没有给她带上么。上次带的花生米,这次她又不想带罐头。好在单位发一次饭,不至于饿的。
      有日子没有读书,心里空虚得厉害,决定看一部大部头的书即老舍的《四世同堂》。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他最大部头的著作,小说用朴实真切的语言勾画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的不是八路军、新四军或游击队,也不是叙述地下斗争的城市生活,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一条普通胡同里的小人物们,是老百姓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就吸引人,它的风格使人想到红楼梦,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看到生活的真实和它的千姿百态。所谓市民阶级、小市民、城市贫民,就是指这样一些人们而言吧?
      好吧,还是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7月5日
       日勤。
       大华又修江提,还是下午集合。
       可是一场暴雨又破坏了生活和工作的安宁。下午一点多,倾盆大雨自天而下,雷声阵阵,积云翻滚,霎时间使胡同、街道到处白茫茫一片。我冒雨从单位赶回家,其实险情已经过去一个高潮,邻居们把我的院门撬开,云福给我把院子里的积水泼出了门外,才使雨水没有进到房屋里。后来又紧一阵慢一阵地下到三时多。不过因为不是暴雨,积水没有漫过门槛。雨住后,我回班上看看。今天碰半班,人多,我于是请假提前回来了。
      到家不久,大华也回来了。她自己的衣服全湿了,用兜子拎着,穿了一身小丽华的衣服。原来她们只装了一车土,暴雨就浇黄了铺,她们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全都变成了
“水鸡”。
      壮观的是马家沟河水陡然上涨,浩浩汤汤,已经接近了土堤坝的边缘。壮观是令人感慨的,也实在使人担心。真的要泛滥成灾的话,其后果岂是可以估算的吗?
      感而赋诗:
      我辈缘何此命悲,
      身居险境可望谁?
      年年幻梦求改造,
      夏夏急雨伴愁归。
      墙倒房塌增几处,
      家家垫土护门围。
      多少茅屋半地下,
      展望何时有光辉?

      狂言四化可真悲,
      兴利为民又有谁?
      有势有权先捷足,
      无着无路认倒霉。
      倒愿大水突然起,
      休问贫者或权魁。
      一洗了却多年怨,
      再建广厦共分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范学新 发表于 2019-2-2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冷暖,感悟至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学新 发表于 2019-2-25 21:28
人间冷暖,感悟至深!

谢谢兄台关注留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7月6日
      星期日。
      大华休息。我去买回两条晶鱼、一些西葫芦,花了近3元钱。在友来,中饭后回去,我为他弄了花生米下酒,吃的包子。我给他拿去70斤粮票3斤油票。
     下午,略休息。
     刘忠义来送来一套沙发弓子。他今晚上走,我正可以送他,给他拿去面款和买弓子的钱共27元。
     本月距离开支还有10天,手中还有10元钱。110块钱究竟都干了什么,一时说不清。
1980年7月7日
      昨夜几乎没有得空休息,稍有遐边看几页《四世同堂》,因此到家便睡,直到下午三时才醒。
      昨晚大华收拾了家务,令我满意。因此,今天无啥事做,饭也是简单的。
      去街里买回一些桃子,还有一棵菜。
      由北京捎回2斤茶叶,我给凤岐的母亲送去一斤。我的茶叶还有些,又留一斤,也许还得被人要去。
      傍晚胡同里很凉快。也许真正的热天已经过去了吧?虽然如今还没有入伏。
1980年7月8日
      日勤。
      一天的天气都是十分之好的。但到下午4时许,阴云从两边黑压压地压过来,刹时大雨如注,冰雹急下,形成空前的大暴雨。看着如此急速的瓢泼大雨,我的心早就跑到了家里。早晨上班时我把钥匙交给了邻居,可是这样的急雨,怕的是忙不过来,难于照应。我急得乱转,没有雨衣,怎么回家呢?眼看着急雨没有减小的意思,我只好下决心冒雨回家。我只穿了背心一条裤子,一点挡雨的东西都没有,也顾不了这些了。当我骑着车子行驶在大街上时,才发现东直路上也满是雨水,连车轮都没了一半。坏了,家里肯定出了问题。我于是不顾冷雨浇身,更快地奔向家中。
      到家才知大华今天提前回家了,赶在了急雨前面。不过她只顾外面,屋里三处漏雨,她没有及时防范,弄湿了地,弄湿了床上的炕被。雨渐渐地小了,住了,但处理这破烂的环境,一直到很晚。我突然感到这恶劣的条件怎么可以忍受呢?如果大华今天不在家,真说不清将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呢!
      怎么办?当务之急是1)解决房盖的问题,暂时只好用油毡纸;2)防水问题,在门上想些办法,万不得已只好让水存在菜窖里,别流进屋里来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2-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7月9日
      天有时阴,有时晴,有时细雨菲菲。
      没有去学习。
      家中存有一捆油毡纸,够苫盖一面房坡。早饭后我顶着小雨在小四的帮助下,把后面的房坡全苫盖了油毡。后坡的房草已经不行了,尤其是两家交界处,由于邻居家上房造成我处漏雨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是一个大洞,透到了里面的房扒板。这次我苫盖过了边界线,希望他们不要再破坏现状,可以保证不再漏雨。
      昨夜没睡好,十一点就迷糊,一直到下午一点。后来睡不着,索性起来上街买回一些黄瓜、酱肉、饼干。
      晚上吃便饭。
1980年7月10日
      下夜班。
      十分疲劳。车号工作的劳动量不小,一宿不得安生,却被人看出最轻巧的工作。这项工作既然是行车工作的基础,调度指挥的根据,因此责任是大的,责难也就多些。好在我干这项工作基本得手应心,没什么难处,也不至于干出什么毛病。
     报纸上报出来8号大雨造成灾害的消息,原来受灾者之多、之严重,比我想象的要大,有些地方雨水进屋齐腰深,好多房屋倒塌。最严重的是太平区,主要是公益街、北棵街、延平街一些地方,我们这里还不是重灾区呢。好多单元都帮助职工抢险,报纸也进行了报道。我向车间赫主任请求一卷油毡纸,他一拖再拖,后来说来家看看,可他没有来。明天我必须要找车站。管不管是他们的事,但我必须请求,否则一旦发生什么不幸,他们又会做事后好人,我是不会让他们总得这种便宜的。
      天气还可以,阴云在四周滚动,雨大概下到别处去了,我一觉睡到下午三时许。去街里买回一些干粮,一斤素鸡豆腐。
      看完小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什么是亡国,人民在亡国时是怎样的状态,通过老舍的艺术再现,我们有所了解。人永远是各种各样的,但不外乎有丑有美、有善有恶、有荣有耻。中国人的忍愚昧并不能掩盖他们的心。他们的心说什么呢?安生地过日子,把国家的命运托付“政府”交给“军队”。殊不知政府是阔人的,军队是军阀的,于是人民成了羔羊,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他们除少数逃走,多数沉默地对抗,总有一些人甚至更多的人为了生计成为亡国的奴隶,有的成为奴才,成为走狗。小说描写之生动,形象之真实,令人一气读下去。是什么支持人们的生活信念,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会看到活生生的例证。正直的只知过寿日的祁老人、他的儿子、孙子以及围绕着他们为中心展开的各种人物——钱诗人及他的一家,剃头的,唱戏的,李四爷,金三爷,寇氏一家,蓝东阳等等,构成了丰富的画面,有喜有怒,有恩有仇,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形成真实的生活,令人追索与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3-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9-3-1 21:37 编辑

1980年7月11日
      日勤。
      由于领导上的方法问题,本来车号四个人,其中一人有病休息了,剩下三个人干活。一天一千多辆车,实在够忙乱的。我在临走之前真不应干这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我没有提出。算了吧,工作并不是给他们干的,我们是在根据自己的良心在工作。
      赫安林不办事,我要求借一捆油毡纸,他还在拖。我遇到车站的郭站长,跟他一说,他很干脆,让我找赫安林,我告诉他赫安林不敢做主,他让我转告赫安林找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行或不行,大抵是我事先找了赫安林,他不好说。后来我一直没有见到赫安林,快下班时才在木匠房找到他,我告诉他找郭站长,他没有找到,也只好拖到明天了。
      事情还是要靠自己,管守车的小钱把剩下的半捆点火用的油毡纸给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积少成多了。
1980年7月12日
       上午先去车站。赫安林还要拖,我决心等他最后的答复,我让他和郭站长见了面,他没的说,一会怕我“借而不还”一会又说“还没有亲自去看”。我动了气,决心领他去我处看看。我一直等他到学习完后。他见我真的逼住了他,才让我写了借条,给我领了一捆油毡纸,我驮着油毡纸到家已经10点了。我连气儿在小四的帮助下把小屋的前坡苫盖好了油毡纸。家里还有些水泥,索性把该抹的地方抹上了水泥。干完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因为天气燥热,大概也是在油毡纸上干活的缘故,我的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突然,黑云上来了,虽说早晨天气预报说的是“晴”谁都保不住要下雨。果然,一阵风过后,大雨倾盆而下。可惜我刚刚抹上的水泥都被急雨冲掉了。真让人上火,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概是累,加上急雨的袭击,有些上火,头疼,不舒服,晚上的夜班上不了了。给班主任写了一个条子,让同班的赵立庚捎去了。车号今晚人会少,据我知小孙休息了,小李子也怕是上不来,只剩下刘世忠一个人了。我不过是替班,而且是临时的,不必多操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3-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7月13日
       今天天气很好,难得一个晴天。
       全家去道外看望大娘。大华领东东先去的,我在家把床上的东西晒出去,中午前赶到道外。大娘因参与民族事务不在家,只有五嫂和小香在家。五嫂和小香弄了很好的饭菜,我们在那吃了中饭。正吃时,俊太回来了,便一起吃完。
       唠了好一阵闲嗑。俊太借了一本《当代》其中有关贺子珍的回顾,我浏览一遍。有很多东西如《大海作证》以及一些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共产党上层的阴暗腐败,这些上层共产党人虽然都倒台了,如林彪四人帮之流,但还存在的,不见得没有。共产党的伟大在于他顺应历史的潮流,推进了历史的演变,当他们从无权到有权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就有阴谋家、野心家、就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主席关于走资派的论诉是正确的,问题是“谁是走资派”为了人民,为了历史的进步,有了错误也不能算走资派。只有那些忘记了共产党的宗旨置人民的利益不顾而谋个人的、家庭的、一小撮人的权力好利益的人才是真正的走资派。关于贺子珍的文章对毛主席取肯定态度,对江青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但是贺子珍何时同毛主席成为夫妇,何时正式离婚,书中没有交代。只是说贺子珍16岁入党,是吉安教会学生,是有名的美女,双手打枪,帮助毛主席整理文件,生过三男三女,只有李敏一个女儿活着,1937年被迫去苏联养病,几乎近10年才回到中国,在苏联靠自己织毛线活维持生计,回国后不能住到北京,后住上海,先是幽居,后是软禁。对于很多不知道贺子珍是什么人的人,这篇访问记提出来很多疑问。人们是关心伟人的情操和私生活的,其中有很多政治背景,但是文章本身都回避了。回避并不好,引起不必要的猜测,歪曲了形象,不如坦白。可惜的是党如果没有个人私生活的秘密又该多好,但恰恰是办不到,这就难说了。
      回到家快5点了,收拾一番,洗了身,看会报,听两段评书,该休息了。
      今天没花多少钱,大华只给大娘买了两包点心,因为没有好水果,我买了一个西瓜,才花一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