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冰花

巨龙腾飞金蛇献瑞,网上欢庆中国年

  [复制链接]
黎洋 发表于 2013-2-1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洋 发表于 2013-2-17 18:38
西江月         赞联欢        (一首小词表心情)

                                      网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冰花 发表于 2013-2-1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仙人掌 发表于 2013-2-17 11:51
灯谜

(1)、三春簇拥出闺门(广西地名)——桂林
(2)、上下都一样(古都名二)——大同
(3)、客无恙(陕西地名)——西安
(4)、全能冠军(内蒙古地名)——包头
(5)、翼王故里(河北地名)——石家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冰花 发表于 2013-2-1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竹 发表于 2013-2-17 18:28
嫦娥家   打一字
孟姜女哭倒长城   打一字

嫦娥家   打一字——月
孟姜女哭倒长城   打一字——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石上流 发表于 2013-2-1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竹 发表于 2013-2-17 18:28
嫦娥家   打一字
孟姜女哭倒长城   打一字

嫦娥家—— 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石上流 发表于 2013-2-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振兰 发表于 2013-2-17 18:32
脑筋急转弯

      1、晚上,小王正正宿舍看书,突然停电了,他急忙拿出火柴,这时,屋里 ...

1—— 点燃火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冰花 发表于 2013-2-1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花 于 2013-2-17 22:29 编辑

初八没啥讲,漫天雪飞扬,空气多新鲜,就是路太脏。
咱们不出门,开窗纳清新,网上来联欢,快乐度新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3-2-18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片:第七届60岁老知青生日庆典联欢4


16.女声独唱   山路十八弯
http://www.56.com/u46/v_ODY1MTg5MDc.html

17.京剧    打虎上山
http://www.56.com/u92/v_ODY1MjA1Mzc.html

18.歌伴舞    哈尔滨的夏天
http://www.56.com/u14/v_ODY1MjYzNTU.html


19.女声二重唱   春之歌
http://www.56.com/u86/v_ODY1MjcwNDM.html


20.诗朗诵    老人与海
http://www.56.com/u94/v_ODY1MjkxNjM.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仙人掌 发表于 2013-2-18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仙人掌 于 2013-2-18 03:47 编辑
冰花 发表于 2013-2-17 20:46
(1)、三春簇拥出闺门(广西地名)——桂林
(2)、上下都一样(古都名二)——大同
(3)、客无恙(陕 ...



           回1128楼
  你答对了四道,1、3、4、5。第(2)题应是“北京、南京”。

点评

又有收获了。谢谢老仙人掌。  发表于 2013-2-18 09: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3-2-18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星辰 于 2013-2-18 06:23 编辑

欢天喜地初九到,
联欢马上闹元宵。
赶快大展宏图笔,
金蛇献瑞更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2-18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说年味】
     "年味儿"淡耶浓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中华民族浓浓的“年味儿”。但是,近年来许多人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穿,平日里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天天过大年;叹惋真正过大年的“年味儿”倒越来越淡。   诚然,守岁、祭祖、拜年,鞭炮、春联、灯谜,腊八粥、年夜饭、压岁钱……如今,当年许多过年的传统习俗正在悄然变化,“年味儿”渐行渐淡似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我以为,如今“年味儿”不减当年,还是一样的浓郁。不是么,当年年关一到,商家店铺都早早关门上板,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在家张罗年夜饭;如今,举家上饭店吃年夜饭,什么“团圆福禄宴”、“金鸡报福宴”,是一样的儿孙绕膝,一样的阖家欢乐。当年,红烛终夜,全家围炉闲聊,达旦不寐,通宵守岁;如今,屋外鞭炮声声,室内笑语串串,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还是一样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一样的辞旧迎新、驱邪祈福。当年,走亲访友,磕头作揖拜大年;如今,时兴短信拜年、电话祝福,一段手机短信捎去一声问候,一张电子贺卡送去新年的期待憧憬,一个拜年电话免去了奔波劳顿,有着一样的亲情友谊,表达了一样的如意祝愿。难道,我们得像当年杨白劳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那样,才感受到“年味儿”?    
    “年味儿”是一个中国结,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俗随时变,社会在发展前进,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发展变化。据考,年节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汉。千百年来,过年的风俗有传承,也有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给过年赋予个性化的意味。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年味儿”:或举家出游,或健身娱乐,或读书充电;或传统,或新潮;或热闹,或清静,但体现了一样的喜庆与祥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们大可不必为“年味儿”变淡喟叹,也不必去唤回曾经的“年味儿”。我们可以办一个年节博物馆,让人们回眸守岁、祭祖、拜年,鞭炮、春联、灯谜,腊八粥、年夜饭、压岁钱……     曾经的“年味儿”啊,永远的“年味儿”,您余韵绕梁,依然浓郁醉人!


点评

浓浓的年味,不老的年味,如今又添上老知青快乐的年味!  发表于 2013-2-18 09: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7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