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088|回复: 16

农场的菜汤

  [复制链接]
立模 发表于 2012-7-2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5年我们下乡,当时的农场条件不好,没有豆油,没有酱油.机关食堂,一口大锅很大很大,放上两挑凉水,比如是大头菜汤,大头菜鲜的就不说了,是要洗的;冬天冻的大头菜,不用洗(好在当时农药用的少),菜从外面拿进来,在菜墩上一放(当年的菜墩大家也是想象不到的.不是十几公分厚的菜墩,而是在山上,选一棵向菜墩粗细的树,把它放倒,在看需要多高,比如80公分或90公分,那好,就用锯截下来,往食堂合适的位置一立,就是好菜吨),稍加修饰.就用林区的大斧一拍,冻菜就碎了,然后把中间的菜梗往外一捡,菜往锅里一推,放点酱油(酱油是用酱油块泡成的酱油,现在人们见都见不到的),盐,花椒水,再放两个红烧猪肉罐头,就是我们喝的菜汤.
      再说吃的主食,一年365天,天天,顿顿是馒头,有时好点,有时麦子不好还发粘,汤的品种有白菜汤,大头菜汤,土豆丝汤,韭菜汤,所以当年知青有个顺口溜说:”早上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心房,晚上喝汤勤起床”,这是知青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沧桑 发表于 2012-7-28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的回忆,是的,那是我们知青的生活确实很艰苦,但也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性格。谢谢你的文章,让我也回忆了当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立模 发表于 2012-7-2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桑 发表于 2012-7-28 07:23
很真实的回忆,是的,那是我们知青的生活确实很艰苦,但也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性格。谢谢你的文章,让我也回忆 ...

谢谢您!是的,从我的生活经历就感觉到.有过下乡生活的人,都能吃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2-7-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夏上学去,
再也不回头,
相处好几年,
一走就分手。

指导员与夏玉华分手了,
这期间真是烦,
指导员王树心情有点乱,
连里的食堂也没人管。

此刻井泉也有苦难,
这就是让人难忘的嘎达汤饭店,
在1977年的冬天,
这里的生活实在艰难,
土豆,白菜,都没有,
有的就是人的辛酸。

食堂做饭的宋玉红,
边洗土豆边数落,
冻土豆咋去皮,
不洗咋吃你,
要是洗真难洗,
更不能打皮。

冻白菜还可以,
用水抄可以洗,
土豆与白菜,
一起下锅里,
做好来品尝,
千万不要往底捞。

你要捞就糟糕,
都是泥,怎么着。
这样的饭菜好不好。

你可别说不好,
就是这样的菜,
我们还说好,
侯凤云有体会,
这样生活好珍贵。

没几天,这样菜,
全吃完,怎么办。

连长来了出高着,
白面办咸盐,
讲道理说历史,
要是苦,
想想红军两万五,
这嘎达汤一吃就是一冬天。
李占友副连长,
调一连,
去食堂,做体验,
吃顿饭,心里烦。

这样饭菜咋能咽,
食堂必须要改变。
大家看到井泉,
说苦难,
井泉说;
这事我记下了。
井泉的诉说没有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2-7-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连更苦,没菜吃,就是吃嘎打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立模 发表于 2012-7-2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2-7-28 11:10
我们连更苦,没菜吃,就是吃嘎打汤

我认为疙瘩汤也比菜汤好,叫菜汤,没有多少菜.后来汤也喝够了;干脆就是馒头蘸蜂蜜,馒头蘸白糖,所以成了现在的好体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立模 发表于 2012-7-2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2-7-28 11:09
小夏上学去,
再也不回头,
相处好几年,

你的记忆力还真得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7-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农场就是这样。
我们农场的菜汤是这样的顺口溜 从潮水到沿江,那个连队不喝汤?早上照太阳,晚间照月亮。
清汤一大碗。zai 就这手里举着的筷子上穿着的一个大馒头。那馒头方砖型。。。。^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2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上井冈山,当地流传红军时代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顿顿吃的精打光。凡属艰难困苦时代的汤,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立模 发表于 2012-7-28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傲雪寒梅 发表于 2012-7-28 14:21
当时的农场就是这样。
我们农场的菜汤是这样的顺口溜 从潮水到沿江,那个连队不喝汤?早上照太阳,晚间照月 ...

谢谢您的关注.是这样的.说起用筷子穿馒头,我刚下乡那会,在基建队当力工,特能吃.农场的馒头分量也不太足.我和一个哈尔滨知青李淑芝(她在2006年被她家四楼的液化气弄得中毒去世),一顿饭用三根筷子串着15个馒头(2两一个),一顿我自己就吃6-7个,基本不吃菜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