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9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112.阿赫玛托娃·安娜·安德烈耶夫娜:
     (1889-1966),俄罗斯女诗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诗人的人格与其诗同样不朽!这是一位时代女性,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是家庭、婚姻的牺牲品;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敢于独树一帜,敢于追求纯艺术,敢于在平凡简单中寻找伟大;这是一位伟大的爱情女歌手,敢于以女性视角揭示女性情怀;这是一位爱国诗人,她的诗充满人文精神,她的爱是宽广的,她与她的人民同在。
      代表作品:《黄昏》《念珠》《白色的畜群》《车前草》《公元192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9 09:57 编辑

      1113.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
     (1893~1930),俄国诗人,政治家。因爱情挫折开枪自杀。
       代表作品:《穿裤子的云》《列宁》《宗教滑稽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9 14:57 编辑

      1114.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1890-1960),苏联作家、诗人。
      作品《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在街垒之上》《主题与变调》等。
      他因小说《日瓦戈医生》受到严厉谴责,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也因小说《日瓦戈医生》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9 22:00 编辑

      1115.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
     (1891-1940),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基辅大学。
       代表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故事有三条主线:首先是以外国魔术师沃兰德身份出现的撒但,带着他的随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会直立行走说人话、暴力倾向严重的大黑猫),来到莫斯科,加入了一个年轻诗人“无家汉”和一个莫斯科文联官员的谈话,预言了官员的死亡,随后将莫斯科文艺圈搅得天翻地覆。“无家汉”被送入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大师。大师由于写一篇关于彼拉多和耶稣的历史小说时产生了精神异常,焚毁了手稿,离弃了爱人,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
      第二条线讲大师的爱人,玛格丽特,被撒但选中作为当晚魔鬼舞会的女主人,为此她得到了超自然的能力,裸体飞行在俄罗斯上空。在飞行中,她肆意捣毁了一个批评过大师的文艺评论者的家。最后撒但答应实现玛格丽特的任何愿望,玛格丽特要求将大师解救出来,并从此和她生活在贫穷和爱情中。撒但转而决定将大师和玛格丽特都带走,当次日太阳升起,莫斯科陷没在一片火焰中,他们飞翔离开。
      第三条线讲耶稣受难当天,他和彼拉多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当时真相的探求和描述。这条线开始于开篇时撒但与文联官员的对话,时隐时现于大师的手稿,并有大段直接描写和复杂的对哲学、神学、人性的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0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6.伊林:
     (1896-1953),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
      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改造行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7.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农民家庭。信仰东正教  。1912年毕业于梁赞师范学校。莫斯科一家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发表作品:《白桦》《亡灵节》《莫斯科酒馆之音》《安娜·斯涅金娜》 。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30 16:26 编辑

      1118.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
     (1901-1956),苏联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海参崴商业学校。  
      代表作品:《逆流》《逆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黑色冶金业》《青年近卫军》等。
      《青年近卫军》在创作活动中,法捷耶夫有许多难言之隐,1943年苏联共青团中央建议他写一部以克拉斯诺顿城青年近卫军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他欣然同意,仅用一年多时间写成这部作品,荣获斯大林奖金。
      斯大林并未读过这部小说,当他看了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后十分恼火,认为把青年英雄们的伟大战斗写成是自发性的,没有突出党的领导。《真理报》根据这一精神发出猛烈抨击。法捷耶夫接受批评,修改小说。他用三年时间对小说做了大手术。
      围绕《青年近卫军》的争论到斯大林死后风波再起。有作家批评斯大林对文艺的粗暴干涉。法捷耶夫再次修改小说,删掉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的所有内容。一部作品这样反复改动,变得支离破碎!
      关于《青年近卫军》所描写了几名叛徒,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被冤枉、已恢复名誉的好人。而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家喻户晓,那些人又背上“叛徒”的罪名,有的再次被捕,有的走投无路……他们和他们的家属给法捷耶夫写信,或向他求救,或怒斥他歪曲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30 20:21 编辑

      1119.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出生于工人家庭,11岁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身受重伤,25岁身体瘫痪,32岁逝世。
      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2-1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2-1 01:23 编辑

      1120.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1905-1984),苏联文学家。小说《静静的顿河》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篇幅宏大,人物众多,无论从反映生活的深度或广度来说,都称得上一部史诗性作品。小说全面概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的整个时代风云变幻,既描写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也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厮杀,同时还描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哥萨克人的劳动、爱情和日常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上至将军统帅,下至一般群众,都塑造得很有个性,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尤为鲜明生动。沉着干练的施托克曼,对革命忠心耿耿的彭楚克,勇敢乐观而又鲁莽偏激的珂晒沃依,令人掩卷难忘。彼得罗的顽固粗野,米琪喀的下流残暴,李斯特尼茨基的阴险狡滑,也都鞭辟入里。妲丽亚肮脏无耻,阿克西尼亚热情放荡,娜塔莉亚善良庄重,杜妮亚希珈天真活泼,这几个哥萨克妇女则描写得各具特色。
      小说对顿河草原的壮丽景色的描绘,对哥萨克人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坚实的艺术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2-1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21.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1918-2008),俄罗斯作家。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莫斯科文史哲学院。
      代表作品:《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6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