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2 12:39 编辑

      1303.副词
      实词的一种。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动词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修饰名词的词一般为形容词,又称限制词。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a. 表示程度: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
      b. 表示范围: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
      c.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d.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
      e.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F.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g. 表示地点: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有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1、2、3、4班的同学”,而“只有”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菜?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会见”总共是两次。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
      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试比较: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是三项比较,等于说“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呢。”。“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
      对副词的分类,是大致的粗略的,有的副词用法很多,如“也、才、就、还……”虽是同一个副词,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试以“就”为例。“我一会儿就去。”,“就”表示事情短期内即将发生,表时间;“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就”表示语气,相当于“偏”。再看“还”:“还要怎么样”,“还”表示语气,有“究竟”之意。可见,一个副词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往往须结合全句语境仔细体会。
      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例如: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表时间)。牛娃〔从来〕〔都〕〔很〕犟。(分别从时间、范围、程度三个角度修饰形容词谓语)。“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如“糟糕得很”。“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如“伤心极了”。
      作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例如:“也许她已经走到半路上。难道这种产品还会受欢迎吗?”,“已经”、“还”修饰句中谓语,“也许”、“难道”是句首状语,修饰全句。两种表述语用场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等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个牌子过硬,你看要哪个?”(表示限制品牌的范围);“今天就我倒霉”(表示限制人的范围);“光轿车就有十几辆”(表示限制轿车的范围);“仅这一点理由就充分了”(表示限制理由的范围,只一点就可以了)。“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这些带有数量义的结构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做了恰好三十天;一家伙来了好几十个;近40人困在井下;用了才八个小时;结婚已经六年了;没找到工作的就四个人”。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所叙述的事情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附着性较强,只有“不、别、没有、马上、也许、大概、一点儿”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例如:“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说“好”或“很好,”不能说“很”。“什么时候出发?”“马上。”“你去吗?”“不,我不去。”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例如:a.单用:说了又说、打不赢就走、说清楚再走、不去也可以、这样更没有道理。b.合用:又白又胖、不偏不倚、越忙越乱、既聋又哑、也好也不好、非去不可。c.和连词配合使用: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除非……才、如果……就、即使……也、虽然……却、不论……都
      “白”、“直”等都是同音同形。这些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例如:白鞋(表性质) 白忙了一阵(白等于空,表方式)
直线(表性质) 痛得直哭(等于一直,表时间)。面子很光(表性质) 光吃不做(等于只,表范围)。
      两个“白”、“怪”、“老”、“净”、“直”等是同一个字,但它是两类词,因语义和语法性质都不同,两者意义上已经失去了联系,应该认为是同音词,不是形容词兼副词。同音同形与兼类的区别在于同音同形不但功能不同,而且在语义上也相差很远,而兼类仅仅是功能不同,在语义上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
      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只能做状语,形容词还可以做定语、补语、谓语: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例如:“偶然/突然的发现”、“这件事情很偶然/突然”、“偶然/突然听到”。所以,“突然”、“偶然”是形容词。只有“忽然/偶尔听到”。没有“忽然/偶尔的发现”、“这件事情很忽然/偶尔”。所以,“忽然”、“偶尔”是副词。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是兼类词。动词“没有”、“没”和副词“没有”、“没”的区别是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用在体词(名词、代词)前是动词。例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否定动作或性状的曾经发生或存在,是副词,这样用时是当状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领有,这时是动词,谓语中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一个“没有”为副词,后一个“没有”为动词)
      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辨析。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能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①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例如: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时间名词作状语)。他刚刚从美国回来。(时间副词作状语)。老师将要到香港讲学。(时间副词作状语)。②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例如:刚才—在刚才 昨天—在昨天 将来—在将来 目前—在目前 将要—在将要 正在—在正在 忽然—在忽然 偶尔—在偶尔。
      一般而言,中文在一个词(通常是定语)的后面加“的”接主语或宾语,使定语成形容词,加“地”使其成副词,加“得”接状语表述结果,这是既有的明确语法守则,只是由于“的”、“得”、“地”在普通话里同音,一般人难以细察,因此,现在一般已经不太常做这种区别了。然而,由于这三个词在某些汉语族语言里(比如粤语)有不同的发音,因此,粤人大都能单凭平日的语用习惯,就能精确分辨这三个词的用法。以副词修饰的句子举例:“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地为副词,小为形容词,虫为主词,钻进为动词,洞穴里指明前往地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3 14:00 编辑

      1304.区别词
      实词的一种。又叫非谓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例如:正 副 男 女 荤 素 金 银 单 慢性 彩色 上等 初级 大号 万能 野生 亲生 草本 人造 冒牌 特等 劣等 远程 中程 特级 独生 野生 活期 长期 无偿 潜在 现行 稀有 民办 大陆性 综合性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而属性往往是对立的,所以区别词常常成对或成组出现。例如:男—女 金—银 雌—雄 单—双 正—副 公—母 长期—短期 活期—死期 无偿—有偿 民办—国办 阴性—阳性 国营—民营 西式—中式 男式—女式 慢性—急性 有限—无限 民用—军用 精装—简装 职业—业余 大陆性—海洋性 直线型—流线型 综合性—单一性 无条件—有条件 大型—中型—小型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①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②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③不能前加否定副词“不”,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辨析:①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②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例如:勇敢—不勇敢 聪明—不聪明 含蓄—不含蓄 平淡—不平淡。区别词则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例如:大型——不大型 长期——不长期 国营——不国营 精装——不精装。
      语法功能: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
      2、多数区别词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3、在一定语境中,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可不出现,结果就形成了区别词直接充当主语、宾语的情况。如:中号的太小。寄挂号。
      4、不能前加“不”,否定形式前加“非”。
      5、充当定语时,可两个或几个连用。
      6、有一小部分区别词既可充当定语,也可充当状语。如高速火车、高速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4 11:44 编辑

      1305.状态词
      实词的一种。状态词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蔚蓝 湛蓝 洁白 雪白 惨白 通红 鲜红 深红 嫩绿 淡绿 金黄 冰凉 冰冷 碧绿 漆黑 喷香 滚烫 稀烂 笔直 贼亮  
      三音节状态形容词,第一个语素表示基本意义,后面的音节重叠,属于形容词的一种生动形式。例如:红彤彤 明晃晃 热腾腾 慢腾腾 绿油油 水灵灵 红彤彤 亮堂堂 胖乎乎 毛乎乎 毛茸茸 懒洋洋 笑哈哈 泪汪汪 醉醺醺 恶狠狠 冷冰冰 香喷喷 气冲冲 亮晶晶 凉飕飕 白花花 黑漆漆 赤裸裸 甜滋滋 乐滋滋 汗津津 静悄悄 干巴巴 灰溜溜 乱哄哄 响当当
       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或作状语时比较自由。例如:作定语:笔直的公路 冰凉的湖水 惨白的面容 滚烫的热水 蔚蓝色的天空 懒洋洋的笑容 香喷喷的米饭 明晃晃的菜刀。作状语:灰溜溜地逃走了 气冲冲地说 静悄悄地坐着 懒洋洋地躺着 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没有比较对照的意思,可单独出现。例如:澡堂的水滚烫。他的脸通红。菜地绿油油的。米饭热腾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5 10:48 编辑

      1306.介词
      虚词的一种。介词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
      1、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2、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 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6 11:00 编辑

      1307.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中文连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7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7 06:35 编辑

      1308.助词
      属于虚词的一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
      一、语气助词:通常位于在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说话)时的语气或者状态。在表示复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语气词来表示,如“啊,你真聪明呀!”。相同的语气词有时根据前后文、语境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厉害啊!”(赞扬),“你真是厉害啊!”(批评,反语)。所以,语气词没有实义,也不能单独使用。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1.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2.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3.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4.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5.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二、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白话文中常见的时态助词有“著、了、过”,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语气助词的功用。
      三、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的“所”,以及后附的“的、地、得、似的”等等。而文言中则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8 11:56 编辑

      1309.语气词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例如: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陈述语气)
      别说了。(祈使语气)
      你到过北京吗?(疑问语气)
      天晴了吧?(疑问语气)
      走吧。(祈使语气)
      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陈述语气)
      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疑问语气)
      孩子多聪明啊!(感叹语气)
      我们天天打架,是狗造成的。如果不是它,我们早都和好了。(商量的语气)
      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
      询问语气:吗、呢
      陈述语气:的、了
      祈使或感叹语气:啊、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9 19:45 编辑

      1310.拟声词
      又称为象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因为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有人把它归属形容词。也有人把主观的感情、情绪所兴发的声音(例如唉!啊呀!乌乎!)归入拟声词。都是不妥当的。形容词和拟声词仍有界限存在,前者的重叠形式有强调意味和感情色彩,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是纯表音的,不产生任何附加意义。拟声词在语法上不像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例如我们不会说“雨点十分哗拉哗拉地下着”,也不会说“风不呼呼地吹着”。拟声词也不能用“A不A”的方式表示疑问。拟声词可以和数量词结合,而形容词不能。双音节的重叠,拟声词可以是 AABB式(叮叮当当),也可以是ABAB式(叮当叮当),形容词通常只是AABB式。拟声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较大的独立性,形容词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单音节:唰 哗 轰 嘭 砰 嘘 咻 飕当 吐 噎 叮 吱
      双音节: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隆隆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咻咻 鸭鸭 嘎嘎 铃铃 令令 滴滴 答答 飕飕 訇訇 吁吁 淅淅 得得 瑟瑟 冽冽 剌剌 沥沥 哼哼 啊啊 叨叨 隆隆 呜呜 呷呷 嘶嘶 嗡嗡 嘟嘟 喋喋 呜呜 咯咯 咩咩 关关 雝雝 嘤嘤 嘐嘐 嗷嗷 叫叫 轩轩 烈烈 铿铿 啾啾 啧啧 楂楂 蛮蛮 劳劳 呴呴 晓哓 唶唶 咕咕 叽叽 唧唧 喳喳 呱呱 啪啪 喔喔 嘀嘀 呼呼 沙沙 吱吱 哇哇 崩崩 簌簌 翛翛
      AB型:乒乓 扑哧 扑通 喀嚓 喀嗒 滴答 叮当 布谷 知了 哧溜 啪嗒 哗啦 呼噜 噼啪 间关 绵蛮 呢喃 轰隆 喵呜 呼啦 啁啾 叭卜 吱呀 呼呼 呼噜 啪叽
      AAA型:嗡嗡嗡 呱呱呱 达达达 轰轰轰 喃喃喃 嘟嘟嘟 笃笃笃 咚咚咚
      AAB型:叮叮当 滴滴答 通通扑 啦啦哗 咚咚蒋
      ABB型:扑通通 哗啦啦 咝溜溜 轰隆隆
      ABA型:吱咕吱
      AAAA型:当当当当 哗哗哗哗
      AABB型:嗡嗡嗡嗡 哔哔剥剥 毕毕剥剥滴滴答答 嚓嚓嘎嘎 叽叽喳喳 叽叽呱呱 乒乒乓乓 唠唠叨叨 嘟嘟囔囔 劈劈啦啦 哗哗啦啦
      ABAB型:哗啦哗啦 咕咚咕咚 淅沥淅沥 嘟噜嘟噜 朴隆朴隆 哔里哔里 呼噜呼噜 当郎当郎 啪拉啪拉 卡拉卡拉唰拉唰拉 叮当叮当 轰隆轰隆 扑通扑通 咕噜咕噜 淅沥淅沥 叮咚叮咚 吱嗒吱嗒
      ABCC型:叽里咕噜 叮零咚隆
      ABCD型:唭里硿咙 噼哩啪啦 呜里哇啦 丁铃当郎 叽哩呱啦 叮铃当啷 唏哩哗啦霹哩叭啦
      ABCA型:咚得隆咚 锵不隆锵
      ABBB型:淅沥沥沥 哗啦啦啦
      拟声词调查表(一)
      1.绳子断了的响声:圪崩
      2.开锅煮鸡蛋的响声:圪答
      3.打雷时的响声:忽笼
      4.下楼梯的脚步声:圪登
      5.打饱嗝儿的响声:圪喽
      6.炒豆子的响声:坷啪
      7.锁门时的响声:黑此
      8.雨天在泥水里走路的声音:黑此
      9.抖动纸时的响声:忽唰
    10.跳水时的响声:扑通
    11.滑倒时的响声:扑差
    12.清脆的笑声:圪低
    13.挑东西时扁担的响声:圪支
    14.摇铜铃时的响声:晃啷
    15.肚子里的响声:骨骨鲁
    16.煽风箱的响声:忽塌
    17.陷进泥里的响声:忽初
    18.往水扔砖头的响声:澎咚
    19.吱水的响声:卜几
    20.放气时的响声:扑此
    21.大炮的响声:骨东
    22.房屋倒塌的响声:忽通
    23.从床上掉下来时的响声:卜登
    24.水开时的响声:卜答
    25.书本落地时的响声:扑此
    26.铁轮马车的响声:圪当
    27.树枝断裂时的响声:坷差
    28.心脏跳动的响声:噔咚
    29.砖头落地的响声:扑腾
    30.树枝刮衣服的响声:扑拉
    31.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圪差
    32.猪吃食儿的声音:黑擦
    33.汤类溢出,汤水扑火声:初初底
      拟声词调查表(二)
      1、金属磕碰声:当啷
      2、形容金属的响声:当当
      3、金属、瓷器连续撞击声:丁零当啷
      4、鼓声、敲门声:咚咚
      5、脆响的关门声:吧嗒
      6、敲打木头声:梆梆
      7、重物落下声:咕咚
      8、东西倾倒声:哗啦
      9、风吹动树枝叶声:飒飒
    10、树枝翟慧断声:嘎巴
    11、不大的寒风声:瑟瑟
    12、踩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沙沙、飒飒
    13、飞机螺旋桨转动:呼呼
    14、雨点敲击房顶:噼里啪啦
    15、水流动声:拔拉
    16、物体受压:嘎吱喀嚓
    17、溪水、泉水流动声:潺潺
    18、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声:咕嘟
    19、重物落地声:扑通
    20、笑声、水、气挤出声:扑哧
    21、雷声、爆炸声、机器声:隆隆
    22、汽笛或喇叭声:呜呜
    23、油在锅里:滋滋
    24、鞭炮爆炸声:噼啪
    25、脚踏楼板声:噔噔
    26、伸颈的雄鸡:喔喔啼
      拟声词调查表(三)
      1.“嗷嗷”叫得使人心惊。
      2.“吧”的一声,树枝折断了。
      3.“吧唧”的一声,木板倒在水里。
      4.“吧嗒”的一声,门关上了。
      5.“梆梆梆”传来敲打木头的声音。
      6.心里“崩崩”直跳。
      7.车子“嚓”的一声站住了。
      8.“噌”的一声,划着了火柴。
      9.忽听得“喀嚓”一声,树枝断了。
    10.两个人打“喳喳”。
    11.“哧”的一声,撕下一块布来。
    12.“嗒嗒”,“嗒嗒”。
    13.“噔”,不知什么东西落了下来。
    14.“叮当”乱响。
    15.“咚咚”。
    16.喇叭“嘟嘟”响。
    17.木板压得“嘎吧嘎吧”直响。
    18.大树“嘎叭”的一声被风吹折了。
    19.“嘎吱”一声,把棍子折断了。
    20.“咯咯”的皮鞋声。
    21.他忽然听到后屋里“咯噔”响了一声。
    22.扁担压得“咯吱咯吱”直响。
    23.布谷鸟“咕咕”的叫个不停。
    24.“咕咚”一声倒了下去。
    25.锅“咕嘟咕嘟”的开起来。
    26.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响。
    27.“呱哒”,风把门吹开了。
    28.很远就听到了“呱呱”的木拖鞋声。
    29.他“嘿嘿”冷笑一声。
    30.“轰隆”,打了一声雷。
    31.“哗”的一声,水泼下来了。
    32.小鸟“叽叽”地叫。
    33.小虫“唧唧”地叫。
    34.小鸟“啾啾”地叫。
    35.“哐啷”的一声把锅掉在地上。
    36.小猫“咪呜咪呜”地叫。
    37.“啪”,打了一耳光。
    38.“乓”的一声,惊动了我。
    39.鞭炮“劈里啪啦”地响。
    40.传来了“劈啪”的枪声。
    41.他“噗哧”一声笑了。
    42.锣声“锵锵”。
    43.小雨“唰唰”下个不停。
    44.子弹“咝咝”地从头上飞过。
    45.火车“嗖”的一下过去了。
    46.“镗镗”的锣声把我惊醒了。
    47.“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48.蜜蜂“嗡嗡”地飞过去。
    49.小孩“咿呀”学话。
    50.宝剑“铮铮”作响。
    51.老鼠“吱吱”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1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10 14:11 编辑

      1311.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
      叹词的用途:
      1、独立成句,构成非主谓句。如:“喂!你干什么哪?”
      2、作插入语。如:“回头一望,哦,满山的红叶”。叹词有时活用为其他词,作句子成分。如“嘴张着,好象在喊‘啊’”(名词,作宾语),“他急忙‘啊’了一声”(动词,作谓语的中心词),“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拟声词,作定语),“人们哈哈大笑起来”(形容词,作状语),“他疼得直哎哟”(拟声词,作补语)。叹词有时连用,表示感叹的加强或连声的呼唤、应答。如:“哎,怎么搞的,哎哟哟,唉呀,瞧瞧,全搞糟了。”
      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啊(ā)!真好哇!(赞叹)。啊(á)?这么快呀?(惊讶或不知道)。不要哭了,啊(á)!(追问)。啊(ǎ)!这么回事啊!(特别惊讶或醒悟)。
      分类叹词从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啊(阴平)咦(阳平)嘿(阴平)嗨(阴平) 嚯(阴平)吓(he阴平)呕(阴平)呕(阳平,“原来如此”)哟(阴平)例如:咦?还要我来教你?嘿!怕什么?他见的世面多了!哟,还挺厉害啊!嚯,你小子还真行啊!呕,原来是你呀。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2、表示喜悦、讥讽的叹词:哈哈 嘻嘻 呵呵 例如:哈哈,我终于学会开车啦!呵呵,他也能考上大学?
      3、表示悲伤、惋惜的叹词:唉(去声)哎呀 嗨(去声)例如:唉,要是当时听你的话该多好哇!唉,病了两个月,把工作都耽误了。哎呀!我可真不知道他是为了这事儿呀!嗨,你可好糊涂哇!
      4、表示愤怒、鄙视的叹词:呸 啐 哼 吓(he去声)例如:呸!你胡说八道!哼,你竟然相信他的话?啐,他走到今天这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5、表示不满、异议的叹词:唉(上声)嗨(去声)嚯(去声)吓(he去声)
例如:唉,他的意见我还就是不同意!吓,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6、表示醒悟、明了的叹词:呕(去声)他哼了一声。(述语)门外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他唉呀唉呀乱叫。(状语)他疼得直哎哟。(补语)
      词形叹词都是特殊的“形声字”,均以“口”为义符,声符表音,如:啊、噢、呃、咦等。由于叹词的记音性质,所以存在“一词一音而数形”问题,如:叹词“噢”、“喔”,音义全同,但词形各异。这属于异形词范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4-1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4-12 16:23 编辑

      1312.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
      定义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1、句号(。)2、问号(?)3、感叹号(!)4、逗号(,)5、顿号(、)6、分号(;)7、冒号(:)。其作用在于: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
      标号:1、引号(“ ”)2、括号〔( )[ ] { } 〕3、破折号(──)4、省略号(……)5、着重号(.)6、书名号(《 》〈 〉)7、间隔号(·)8、连接号(—)9、专名号(____ )。其作用在于: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符号:1、注释号(* )2、隐讳号(×)3、虚缺号(□)4、斜线号(/ )5、标识号(▲或●)6、代替号(~)7、连珠号(……)8、箭头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4 2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