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8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8 21:22 编辑

      1048.尤金·尤涅斯库:
     (1912-1994),出生于罗马尼亚律师家庭,母亲是法国人。尤涅斯库的戏剧荒诞不经,剧情显的支离破碎,有时根本没有矛盾冲突,因此起初并不被人接受。可尤涅斯库认为现在戏剧的语言呈现僵化状,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使已经僵化的状态得以改变,冲破旧的语言表达模式,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鼻祖。
      主要作品:《秃头歌女》描写两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在起居室里展开无聊的对话。《椅子》写一对年逾九旬的老夫妻对着象征宾客盈门的满台空椅追述往事,最后自杀。《责任的牺牲者》《阿美代或怎样摆脱它》《新房客》《阿尔玛的即席作》等几部戏里,作者认为物的繁衍膨胀最终会不可抗拒地成为扼杀人的力量。多幕剧 《不为钱的杀人者》描述人在恶行面前无能为力。《犀牛》写人在物的绝对统治之下,丧失人格,异化为犀牛。《饥与渴》《屠杀游戏》《麦克贝特》《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等戏,主题多是写孤独的个人在矛盾混乱的宇宙中的处境。尤内斯库还写有大量散文 、随笔及论战文章。他还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9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9 12:50 编辑

      1049.阿尔伯特·加缪:
     (1913-1960),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9 13:07 编辑

      1050.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1466—1536),荷兰哲学家,神学家,信仰天主教。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
      1506年赴意大利,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
      1521年前往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代表作品:《论自由意志》《愚人颂》《新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9 13:28 编辑

      1051.莫里斯·梅特林克:
     (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早期作品充满悲观颓废的色彩,宣扬死亡和命运的无常,后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取得很大成功。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052.亨利克·约翰·易卜生:
     (1828-1906),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易卜生共出版过26部戏剧和一部诗集,其作品常被划分为四个部分:民族浪漫历史剧《凯蒂琳》《觊觎王位的人》,思想剧《爱情喜剧》《布朗德》《培尔?金特》《皇帝与加利利人》,当代现实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心理与象征剧《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海达?高布乐》《建筑师》《小艾友夫》《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0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1053.比昂斯滕·比昂松:
     (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生于挪威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就读于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在《每日晨报》和《晚报》任文学戏剧评论员和编辑。卑尔根国家剧院编导。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晚年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
      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0 15:18 编辑

      1054.克努特·汉姆生:
     (1859—1952),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向生命一切的青春举杯》《大地的成长》《神秘的人》《饥饿》《在蔓草丛生中的小径》等。
      他信奉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曾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赞扬希特勒侵略行为的文章。德国侵略挪威后,仍继续这一行为。1946年被挪威最高法院判为叛国罪,被软禁在奥斯陆一家老人院,1950年在老人院逝世。尽管如此,但这并不能抹杀汉姆生的成就。如今,挪威人已经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汉姆生:批判他的政治观点,纪念他的文学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3 05:40 编辑

      1055.西格利·温赛特:
     (1882-1949),挪威著名女作家。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玛塔·奥莉夫人》、《珍妮》、《春天》、《克丽斯汀·拉芙朗的女儿》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1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11 05:11 编辑

      1056.哈多尔·基里扬·拉克斯内斯:
     (1902—1998),冰岛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他父亲所开办的拉克斯内斯农场,童年即在这里度过,后以此为笔名。他最早的启蒙都是是他认为“有生以来所认识的最有独立性格的女性”──他的母亲。 1914年,他到首都求学。高中文凭还未拿到手,他便离开了中学。开始陆续写小说《自然之子》《伟大的克什米尔织工》《莎尔卡·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冰岛钟声》《浅发女郎》《哥本哈根的火光》《原子站》《重返乐园》。195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1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57.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1849-1912),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斯特林堡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一直被视为怪人和疯子。与世长辞后,他的作品和功绩才渐渐受到重视,在瑞典出版了七十五卷本的斯特林堡全集。
      主要作品《在罗马》《被放逐者》《奥洛夫老师》《父亲》《借方与贷方》《到大马士革去》《古斯塔夫·瓦萨》《厄里克十四》《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5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