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1027.亚历山大·仲马:
     (1802-1870),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基督山伯爵》。他曾自己主编过一份文学性质的报纸,名为《火枪手》,上面刊登了他自己的很多小说和漫谈录。它是当时法国家庭妇女深深喜爱的读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8.维克多·雨果: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人道主义思想。
     《笑面人》:主人公格温普兰出生贵族,但因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小时候被毁容。后来被民间艺人"熊"收养。所以说,格温普兰是人民的儿子。后来小说峰回路转,格温普兰命运大起大落,可是因为爱人“女神”的病逝,彻底绝望,投河而去。
     《悲惨世界》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九三年》:小说的两个对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纳克侯爵的善恶对比。郭文在捕获郎特纳克侯爵之后,因念郎特纳克侯爵救了三个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而放走了敌人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2 20:47 编辑

      1029.普罗斯佩·梅里美:
     (1803-1870),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历史学家。梅里美终身衣食无忧,学识渊博,文字底蕴深厚,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门》经法国音乐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而取得世界性声誉,“卡门”这一形象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3 05:45 编辑

      1030.乔治·桑:
     (1804-1876),法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1804年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在法国诺昂乡村长大。父亲是第一帝国拿破仑时代一个军官。由于父亲早逝,而母亲曾有沦落风尘的经历,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纪便已露出卓尔不群的才华。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幼年的乔治·桑在居于诺昂镇的祖母身边度过了很多时光。18岁时在对家庭生活的梦幻憧憬中,她嫁给了贵族青年卡西米尔·杜德望成为男爵夫人。但她很快就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缺乏诗意。乔治·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红杏出墙的婚外情恋。1831年,在“离婚”还没出现在社会生活字典中的情况下,她做出了那个时代惊世骇俗的举动:坚决与丈夫分居,并弃家出走,与情人到巴黎开辟新的生活。
      她带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定居巴黎,很快就成为巴黎文化界的红人,身边经常围绕着许多追随者,她开始了蔑视传统、崇尚自由的新生活。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一身男性打扮的她终日周旋于众多的追随者之间。即使乔治·桑这个男性化的笔名,也来源于她的一个年轻情人。当有人批评这个矮小(1.54米高)、放荡的女人不该同时有四个情人时,这个不受世俗成规束缚的女人竟然回答说,一个像她这样感情丰富的女性,同时有四个情人并不算多。她曾借自己的作品公开宣称:“婚姻迟早会被废除。一种更人道的关系将代替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既可生儿育女,又不互相束缚对方的自由。”
      她追求生活舒适。在她诺安镇的故居中,当时已经安装了可以24小时供应热水的装置。为了能让仆人迅速到达她所在的房间,她在仆人工作的厨房,安上了5个分别代表不同位置的铃铛。她甚至还有一个私人剧场、一个装有一百五十多块带滑槽的布景的舞台。与这些奢华相对应的,则是她寓所装饰的简朴、单调,毫无当时富贵人家盛行的豪华和排场。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小说代表作《安蒂亚娜》《华伦蒂娜》《莱莉亚》《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田园小说代表作《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传奇小说代表作《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031.阿尔弗莱·德·缪塞:
     (1810—1857),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塞在他的一生中,除了诗歌以外还创作了不少戏剧和小说,发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关于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论文。
      他不仅是浪漫派中最有才华的诗人,其戏剧作品也大大促进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他的小说在创建法国浪漫主义心理小说和为近代小说开辟道路上起的作用,也是值得注意的。
      缪塞的诗歌真切动人。他的戏剧和小说尽管反映社会生活不够全面,但是抒发个人情感,真实刻画了法国某些阶层的生活及心态,颇具时代色彩。特别是他描写的“世纪病”在今天看来,还可以感觉到当时某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彷徨与苦闷。
      他的主要戏剧作品有《罗伦扎西欧》、《反复无常的人》、《巴尔贝林》、《喀尔摩金》等。他的小说有《埃梅林》,《弗烈特立克和贝尔纳莱特》,《提善的儿子》,这三部小说可列入19世纪优秀爱情小说的行列。另一部《世纪儿忏悔录》以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成为缪塞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32.戈蒂耶:
     (1811~1872),法国作家。年幼时喜爱绘画,1830年开始文学生涯,逐渐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道路。初期的诗作《诗集》和《阿尔贝图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后一部作品的序言中提出了艺术至上的思想。1835年 ,发表小说《莫班小姐》,他为小说写的序言被认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他明确提出“文学可以无视社会、道德”的主张,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艺术家的任务在于表现形式的美,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唯美主义美学思想。1840年发表的诗集《西班牙》中,力图用诗来表达造型艺术。代表作《珐琅和雕玉》是他的美学观点的具体实践。它大约由50首诗组成,写景咏物,用罕见的形式和完美的技巧来表现纤细的题材,力求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造型美感。这部诗集被帕尔纳斯派诗人奉为艺术典范。
      除诗歌外,戈蒂耶还撰写了小说、游记、戏剧、随笔 、回忆录及大量评论。小说还有《木乃伊传奇》、《弗拉格斯上尉》和短篇小说集《青年法兰西》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1033.欧仁·鲍狄埃:
     (1816-1887),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鲍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个工人家庭,很早就作了童工。曾参加1848年的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和公社战士一起在街垒浴血战斗。公社失败后,于6月他在工人家的阁楼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一首诗名为《英特纳雄耐尔》,后经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谱曲《国际歌》。之后一直流亡国外。1880年大赦后才回国,参加法国工人党,1887年出版了《革命歌集》,其中包括这首歌,是国际歌第一次公开发表。其时他已经患了重病,当年在贫困中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4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4 06:38 编辑

      1034.居斯塔夫·福楼拜:
     (1821-1880),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4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6 15:08 编辑

      1035.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1821-1867),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浪子。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
      代表作《恶之花》: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4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1-4 21:12 编辑

      1036.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年幼的他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十六岁时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三年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十九岁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是自然科学史。
      代表作《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他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礼服;小甲贝为他的后代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女儿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有爱的小精灵!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书中曲折的故事,优美的文笔,是读者可以获得明晰的哲理,诚挚的道义。从中感悟天地造化的启迪,汲取精神力量。“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5 1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