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经之路,但是普及高等教育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却是“有苦难言”。大学生扩招,上大写更容易了,可是在学到的东西缺却少了。并且有很多学生甚至形成了“唯学历”理论,认为只要是高学历出身就能找到好工作。

但是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经验比证书更实在。 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每到毕业季就会引发一轮“大学就业风潮”,大学生就业难每年都会被提及,而面对每年都是上升的毕业人数,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大学生就业只有“更难”。 2018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20万人,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更多的是大学生们面对就业的困惑和迷茫以及艰难。 现代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远不及曾经的精英时代,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含金量极高所以精英时代下的大学生身份是一种荣耀,大学生文凭也是就业中的绝对优势。 但是现代大学扩招,大学生的身份已远不如从前,而且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方面也和曾经的大学生有着很大差距。

现代大学生们在经历了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启了放松模式,全然没有考虑到四年以后的就业问题和生活出路。 现代的大学是花前月下是浪漫无涯,图书馆门可罗雀校园的小湖边却一座难寻。这就是现代大学生的现状,他们忽视了知识、忽视了学业追求,却在毕业求职时依仗着自己的大学生身份。 “眼高手低”其实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其实每年就业热潮中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矛盾的声音。大学生说“就业难,没有好岗位,工资还低”,企业招聘者说“招人难,很多人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操技能,这样的工资已经是最大的限度”。 所以现代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择业浪潮中站稳脚跟?东方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