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2 19:09 编辑

      1323.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它标志语言的省略。
      功能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不同时间的政府文件关于省略号的定义如下:
     ·删节号…… 表示删去或未完。(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省略号 凡文中有可省略句语时,用以表明之。(1933年《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
     ·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此外,省略号还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4)表示静默或思考。
      用法:一、表示引文中的省略。二、表示列举的省略。三、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四、表示意犹未尽。五、表示说话或声音断断续续,支支吾吾。六、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七、表示关联的词语或语言格式。八、表示语意上的跳跃。 
      前后标点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可有可无的不保留,如果有助于表达文意,可酌情保留。一般地说,句末点号保留,顿号不保留,逗号和分号是否保留看需要,看是否有停顿。避免在省略号前后同时保留两个点号,或前或后只保留最需要的一个,前面保留了,后面就不要再保留,反之亦然。
    (1)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贾祖璋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说明:“有些白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3)他进来了,……一身普通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似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4)女朋友:我觉得他们家庭……,他人品很好,比如说他父母也对人憨厚,邻里关系也处得比较好。(李东生主编《中国之路》)
  *(5)图书编辑还可分为社科编辑、科技编辑、少年儿童读物编辑……;期刊编辑也可分社科期刊、科技期刊编辑等。
      例(1)是原句,“例如菊花”是插入语,在例(2)中删去后,文意是连贯的,诵读时无须停顿,前后两个逗号和文字同时删去,这样可使句子结构显得紧凑。例(3)“他进来了”后面有停顿,而且句式有变化,省略号前的逗号保留有助于分清语句结构。例(4)省略号后加逗号,是为了表示不和下文相连,说话时有停顿。例(5)不是引文,省略号和其后的分号都是不必要的,“……;”可改为“等,”。
      下面谈谈省略号前后的句号问题。省略号前后如果是不同的句子,通常要加句号,加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表现语句结构的需要。句号后面的省略号表示句子的省略或后续句开头的词语省略,句号前面的省略号表示句末词语省略,例如:
    (6)对此,我们赞同陈建民先生看法:“我们主张信笺上和信封上的称谓基本保持一致,……儿子给父亲写信,妻子给丈夫写信,如果信封上称‘同志’,会给对方产生一种疏远的感觉。……可以用‘爷爷’‘奶奶’,显得更亲切。”(《语文建设》1998/8)
    (7)巫峡,苍翠欲滴。幽深秀丽,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即圣泉峰、集仙峰、松峦峰……。这些名字都是按照山峰的形状特征而得的。(职高语文课本《三峡旅游》)
    (8)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步、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9)后来,我终于有了哥哥的朋友送我的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那时,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吃忘睡。
      例(6)逗号后的省略号表示本句的句中有省略,句号后的省略号表示后续的句子有省略。例(7)的省略号后有句号,表示句号后是另一句,如果没有句号分隔,“松峦峰”和“这些名字”就连成一句了。例(8)摘自《简笔与繁笔》,几种语文课本都收了这篇文章,有的课本把“一部、两部、三部……。”末尾的句号删去是不合适的。省略号后续另一个句子时应加句号而不加的现象相当普遍,(9)就是一例,本句在省略号后应有句号。
      省略号表示文字有省略,句号又表示句子的意思相对完整,两者用在一起确实是有矛盾的。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列著作采取另一种处理办法,即省略号后是另一个句子时空一格以代替句号。例如:
   (10)他这样来反对康德的认识论:“我看见绿的、红的、白的东西,这是根据我的视力。但是,绿的东西不同于红的东西,这证明在我以外存在着某种东西,证明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 一个个空间观念和实践观念向我表明的物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别……是外部世界的真实的相互关系和差别;它们不为我的认识能力的性质所决定……”(《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167~168页)
这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引用考茨基的一段话。第一个省略号后空一格以分隔下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句中省略,不空格。省略号后加空或加句号的办法都可以,但用法要力求在全书或在整份报刊中,至少在一篇文章中保持一致。从技术上说,采用加句号的办法比较容易做到保持体例统一,加空的办法如果不是逐个特别标明,排版时稍不注意很可能把省略号和下文接排。
省略号在一个自然段的末尾,有人在其后加句号,这是不必要的,例如:
  *(1)客人笑了,笑得很轻,很动人。“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身边的提包里取出一本书,送到她的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2)《文献通考》称:横吹自北国,……。
      考古发掘的实践再次证明这一历史结论的正确性。
      例(1)第二个省略号在一个自然段的末尾,后面不用加句号,因为其后无其他文字,省略号在这里兼表句末停顿。例(2)讲我国笛子的起源,因为是在段末,省略号前的逗号和省略号后的句号都不必要。如果“考古发掘……”和上段是接排的,那么,省略号后就需要保留句号,只把省略号前面的逗号删去即可。
至于疑问句和感叹句,句末词语有省略,省略号后的问号或叹号也可保留。例如:
   (13)窃文不算……?(《工商时报》1997.7.2)
   (14)趁火打劫,趁水……?(《新闻出版报》1998.10.16)
   (15)王利发 这,这是……?
康顺子 我的儿子。(老舍《茶馆》)
   (16)老二!你敢说李中堂是……!算了,算了,我不跟你扳死杠!(老舍《正红旗下》)
      例(13)是报纸文章的标题,句末省略“偷”字,借用鲁迅小说塑造的人物孔乙己所说的话“窃书不能算偷”来讽刺时下有些文人的剽窃行为。省略号后加问号是必要的,表示这是疑问句,否则成了陈述句。例(14)也是报纸文章标题,在省略号后加问号表示人们在水灾面前应抱什么态度,批评某些单位和个人趁水灾发不义之财。例(15)省略号加问号表示迟疑和提问。例(16)句末有了省略,保留叹号以表示感叹语气。
      与等不同表示列举未完有所省略时,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用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或“之类”;用“等”“等等”或“之类”,也就不需要用省略号了。使用中常见有两者并用的。例如:“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春花什么都没带,所需的日用杂品全都是娟姐到小卖部替她买来的:热水瓶,脸盆,毛巾,香皂,牙刷,手纸,镜子,剪刀……之类。”前例应把省略号去掉,保留“等”。后一例可保留省略号,去掉“之类”。
      误用:
      一、该用言辞用了省略号
  *(1)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还有……都在这里诞生。
    (2)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等都在这里诞生。
      例(1)是连贯的说明,不是列举省略或说话中断,既然用了“还有”,就得把还有什么说出来,不能以省略号代替言辞。如果是列举的省略,“还有”二字不能用,要使省略号与列举的项目直接相连。但这里列举的项目还太少(不到三项),以不用省略号为好,可在“发动机”后加“等”,把“还有……”删去,如例(2)。
      二、在该用其他标点处用了省略号
    *(1)“其实你不该去信。我妈要是晓得我现在……”她只说了半句就连忙咽住了。
    *(2)“快去告诉丘吉尔,我已经找到那座失落的城市,它在……”他的话音未落便中箭身亡。
    *(3)长了,又长了,还是长……这是近来观看一些电视连续剧的突出感觉。
      例(1)(2)不是说话断断续续,而是突然中断,省略号改为破折号才对。例(3)是题为《长长长》的文章中的一句话,作者翻来覆去讲的是一个意思,即嫌一些连续剧过长,没有其他意思被省略,省略号可以改为破折号以总括上文,突出作者的观感,也可把省略号改为逗号。
      三、多用省略号
  *(1)为什么中小学生满口脏字?为什么一些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
  *(2)所谓改编,就是把小说、话剧、歌剧、报告文学……等等文艺作品改写成电影剧本的意思。
  *(3)第八届亚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但到底有多少运动员,多少记者,多少奖牌?……诸如此类的细节,只有查资料才能解决。
  *(4)现在对信息有种种界说,但通常大都承认,如消息、信号、情报……特别是事实与数据,都是信息。
  *(5)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
  *(6)世界上一年大约需要10亿双运动鞋,仅美国在1990年就买了1亿双……
      例(1)第二个问句是个完整的句子,末尾看不出有什么省略,省略号可删去。如果问句后面有省略,要把省略号改在问号的后边。例(2)(3)有“等等”、“诸如此类”的字样,不必重复使用表示同样意思的省略号。例(4)省略号可改为逗号,前面有“如”字表示举例,不加省略号,读者也知道“信息”不限于所举的三种。例(5)“云云”已表示有所省略,在加省略号是多余的。例(6)“仅”表示只举一个例子,不用省略号读者也知道还有其他例子未举。
      四、少用省略号
  *(1)王大瑞带着一脸的困惑问:“这位马小姐是?”
      柏志林说:“马小姐可不是一般人物,是我们公司公关部经理。”
    (2)“你带着孝呢。难道是……?”(《尤利西斯》中译本285页)
      例(1)问号前要加省略号,以表示因为不明马小姐的身份,有话没说出,例(2)的问号前有省略号可供比较。
      使用技巧在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其它的标点符号该怎样用呢?
      第一,省略号不影响其它标号的使用。
      第二,省略号之前是句内停顿符号(顿号、分号、逗号、 冒号),除冒号要保留外,其余可以不写。
      第三,省略号之前是句尾符号的(句号、问号、叹号),应一律保留。这是为了保留原句语气的原貌。
      第四,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一律不用。
      省略号在书写中占两个字的位置,一行或一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都可以书写。但不能上行末尾写一半下行开头写一半。
      省略号歌:“省略号,六个点,千言万语全包揽。说话断续把它添,引文省略用上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3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3 05:46 编辑

      1324.着重号(.)
      基本介绍:
      着重号(·) ,用于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用法:
      在香港,着重号通常只用在教科书或教材中。使用方法和中国大陆的相同。
      着重号的形式是小圆点,横行文字中点在字的下边,直行文字中点在字的右边。
      范例:
      着重号(·),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 ---
   (注:为防移位,才加[-],实际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4 17:04 编辑

      1325.书名号(《 》〈 〉)
      分类:双书名号:《》,单书名号:〈〉,浪线式书名号:﹏﹏
      一般用法:
      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名)
   《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
   《茶馆》(话剧名)
   《大乐特乐》(相声名)
   《女篮5号》(电影名)
   《努尔哈赤》(电视剧名)
   《我的祖国》(歌名)
   《霓裳曲》(曲名)
   《醒狮》(舞蹈名)
   《车技》(杂技名)
   《长江万里图》(壁画名)
   《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
   《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
   《东方欲晓》(雕塑名)
   《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
      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2)《语文建设》1991年第 5 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
   (3)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 55 周年(《光明日报》1997.5.10)
      下面例(4)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
  *(4)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文化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二、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
   (1)《中国大百科全书》(书名)
   (2)《人民日报》(报纸名)
   (3)《语文建设》(刊名)
   (4)《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
   (5)《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1999.07.07)一句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
      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号。例如:
   (6)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
   (7)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 1998 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 3 位。(《光明日报》1998.12.16)
      下面例(8)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
  *(8)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
   (9)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
  (10)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撒旦与谢三》 (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例(9)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例(10)
      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
      注意事项: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和法规文件等的名称,例如:《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
      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读〈石钟山记〉有感》
   (二)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
      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苟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三)写文章时:
      写文章时,题目不需要加书名号。
   (四) 和“序”有关的书名号:
      和“序” 有关的书名号,如《<;农村调查>;序言》,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该文只是序,而非正文。
      如果正文与序同时存在,则应该这样写,如:
   《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两个书名号都是正确的,如果写成《<;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或者《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都是不正确的。
   (五)弄清所强调的对象来决定是否使用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必须弄清楚,句子本身是否在强调需要加书名号内容的名称性,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需要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如: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上句如果把引号换成书名号就不妥当,因为从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强调题目的内容,意在与“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形成对比。
      再看一个句子:
      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它的真实的政委是谁吗?
      上句中的书名号的使用是不对的,从后半句可以看出,此处的“铁道游击队”并非电影名称或者小说名称,而是指“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应该把书名号换成引号。
   (六)什么情况下不必用书名号: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例:
   (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2)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3)《红旗飘飘画丛》出版前后 (书名号分别改为引号)
   (4)在《人间指南杂志社》里有6位编辑。(“社”指单位,书名号应去掉)
   (5)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重庆卷)(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6)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2005年江西卷) (第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7)《上海文学》新开《自由谈》一栏,本期刊登王安忆、陈丹青关于当代影视剧的长篇对谈《生活与故事,故事与影视》之一,广征博引,分析精当。("自由谈"是专栏,因此,不应用书名号,而改为引号。)
   (8) 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属于出版社发的文件,应该加上书名号。)
   (9)今天,《美丽天使》杂志社3位编辑来我市采访,请市府办小周安排一下。("xx杂志社"或"xx出版社"不用书名号。有了"社"字就指单位了,不是指杂志或报纸的名称了,因此,书名号应去掉。)
      使用争议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例: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八)使用书名号时,不要将书名号后面的普通名词插进去。例如:《读者》杂志,就不能写成《读者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5 11:26 编辑

      1326.间隔号(·)
      间隔号(·),用于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用在翻译外国人名的名字与姓氏之间,间隔号还可以用来间隔日期中的时间,例如月份与日期。如果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节日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它们的月份和日子又恰好都是个位数,间隔号可以省略不用。间隔号由音界号演变而来;在中国大陆,间隔号取代了音界号的地位,除了原有音界号的功用外,还加入了新的功用。
      概述:
      如:“五一”劳动节、“五四”运 动、“六一”儿童节、“八一 ”建军节、“二七”大罢工等。虽为人所熟知,但其月份或日子只要有一个是两位数,则要用间隔号,如“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等。相反,月份或日子虽是个位数,但已逐渐少为人知,也要用间隔号。如抗战期间日寇空军对重庆不断狂轰滥炸,1939 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当年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但时过境迁,倘要再提此事,就以加间隔号为好了。
      范例:
      间隔号的形式为(·)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列如:
      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间隔号还可以用来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例如:
   《论语·里仁》
   《孟子·梁惠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6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6 06:31 编辑

      1327.连接号(—)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连接号有两种:长连接号(——) 和短连接号(-)。一般用短连接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7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7 01:27 编辑

      1328.专名号(____ )
      专名号(__),亦称私名号,用于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在人名、种族名、国名、地名、机构名等。”专名号的使用方法是横排时划在专名之下,竖排时则划在专名左旁。
      专名号在现代的中文书刊已极少使用,但在台湾和香港的中文教科书、电视或电影中文字幕中仍然保留使用,但香港学生多不会在家课上写上麻烦的专名号;在中国大陆则只用于古籍、文史哲作品中。
      现在一般在电脑文书文件中需要用专名号的话,会直接用“底线”功能,一般的编辑软件会在菜单中用“U”按钮表示,即在专名下面画线,但是,请注意两个专名连在一起时,专名号之间要空开,不能连在一起,应有少许空隙,但是字不分开,例如:
      天安门位于中国 北京。
      不能写成:天安门位于中国北京。
      下面是从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书摘录的一些用例:
   (1)刘邦、项羽先后攻入咸阳,秦最后统治权被推翻。
   (2)乌孙及西域诸国均遣使通汉。
   (3)自咸宁二年(二七六)到太康十年(二八九),匈奴、鲜卑、乌桓等族徒居塞内的有四十余万人。
   (4)李隆基即史家与太宗并称的唐玄宗。
   (5)唐时祆教、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派)先后传入中国,但是最盛行的还是佛教和道教。
   (6)唐代……别有弘文、崇文两馆,专为皇亲国戚大官僚子弟而设。
   (7)起义军有两支:一支是南方的绿林军,另一支是北方的赤眉军。
      例(1)“刘邦”“项羽”是人名,“咸阳”是地名,“秦”是朝代名。例(2)“乌孙”是国名,“汉”是朝代名。例(3)“咸宁”“太康”是年号,“匈奴”“鲜卑”“乌桓”是民族名。例(4)“李隆基”是人名,“太宗”“唐玄宗”是帝王称号。例(5)“唐”是朝代名,带“教”字的是教名。例(6)“弘文”“崇文”是馆(官署)名。例(7)“绿林”“赤眉”是起义军名。
   (注:百度百科没有下划线功能,所以专名的地方用链接功能表示,请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8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8 05:43 编辑

      1329.注释号(* )
      注释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它以数码外加方(或圆)括弧或圆圈的形式(也有直接以数码出现的),按数目字的顺序出现于书面语中需要作说明和解释的词语之后,并在正文外按数玛顺序依次排列,分别引导出对正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说明。在少数情况下(一般书于对文章标题作说明时),也有以星号(*、*等)作注释号的。
      从注释的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两类:甲类是对正文中某些人物、地点、事件和思想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乙类是注明正文中所引述的语句、思想观点等的所由出处。详备完整的应包括述说者和著述的名称、发表出版的版本、卷册数、页码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9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30 06:10 编辑

      1330、隐讳号(×)
      隐讳号的形式是叉(×),一个叉代表一个字。
      隐讳号用来代替不愿或不便写出来的字。这些字之所以不方便写出来,有的是为了保密的需求要求模糊处理,有的是回避一些污秽的字或词,还有的是泛指一些事物。被代替和保密的往往是一些特别人物的名字,还有的就是地点、日期、数字进行特殊处理。如:
      李兰与×××同去了舞厅。
      警方最近在浙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
      这是隐去了人物的姓名,通常可以读为“某”,如王×就可读为王某。
      王钢的父亲在×营里担任营长。
      家父不幸于×日去世。现定于×日葬于×公墓。
      这就是对要保密的内容进行了处理。
      他决定去打些酒,喝个大醉;什么叫事情,那个叫规矩,×你们的姥姥!(老舍《骆驼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30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30 06:09 编辑

      1331.虚缺号(□)
      虚缺号的形式为一个正方形(□)。一个虚缺号仅代表一个字,占一个字的格子。虚缺号表示无法辨认或无法查明的字,或者表示在转抄中缺失部分的文字,为了文章的准确性就用虚缺号来代替。它的个数与缺失字数相等。
      使用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页印刷品,出自唐墓,上有竖行墨书“吴德□福”四字,所缺的字估计是“冥”。(《光明日报》1997.3.11)
      当下二人□□□□,正欲各整衣襟。(郑振铎主编《世界文库·金瓶梅词话》)
      太阳也出来了;在他的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的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这四个黯淡的金字。(鲁迅《药》)
      古籍整理者常用(□)表示字迹不清或不识的字,用()表示断简,或字有残缺,无法读出。
      居延简中言及“将屯”者还有一些简册,如:“即下将屯张掖太守莫府卒”(227·43)、“三月乙巳将屯裨将军□”(169·13)等。将屯者,即将兵屯守。(薛英群《居延汉简职考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5-1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5-1 02:37 编辑

      1332.斜线号(/ )   
      斜线号,有的习惯用\,有的用是/。规范正确的用法是后者,/。
      用斜线号给诗歌分行,或朗读诗歌时标示停顿。
      表示连接两个相关的概念。如: “吨/公里、 次/秒、 公里/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7 08: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