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3-30 09:04 编辑
涛声依旧 ——省医院住院见闻
2009年2月9日,我曾写过一篇陪同父亲去省医院住院的经历。那时,新楼正在建设,管理紊乱,服务不佳,给我留下了不良印象,似乎有情可原,并寄希望于新楼竣工后带来新的变化。 前不久的7月7日至19日,岳父因肺感染低烧住进了省医院住院处2315房间,我曾多日陪护。这房间是专为离休干部准备的,设施比较齐全,但价格不菲,每宿300元。新楼的硬件自然比过去好了许多,但许多地方仍不尽人意,不敢恭维。六年过去了,新楼早已投入使用,但省医院似乎还是“涛声依旧”。 房间的硬件虽安装齐备,但有的夜灯坏了,呼叫按铃不响,成了“聋子耳朵——配档”;摇床下面、地上死角灰尘一层,没人擦拭;屋里的卫生无人打扫,只见有保洁员收集垃圾;电视信号很差,“雪花飘飘”,连一个视频、音频较好的频道都找不到。一天,要推岳父去一楼做核磁,找到个轮椅俩轮全是瘪瘪的,没法用。去做3D核磁,核磁机的平台本来是可以自动升降的,但却人为将平台固定在一个高高的四层台阶上。一个92岁行动不便的老人,只好临时找几个棒小伙背上背下,上演最先进设备与最原始劳动结合的一幕。 患者住院,主要是来治病的,服务管理差一些还在其次,但这最重要的医疗方面也令人失望。住院十几天,基本无人查房,也鲜见有人与家属通报病情与治疗方案,到底岳父的病情诊断及治疗如何,直至出院也不得而知,只是在出院几天后结算费用时才见到“诊断报告”。我以为,其目的不是为患者负责,只是为自己的工作程序递上个“报单”。短短的十几天住院,一般的检查点滴,就花去了1.3万多元。对一个离休老干部尚且如此,不知一般百姓会是何等境遇? 透过省医院的个案,大概可以窥见我国医疗改革的一斑,“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目标还仅仅是个口号,对患者负责,为患者服务远远没有到位。一些医院长期形成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药养医、服务低下的劣根性久治不愈,根深蒂固,离公立医院的要求相去甚远。医院的硬件靠投资可以立竿见影,但软件上去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我国的医疗改革远远没有达到人民满意的愿望,改革任重道远,医院的通病不知何时才能治好! (写于2015年8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