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3-27 09:19 编辑
清明何时清洁明净
今天是传统的清明节。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是万物复苏、开始耕作的时节,因“万物生机、清洁明净”而得名。同时清明节又是我国的一个民俗节日,是祭奠先祖、寄托哀思的一个传统祭日。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租、英烈以寄托哀思,是我国人民尊老敬贤、感恩尽孝的传统美德的表达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祭奠方式上却也传承着一些落后的、不文明的习俗,特别是焚烧冥纸、冥币,既浪费,又污染,实在是一种应该摈弃的陋习。 昨天,我们去“二火葬”祭扫,一路车水马龙,堵车长达几公里长。到达后,只见诺大的广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武警部队、消防官兵、交通警察如临大敌,两台消防车守候待命;焚烧场内,烟雾缭绕、火光冲天,多少冥纸冥币、贡品顷刻化为乌有。到了晚上,更是大街小巷八方点火、处处冒烟,本不洁净的街道更添污迹斑斑、烟灰漫天。不知这种陋习何时能够火息烟灭,还清明以清洁明净的本原。 习惯成自然,要彻底改变亿万人传统的陈规陋习确非易事。我国虽然提倡文明祭祀多年,但却收效甚微。这里有十分复杂的历史社会原因,如殡葬改革不到位,各种墓地应运而生,甚至有复古倒退之势;殡葬及中介服务机构唯利是图、名目繁多、天价收费,推波助澜;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殡葬、祭祀的消费“水涨船高”,不以为然。一位哲人说:“传统是最难继承的”,这在其他领域十分灵验,而在这里不知为什么却成了悖论,几千年生生不息,香火不断;该继承的丢掉了许多,该摈弃的还在传承光大。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的祭祀陋习大概是世界上唯有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与文明、与环保、与低碳相悖,显得如此落伍与不谐。时代呼唤我们在传承清明节优良传统“内核”的基础上,尽快摈弃陋习,创新形式,文明祭祀,使清明节真正成为与时俱进、文明时尚、“清洁明净”的的节日。 (写于2010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