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0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0 06:09 编辑

      977.塞缪尔·理查逊:
     (1689-1761)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理查逊一生用书信体体裁写了三部小说。《帕美拉》讲述一个女仆拒绝男主人求爱而最后又嫁给他的故事。小说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成分。《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带有浓厚的感伤成分。理查逊最成功的小说《克拉丽莎·哈娄》是英国著名的悲惨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不幸遭遇,心理刻画细致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978.亨利·菲尔丁:
     (1707-1754)出生于英国西南部格拉斯顿伯里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上校军官,母亲是一位大法官的女儿。少年时代的菲尔丁过着富裕的生活,幼年受教于一个牧师,随后在伊顿公学接受中等教育。在16岁以前,他已经精通了希腊文和拉丁文,读了许多古典名著。1728年即21岁时,他赴荷兰的莱顿大学学习语言,兼攻法律。
      菲尔丁先后写了《堂吉诃德在英国》、《历史纪事》等二十五部政治讽刺喜剧,均遭禁演。40年代后致力写作长篇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尖锐讽刺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约瑟夫·安德鲁斯传》以幽默笔调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代表作《汤姆·琼斯》,通过一个弃儿的身世,讽刺和抨击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道德败坏。还在各卷绪论中提出关于小说创作的意见,认为作家应该熟悉生活。作品对欧洲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979.劳伦斯·斯特恩:
     ( 1713-1768),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天才。他出生于爱尔兰的科龙梅尔。由于父亲是名军人,1759年,他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创作小说巨著《项狄传》,共写了九卷(1759—1767)。1768年,他的另一部伟大的小说《感伤旅行》完成两卷,但之后不久,他染病不治身亡,两部小说的写作也因此中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1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1 06:25 编辑

      980.威廉·华兹华斯:
     (1770-1850),英国诗人,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主要作品: 抒情诗: 《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长诗: 《序曲》 自传体叙事诗 :《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1 13:14 编辑

      981.瓦尔特·司各特:
     (1771—1832)英国小说家、诗人。生于爱丁堡的苏格兰古老家族,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给司各特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对他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影响至深。司各特18个月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腿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他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的阅读和创作之中。对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还有他的舅舅拉瑟福德医生,瓦尔特通过他结识了不少博学多才的人。
      司各特作品《最後一个吟游诗人之歌》《玛米恩》《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无畏的哈罗尔德》《威佛利》《艾凡赫》《撒克逊劫後英雄传》《昆丁·达威尔特》及《十字军英雄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1 21:09 编辑

      982.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柯勒律治的名著《古舟子咏》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叙事诗,该诗简洁的结构和朴素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罪与赎罪的故事。在这首诗中,一位古代水手讲述了他在一次航海中故意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故事(水手们认为它是象征好运的一种鸟)。这个水手经受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才逐渐明白“人、鸟和兽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2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2 05:57 编辑

      983.简·奥斯丁:
     (1775-1817),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寺》和《劝导》,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2 11:53 编辑

      984.乔治·戈登·拜伦:
    (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著名的诗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拜伦诗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985.珀西·比希·雪莱:
     (1792—1822),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主要作品:诗歌:《爱尔兰人之歌》《战争》《魔鬼出行》《麦布女王》《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大法官》《奥西曼迭斯》《逝》《一朵枯萎的紫罗兰》《召苦难》《致玛丽》《伊斯兰的反叛》《1819年的英国》《饥饿的母亲》《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罗萨林和海伦》《钦契》《含羞草》《云》《致云雀》《自由颂》《阿多尼斯》《一盏破碎的明灯》剧本:《倩契》《暴虐的俄狄浦斯》《希腊》论文及散文:《无神论的必然》《自然神论之驳斥》《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诗的辩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986.约翰·济慈:
     (1795—1821),出生于伦敦,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
      代表作:《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5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