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8 14:50 编辑

      1078.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毕业于波恩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代表作品:《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等。
      血型: A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8 20:54 编辑

      1079.亨利希·曼:
     (1871—1950),德国小说家,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毕业于慕尼黑念大学。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哥哥。因此,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家合称“曼氏兄弟”。
      亨利希·曼的名言:“年青人有时候会陷于万分危险的处境。轻率地说一句‘是’或‘否’就会把终身断送。”
      代表作品:《帝国三部曲》《亨利四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9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9 05:53 编辑

      1080.托马斯·曼:
     (1875-1955),德国作家。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誉满全球。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9 12:22 编辑

      1081.赫尔曼·黑塞:
     (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德国,瑞士籍。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82.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1878-1957),德国医生,出生于一个犹太市民家庭,社会批评作家。
      其作品主题主要是反映大城市生活,《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在这部小说中,德布林实践了他的史诗文学理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一部优秀的小说应当像一条蚯蚓一样,即便被分割成数段,每一段也能各自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因而,蒙太奇手法被广泛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0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83.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1898-1970),德国小说家。小说《西线无战事》而出名,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他作品:《战后》《三个战友》《黑色方尖碑》《上帝没有宠儿》《爱你邻人》《凯旋门》《里斯本之夜》《生命的火花》《生死存亡的年代》《天堂里的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0 16:03 编辑

      1084.西格斯:
     (1900—1983), 德国女小说家,海德堡大学博士。早年参加工人运动,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年纳粹执政后流亡墨西哥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1952年起历任民主德国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七个十字架》、《死者青春常在》、《拯救》、《战友们》、《抉择》、《信任》,短篇小说集《蜂房》,中篇小说集《海地的婚礼》以及报告文学《杨树浦的五一节》和游记《在新中国》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085.海因里希·伯尔:
     (1917-198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
      代表作品:《小丑之见》、《火车正点》、《亚当,你到过哪里?》。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1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86.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犹太人,奥地利作家。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1 15:05 编辑

      1087.弗兰兹·卡夫卡: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毕业布拉格大学。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作品:生前出版《判决》《火夫》《变形记》《在流放地》《观察》《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与祈祷者的对话》《与醉汉的对话》《巨响》《桶骑士》,遗作《失踪者》《美国》《审判》《城堡》《审判》。
        名言:“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6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