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065|回复: 5

【走进西双版纳】

[复制链接]
李维敏 发表于 2012-9-1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12-11-5 23:32 编辑

  

               【走进西双版纳】2
     
     这里是首府——景洪 
     汽车在浓密的热带植物林中蜿蜒前行。路边高大的油棕在朦胧月色中如同一把把巨伞直耸云天。漫山遍野的椰树、槟榔、芒果、柚树、棕榈树摩天接踵遮光蔽月,好一派山川秀色……
   
    行进在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车内的我一任耳边如啸如诉的山风鸣响,心在倾听夜色阑珊中如水如丝的琴韵古声。此刻的我身心完全松弛,任凭神的遐思、目的远眺和着流泻的月光一起融入无边的夜色……                                    
    身心闲适时是最好的思考时段。我庆幸我的身体与我的思维能够邂逅在西双版纳的旅途中……
   
    记得俄罗斯著名文学大师高尔基曾经把旅行称为“最好的学校”。纵观历史,世界的古文明以及希腊文明的开创都是从旅行起步的。无论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还是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以及中国的郑和下西洋,都清醒明确的使我认知一个道理:即,一次长旅就是一次长长的思想文化的交流,就是你对异地、异情自然和人文历史的一次学习和认知。我想,我的这次旅行也该如此,定会产生出像高山上的流云,向大海中的日出,向春秋冬夏的轮回,向生生不息的创造那样美好的体悟和心的感知。我,虽不能向鸟一样遍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但我相信,旅行一次就是一次知识的吸纳与更新。  

    汽车在林中逶迤的山路上继续前行,导游在不停地低低絮语……              
    我凝神敬观车窗外若明若暗的灯火,双眼览视着秋风中频频掠过的林木与山川,大脑随着车的颠簸一直在不停地思考,思考曾经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的现实,思考贫瘠的过去,瞻望明媚光辉的未来……我深深的感念,是改革的春风,是开放的脚步,是祖国的雨露,是日趋现代化的宏伟进程才让这如此遥远落后的边塞,有了如此的灿烂、美丽和今朝的日新月异……恍若间,随着车速急剧的放慢,我突然发现夜幕下的不远处已是灯火阑珊,楼群林立,间或传来了葫芦丝的美妙和悠扬……不问自明,这一定是我们这次旅行行将下榻的西双版纳要镇——景洪。                 
    景洪是西双版纳自治州的首府,是一座具有亚热带风光和民族特色浓郁的边疆城市,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人口约在4万左右。是云南省走向东南亚通道上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景洪”在傣语里被译意为“黎明之城”。因此,人们习惯地把它称呼为“黎明城”。  
    黎明城的条条街道都是绿色油棕形成的无尽长廊,间杂着槟榔、芒果、贝叶、棕榈和椰子树,一年四季散发着亚热带的馥郁和芬芳。城区有近十公里的环城公路,宽阔平坦;路边凤凰花、三角梅和银桦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同花环般包裹环绕着美丽的黎明城。市中心的孔雀湖,绿水涟漪,睡莲盛开,秀丽宁静。自治州党委和州政府就掩映在这茂盛无边的绿色中。控油补水产品品牌24 hours fitness洗面左旋肉碱有副作用吗最好的怎样瘦腿保湿网点查询减肥怎么能快速减肥推荐最好用眼霜推荐精油胶原蛋白价格眼线瘦脸按摩方法哪种好红血丝有用吗     
    景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这里生活着傣族、哈尼、基诺、布朗、瑶、苗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66.17%。而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 
   
    景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境内森林覆盖率66.16%,有155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少有的动植物资源宝库。这里有高等植物3000种、珍贵树种340多种、脊椎动物580多种、鸟类400种、兽类60种,有全国最大的灵长类中心和蝴蝶养殖场。 
   
    景洪——作为西双版纳的前沿地带和中心城市,已然是西双版纳的一个最亮点。这里不单纯是首府所在,更重要的应该说这里是西双版纳乃至整个云南省经济腾飞的重要入口和通道,是西双版纳向世界开放的迎客门户。我相信,随着21世纪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这里一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热点和交汇点;这里必将会全方位的迅速发展和腾飞。(待续——橄榄坝上傣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9-1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一路着眼的风光尽收眼底.畅快的心情随景抒发.景物的介绍有条有理.读来轻松愉快.把我带进那向往的西双版纳这个好地方.
     祝福你能在身体力行中游览西双版纳.我,望叹莫及了.......看您继续娓娓道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维敏 发表于 2012-9-1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9-17 11:08
作者一路着眼的风光尽收眼底.畅快的心情随景抒发.景物的介绍有条有理.读来轻松愉快.把我带进那向往的 ...

谢谢寒梅的关注和品评。有机会一定去西双版纳玩一玩吧,真的是很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维敏 发表于 2012-9-1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西双版纳】1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12-11-5 23:31 编辑

                               散文【走进西双版纳】1                                   
      乘坐的波音767南航班机分秒不差,准时降落在西双版纳机场。
      走出机场,朴面而来的便是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暖湿雨林气候的惬意和舒爽。地接的导游小姐,一个身着傣族特有装束——短衣筒裙,满脸洋溢着花一般灿烂笑容的纯情女孩儿——依溜,正使劲地摇动着手中的三角小旗,热情而淳朴的迎候着我们……看来,与女儿游历西双版纳的美好时光一定是这位可爱的傣家女孩与我们朝夕相处了。                     
       勐巴拉纳西——美丽的地方
      据导游依溜给我们介绍,西双版纳相传是孔雀王国所在,原名是“美丽的地方”。在傣语里称做“勐巴拉纳西”。                              
      有史记载:1570年西双版纳第22世召片领,将他的领地划分为12块,由他的12位大臣分别掌管。从此,这个地方便更名为西双版纳。傣语意为“12块领地”。在傣语里“西”为十之意,“双”为二,“版”是一千,“纳”是田,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千亩田”,也就是十二个行政单位的总称。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最南端,距省会昆明733公里。其周边与缅甸、老挝接壤。西双版纳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常夏,高温多雨;境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2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5000多种热带植物和数百种热带珍禽异兽,使版纳成为世界上天然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在这里,闻名遐迩的澜沧江、湄公河数千年来汩汩流淌,哺育了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傣、哈尼、基诺、布朗等14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之乡的人们自豪地把西双版纳比喻成“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导游依溜还告诉我们,西双版纳主要是傣族聚居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傣历、傣文及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习俗。这里最大的城市——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待续:这里是首府——景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维敏 发表于 2012-9-19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西双版纳】3

                             【走进西双版纳】3                    
       橄榄坝上傣家行          
      橄榄坝:顾名思义,一定是方圆面积如同橄榄一般的形状,故而得名。
      事实正是如此。橄榄坝位于景洪东南约28公里处的勐罕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一块呈椭圆形且森林植被茂密的坝上绿洲,名曰——橄榄坝。
      橄榄坝不仅具有斑斓绚丽的热带风光和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更具特色的是这里飘逸秀丽的傣家竹楼和旖旎绮丽的水上风光,这,绝对是橄榄坝诱人的最大亮点……
      从导游依溜口中得知,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坝内共有大小村落64座;大致聚居着傣、哈尼、布朗、汉族等人口。而独占鳌头的傣族,在这里被称作是地地道道的“坝内大汉民族”。因为在所有居住的人中,傣族所占的比例是最多的。
      傣族村落一般都设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一般会集居二三百家,小的村落只有十多人家。他们循奉着傣家先祖的生活习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繁茂多彩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这爿绿洲的繁荣兴旺,年年代代祖祖辈辈一如既往的挥洒着智慧和汗水,辛勤和劳作……凡是熟悉这里的人都骄傲的把这些傣家村落称为“椰林下面的竹楼”……
      在橄榄坝的每个傣家村落中,户与户均以篱笆为界,家家户户清一色的傣式竹楼,前后左右都栽种着椰子、槟榔、芒果、菠萝蜜、芭蕉等多种多样的热带植物。每当风起之时,摇曳多姿婆娑袅娜的植物总会随风起舞,洋洋洒洒,与傣家竹楼交相辉映,为橄榄坝平添了几多优雅几多秀色和几多亮丽的风姿。
      傣家竹楼样式奇特,其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房顶呈“人”字造型,密如鱼鳞似地袖珍房瓦,层层有序地排列在房顶的“人”字脊两侧,远看横纵错落,飞檐林栉,为竹楼平添了无限的恬静和俏丽。 
      傣家竹楼分为上下两层 。底层不住人,是专门用来饲养家禽、栓牲口、存放劳动工具以及摆放不经意的家什物器的地方。上层才是人居住的地方。这一层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视野比较开阔,是招待来客、接待外事、商谈事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面铺上竹席,就是一家大小、老少休息的地方。
      傣家竹楼的结构极为简单透明,很少遮挡物,通风极好,极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热带气候。观傣家竹楼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古朴、幽雅、飘逸、大气。让我来形容,有如海市蜃楼,是地地道道的空中楼阁。
      这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家家户户都不设锁,但完全不必担心内地那种大煞风景的失窃和被盗。在这里,家与家,人与人之间极为和谐,仍旧保持着五六十年代我国主流社会的淳朴、敞开、信任的不设防原始风情……
      观其情,体其悟,使我不禁怀念起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地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社会时尚……   
      在导游依溜的热心安排下,我有幸来到一傣家做客。年轻漂亮的傣家女主人——“嫂哆哩”(‘嫂’sao发平音)”热情洋溢地接待了我们。(傣族人对年轻女人不管婚否统称“嫂哆哩”,对年轻男人统称“猫哆哩”。)  
      虽然地处边陲,可女主人普通话讲的极好。她所言及傣家的风土、习俗、传统、文化,滔滔不绝极尽于耳。言谈中使我感到内地与傣家风俗差异最大的就是——女娶男嫁。也就是说在那里决没有男方娶媳妇,而只有女方“娶丈夫”一说。
      按照傣家习俗,一旦男女双方订了婚,男方就要到女方家去服劳役三年。这三年男方要尽职尽责,拣挑重担,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功过是非一切由丈人家评说。如三年的劳动能够得到女方全家人的认可,便可以开天窗行绿灯,入赘到女方家落户,并无需从事任何外部的体力劳动,只需在家中料理内部事务。至于种地、割胶、盖房、打场等全部由家中的女人来做。待有了小孩之后,男人的全部工作就是做饭、洗衣、带孩子。
      听了“嫂哆哩”的一番话,我不禁愕然!邪了门了,傣家的风俗真乃天下之奇观!呜呼!            
      此外“嫂哆哩”还告知我们一个秘密,那就是若想知道一个女人婚否,不用打问,只须看她的腰带上是否挂有一串钥匙,如钥匙在腰就是已婚女人,否则就是未婚的女孩儿。     
      为了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嫂哆哩”还专门准备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让我们品尝,使我由衷地看到了傣家人生性的热情和好客。(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维敏 发表于 2012-9-2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西双版纳】4——橄榄坝上傣家行续篇

本帖最后由 李维敏 于 2012-9-21 06:50 编辑

         【走进西双版纳】4——橄榄坝上傣家行续篇  

       (一)傣家的小和尚
      在傣家村寨,我还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随处可见清一色身着土黄和服的小和尚。
      听导游依溜给我们介绍,傣族是一个极为崇尚宗教的民族,傣族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傣家的习俗和规矩,傣家文化传男不传女。因此,傣家的男孩儿长到七、八岁左右时,必须由父母送到当地的寺院庙庵里去学习傣文、经文和文化,一直到十六岁才可以有资格还俗归家。之后,便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或找工作或种田或进校学习或娶妻生子都不受任何限制。而傣家的女孩子是决然没有这种特殊待遇的。传统习俗不允许她们走进学校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乃至傣文和经文。似乎她们就是为了劳动、为了延续人类才来到这个世界。
       听罢依溜的介绍,我心中好大的不解,为傣家的女孩儿,也为这落后的习俗!试问,社会文明已发展到当今的历史时代,而这种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依旧是这样的根深蒂固,依旧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我心里愤愤地,恨不能马上将这种陈规陋习彻底摧毁,让所有的傣家女孩子和所有的傣家男孩子一样,走出腐朽,走出樊笼,走出家庭,走出山寨,去读书,去学习,去工作……
     (二)关于依溜的故事
      汽车在热带雨林的盘山公路上疾驰,将疲惫的游人颠簸的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导游依溜也因连日的操劳而略显疲倦。看到她的样子迷蒙中的我不禁有些心疼,便轻轻地拉过她坐在我旁边空着的座位上小声地与她交谈起来。听着依溜慢声细语的故事,竟使得倦怠的我睡意全无……
      依溜——这个特殊的傣家女孩儿,本应与所有的傣家女儿一样过着山寨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但命运和机遇却有幸偏袒和光顾于她。
      十七八年前,中央美院的三个学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的大山深处写生就住在依溜家。当时的依溜只有七岁。几个学生白天出去写生,晚上回来就教依溜和她的弟弟们读书认字学文化,并给依溜的父母讲解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给他们全家讲大山外面改革开放的精彩故事,启发依溜的父母摆脱陈腐观念打破传统习俗,放飞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没有文化窝窝囊囊地呆在寨子里贻误一生。在三个学生的百般游说下,依溜父母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顶着世俗的压力将她和弟弟一起送进了学校。
      由于依溜学习的努力和刻苦,顺利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以及中专的学业,由此开始了她热爱的专业导游生涯。而依溜的弟弟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的一所理工大学,依溜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弟弟读书的一切费用,相信不久的将来依溜的弟弟也一定会成为版纳不可多得的人才……
      依溜奇迹般的故事使她有了金子般的年华。她是一只真正飞出傣家山寨的凤凰。
      依溜还悄悄的告诉我,她不仅仅要飞出版纳,还要飞出云南,将来要飞到梦幻般的北京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傣家女孩,我油然对她平添了一份敬意。心中默默的祝福她,依溜——好运!    (待续——活波俏丽的爱尼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