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陆华 于 2014-5-13 18:02 编辑
柴春泽日记
柴春泽,男,1952年生人。1971年于赤峰市六中毕业下乡,到辽宁省昭乌达盟(现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1985年调赤峰电大工作。现任赤峰学院思政助理研究员。
1971年12月20日 今天上午,赤峰市红代会召开座谈会,欢送红代会委员中首批下乡的同学。市革委派到红代会工作的刘振达老师主持欢送会,红代会郝洪全同志传达辽宁省革委会47号文件[1],辽宁省今年应届中学毕业生共有299000人,其中城镇有176000人,农村有123000人。在城镇的中学毕业生中,计划招收新职工57000人,其余的中学毕业生除病残者外一律动员下乡;农村的中学毕业生全部动员还乡。 对全省各地历届应下乡而未下乡的毕业生,要继续动员。未下乡的不准在城市分配工作。确定每个学生的分配去向必须经学校党组织和革委会集体讨论,坚决反对安插私人、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特别是干部子女(包括军队干部子女)要和群众一视同仁。要深入宣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意义,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上。 我在座谈会上发言表态:作为红代会副主任,我一定要带头下乡,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是这样。今年我们下乡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欢迎你们新战友。
1971年12月21日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明天我就要到农村去了。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我走定了,这怎能不高兴呢?再见吧,亲爱的战友!再见吧,可爱的母校!再见吧,赤峰市!为了革命,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我们高兴地到农村去。另外还有一件高兴的事,这就是我从今天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想这是组织上的加入,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的加入,我要继续用实际行动填写入团志愿书,努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
1971年12月22日 今天是多么不平凡的日子啊!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指示发表正好三周年。盟、市、县在红旗剧场召开有线广播大会,盟革委会副主任陈金元代表盟、市、县讲话,我作为应届毕业生代表在大会上表决心:“广阔天地是战场,共产主义是理想,上山下乡干革命,誓把一生献给党”。会后我和我的战友登上奔赴我们向往已久的新家乡—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穿过夹道欢送的同学、老师、群众,通过熟悉的赤峰北大桥。就这样告别了城市,告别了父母。从今日起,我就要和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从环境上看,农村比城市是苦些,沙土路代替了柏油路,煤油灯代替了电灯,但我的心更明、眼更亮了。离家远了,离父母远了,但离毛主席革命路线更近了。我将在农村三大革命实践中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1971年12月23日 今天上午,大队安排各生产队,让我们认人、认门、认阶级。下午在小队部召开会议,介绍情况。辽宁省五七战士王博忠和五队队长薛建清介绍了这里的队情,有1155亩地,71年总产153915斤,平均亩产133斤,全小队351口人,有3名党员,17 名共青团员。还有2家地主、3家富农。 今年这里战胜了31年从未有过的自然灾害,每个劳动日值0.45元。介绍情况后,村民们还特意到青年点来看我们,还有那些穿着单裤、赤脚穿夹鞋,站在寒风中目不转睛看着我们的孩子,啊!我们今后就要和他们在这里一起生活。
1971年12月25日 刚到农村4天就遇到生活上的困难,4男、5女一口锅,米饭、咸豆轮流做。薛队长用一天时间挑着两只水桶挨家去为知青点筹菜。咸萝卜、芥菜叶子,还有酸菜……,队长介绍这些都是大伙送给青年们的。这里有灶无煤、无柴,用什么做饭呢?队长特批,随时可到生产队场院去抱玉米秸。做饭嘛,第一天大家争着做;第二天厌烦了;第三天就决定轮流做饭,每人一天。我做饭更是外行,第一次就把米饭搞煳了,弄得大家都不想吃。看来下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要准备吃一些苦头,也许这才刚刚开始。
1971年12月26日 五队青年点男宿舍,在大车店院内,同过往住宿的人是一栋房。凡经这里去乌兰敖都、海日苏等地的大马车、小驴车都要在这里“打尖”吃饭,有时还要喝几两。 今天发生了一件不团结的事,赶小驴车老汉酒后熟睡,大车店管事的也喝多了。有几个知青骑着毛驴玩,还有两人一正一反的骑,打得那毛驴来回跑。后来,累得不能动,躺在地上喘粗气,几个青年吓得躲了起来。驴车老汉醒酒后,心疼驴,便在院内又吵又闹。最后还是店里赔了老汉1元5角钱,才算了事。 这事被大队知道了,提出对知青要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队里也有的社员议论说:“城里孩子吃饱了无事找事。过几天有活干了,就会老实的。”
1971年12月30日 来农村后,常见到几个五七战士背着粪筐到大队开会。细问才知道,这样有利于联系广大贫下中农。农村人见背粪筐的干部感到亲切,见到双手插裤兜内的干部特别厌烦。原来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今天贫下中农赠送给我珍贵的礼品:粪筐和粪叉。开始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从事我在学校未实践过的捡粪工作。捡粪,对一些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觉得很不像样子。现在看,像样子!就要像革命的样子,像贫下中农后代的样子。
1972年1月4日 今天全点知识青年参加铡草夜战,老天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天极冷,西北风打在脸上疼极了,手冻得冰冷。队里仅有一台铡草机,我们的任务是把谷草顺好,送到机器前,交给往机器里填草的人薛建清手中。开始还行,不到半小时手麻了,脚也冻了,轮到换班,去队里饲养房灶前烤火,这一下不得了,十指火辣辣,疼痛难忍。当地人说冻麻的双手是不能到火上烤的,是我们取暖心切,干了傻事。刚刚好一点儿,轮到下一组进屋取暖。我真不想出去,不行呀,铡草机等着我们去续草,只得硬着头皮坚持,心里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今天总算完成了任务,胜利地挺过来了。
1972年2月26日 青年点无柴烧了,队里决定,由青年自己出人到牧区捡牛粪。因为这里人烟稀少,每个蒙古包相隔几里地,每户牧民都存放了一年做饭用的牛粪。我们刚停车,捡了几堆,就远远看见有牧民骑马,手持套马杆向这边跑过来。“不好!牧区不让外来人捡牛粪,快躲起来。”怎么躲?一片无边的大草原,我们马上决定留下二人赶车,装作从此地路过,其余向相反方向走去,就说去乌兰牧都青年点看同学。我是留下赶车的。奇怪,那几个骑马拿套马杆跑过来的牧民,连理都不理我们,继续向前奔跑,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找跑掉的马。大家虚惊一场,继续捡粪,天黑下来了,已装满了一大牛车。到附近蒙古包说明情况借住一宿,那牧民很热情,不但留我们住,还拿出炒米、奶豆腐给我们吃。下乡后第一次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温暖。
1972年4月15日 坝上修大渠,坝下散粪堆,由于人手不够,队里通知我们,增援坝下散粪堆。我跟队里社员刘俊义弟弟刘俊明抬一个筐。他看见有人“偷懒”,对我说:“咱们也别这么干了,太累。”我问:“小刘你说咱们抬粪为什么?”他说:“为使庄稼长的壮。”我又问:“庄稼长得壮为什么?”他说:“有粮吃。”我又对他说:“咱们种田为革命。”他连忙说:“对,对。”整个下午我俩干得很起劲,他累,我也累,但却很高兴,看来农村青年虽无文化,但很朴实,只要多做些工作,他们也会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
1971年4月19日 15天修渠大战今日结束。早晨,我们扛着铁锹,背着午饭,开始短途“拉练”行军。 中午,在风沙迷漫的土地上,把头蒙在棉袄里吃饭。下午,风沙更大,顶风土(一半是沙子)眯得睁不开眼。风沙啊,风沙!永远忠于毛主席的知识青年,怎能被你这怪物吓倒。“风沙打眼志更坚,继续挥锹不怕难,为建农村红色地,愿舍生命血洒干”。风沙,你现在休要狂妄,你现在休要鬼叫,你只能苟延你的残命,我们知识青年来了,我们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植树造林,防治风沙,为民造福。
1971年7月1日 今天将我上交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抄写到日记中,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玉田皋大队支部委员会: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时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又一次学习了“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回顾党的光辉的50年的战斗历程,使我更加感到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热爱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帝、修、反,存在着人剥削人的现象,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共产主义还远没有实现,全人类还没有得到彻底解放”。 我是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到农村半年来,在党组织的培育关怀下,在贫下中农再教育下,我逐渐加深了对“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认识,我也逐渐感到我们中国青年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因此,为埋葬帝、修、反,解放全人类,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最后胜利,我向党组织申请志愿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回顾我半年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程,自己距离共产党员的标准相差很远,但是我有决心、有信心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我决心在今后的战斗日子里,在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坚信党,紧跟党,紧跟正确的路线,用新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衡量对照自己,我愿把我的一切献给敬爱的党! 我要求党组织对我进行实践考验。我有决心接受敬爱的党组织对我的考验。请党组织看我今后的实际行动吧!
1971年 7月20日 今天,召开全盟知识青年大会。据统计,全盟共有下乡知识青年13032名,青年点1361个。出席省、盟、旗积代会1921人,入党110人,入团766人,参加各级班子189人,上大学332人,进工厂2915人。现在还有知识青年8025人,其中北京655人,天津1775人,上海351人,沈阳147人,赤峰2855人,旗县2242人。 关于知识青年安置费: 农区:每人250元,盟留5元,旗县留25元,公社不留,剩220元。牧区:每人400元,盟留5元,旗县留55元,公社不留,剩340元。
1972年7月31日 今天,大队“七·三一”文艺汇演。节目顺序如下: 1、舞蹈“东方红”(4队); 2、快板群“解放军好”(5队);3、舞蹈“解放军好”(4队);4、三句半“庆八一”(3队);5、清唱“光辉照儿永向前”(5队);6、舞蹈“牧民歌唱毛主席”(3队);7、历史歌曲“工农一家人”(4队);8、表演唱“老政委下乡来”(5队);9、舞蹈“翻身农民把歌唱”(3队);10、舞蹈“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4队);11、独唱“唱支山歌给党听”(5队);12、快板书“访韶山”(3队);13、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4队);14、表演唱“哲学著作放光芒”(5队);15、表演唱“我们炮兵打得好”(3队);16、表演唱“看见你们格外亲”(4队);17、独唱“誓把反动派一扫光”(5队);18、表演唱“庆八一”(3队);19、清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3、4队) ;20、诗朗诵“要准备打仗”(5队);21、舞蹈“牧民心向毛主席”(4队);22、舞蹈“青稞酒”(5队);23、快板群“板报员”(5队);24、独唱(5队);25、合唱“到敌人后方去”(5队);26、大合唱(全体)。 群众反映,文艺汇演十分成功,这也是毛主席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
1972年9月4日 今日晚,生产队班子会议,知识青年中我和高峰、王忠参加。决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北山“打瓜”熟了,几次被人偷,需派得力人去“看瓜”,吃、住在山上。——派高峰上山看“打瓜”。二是护秋任务重,增派王忠和薛建喜护秋,看地。
1972年9月6日 今天第一次下水沤麻。沤麻需下到齐腰深的水中,把成捆的麻浸泡到水中。队长特批买了一瓶白酒,给下水的人喝几口,用来“防寒”。我喝了一口,下到冰凉的水中,感觉不到喝酒“防寒”作用,心里默念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干了2个小时后才上岸,冷得牙齿咯咯响。这是一次考验和锻炼,所谓“考验”即是在苦、累面前是否低头、退缩,没有低头、没有退缩就是经住了考验!所谓“锻炼”即是像打铁一样经过“锻造”或“磨炼”更坚强。我不能退缩,因为我已是团干部,别人都在看着我。
1972年9月24日 今天抓住4个偷玉米的。 近日,各队连连出现偷盗玉米的案件,大、小队连连开会,批评护秋人员。五队玉米地被盗,为什么没发现?我分析了一下时间,大都是趁中午吃饭时被盗。所以今天中午我虚晃一枪,假装回到青年点去吃饭,然后顺村东迂回到渠南玉米地内,我用柳树枝围到头上,模仿电影中埋伏在公路两边的战士,盯着玉米地。一个小时过去了,毫无动静,蚊、虫爬到脸上、身上,难以忍受。当我想撤退时,听到玉米地传来哗哗的响声,我屏住呼吸,警惕地看,1个、2个、3个、4个,原来是4个家庭妇女,每人挎着大筐,向大渠边走来,临近了我大喊一声“站住”,那4个家庭妇女惊呆了,其中一个吓得把筐掉在地上,“棒子”散落一地。我让她们排好队,将她们“押送”到五队队部,一些社员都跑来围观,有的说“这知识青年真行,能抓住偷棒子的。”队长和民兵排长来了,“赃物”存放库房,让偷盗者的队长来领人,决定晚上开路线分析批判会……
[1] 批转省革委会政工组关于做好应届中学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几点意见。
执行编辑:黄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