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6 12:50 编辑

      1102.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俄国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代表作品:《怎么办?》《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资本与劳动》。
      名言:“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0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名言:“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7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7 05:39 编辑

      1104.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
     (1836-1861),民主主义者和文艺批评家。 毕业于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现代人》杂志编辑,发表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论文。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二十五岁逝世。
       主要论文:《论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7 13:41 编辑

      1105.柯罗连科:
     (1853~1921),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1853年生于乌克兰一个贵族出身的县法官家庭。自幼目睹乌克兰农民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1871年入彼得堡工艺专科学校,不久因经济困难辍学,从事绘图、校队等工作。1874年到莫斯科进彼得农林学院,与一些革命青年接近,阅读禁书,管理秘密的学生图书馆。1876年被推为学生代表,向院方呈递由他参加起草的集体抗议书,因而被开除学籍,受到警察的监视。一年后到彼得堡,入矿业学院学习。
      1879年第一篇短篇小说《探求者的生活插曲》,描写一个青年放弃个人幸福,走上为人民服务的艰苦道路。因涉嫌同革命活动家来往而被捕,流放维亚特卡省。又被诬为脱逃,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受警察监视。是年在流放途中创作了短篇小说《雅希卡》,描写一个农民由于抗拒地方当局而被作为疯子监禁以及在牢房内继续斗争的故事。同年在狱中写成短篇小说《奇女子》,塑造了一个被判处流刑的不屈不挠的女革命者形象。1881年,因拒绝向新即位的亚历山大三世作书面的效忠宣誓,又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雅库特州阿姆加村,1885年才得以迁居下诺夫哥罗德。在阿姆加村,他缝制皮靴,干农活,过着与当地农民相同的艰苦的生活。流放使他对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开拓了视野,在作品中描写为“文明”社会所不齿的流浪汉、苦役犯、流刑犯和乞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7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7 21:18 编辑

      1106.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作家,戏剧作家。
      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代表作品:《变色龙》《套中人》《一个官员的死》《樱桃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8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8 05:34 编辑

      1107.玛克西姆·高尔基:
     (1868-1936),俄罗斯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名言:“当上帝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8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8 13:16 编辑

      1108.库普林:
     (1870~1938),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毕业于士官学校。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揭示社会矛盾,烘托环境气氛。题材广泛,几乎触及俄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与愚昧,歌颂底层人民的勤劳与善良。
      主要作品《莫洛赫》《奥列霞》《决斗》《火坑》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8 18:18 编辑

      1109.勃洛克:
     (1880-1921),俄国诗人。出生在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教授,母亲是作家。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他童年时代就酷爱写诗,初期的诗作,受神秘主义的影响,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1904年出版的诗集《美女诗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
      1905年革命促使他接近社会生活,此时写下的《饱汉》《俄罗斯》《夜晚的时辰》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8 21:43 编辑

      1110.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82-1945),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构,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
      代表作品《苦难的历程》分三部:
      第一部《两姐妹》侧重描写的是主人公个人的命运,反映的是个人对时代的感受,带有“家庭生活”小说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但是作为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的4个主人公却都沉湎于个人的爱情而置身于社会斗争之外,生活十分空虚。
      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则开始转向了史诗式的描写。作者在国内战争的巨大历史画面上展示人物的命运。在暴风骤雨的年代里,4个主人公的个人生活都遇到了不幸,但在斗争中有的找到了革命的真理,有的仍在进行艰苦的探索。
      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在同样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1919年前后苏联人民抗击外国干涉者和白匪军的英勇斗争,4个主人公也在经历了洗炼之后,先后走向了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扎米亚京:
     (1884—1937),前苏联作家、造船工程师。以其风格独具的民间口语叙述文体和幽默讽刺的笔墨驰誉文坛。
      作品如《岛民》《我们》《洞窟》等均可归入科幻小说之列。
     《我们》作品运用象征、荒诞、幻想、意识流等手段,描写一个发生在一千年后的幻想故事,敏锐地涵纳着对人类未来的深沉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6 0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