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2-2 11:16 编辑
揭开西方“言论自由”的面纱 ——《中国,你要警惕》摘议之三 在许多人推崇的西方“普世价值”中,所谓“言论自由”是其重要观点之一。在他们看来,西方的媒体、影视、网络、演艺、大众言论统统都是放开的,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管制。因而,人们享有绝对的、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保护人权的重要内容。 事情果真是这么简单、这么自由吗?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表象与本质之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容易。从常理说,真正了解一个人都不容易,何况面对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这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改造功夫,”“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关于西方的“言论自由”,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表象,可以集会游行示威,可以结社,甚至可以公开谩骂总统。但他们所谓“言论自由”的真相和实质到底怎样呢?黄树东在《中国,你要警惕》一书中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它那神圣的面纱。 他写到:“言论自由同资源的消耗有关,进而同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有关。”“言论的传播如同打广告,没有免费的午餐。” “由于信息的选择和传播成本的存在,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信息的选择和传播是不对称的。一般而言,那些符合富有阶层的信息被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一,在私有财产控制传播渠道的情况下,代表大多数中下层利益的言论和观点,无法被选择并得以广泛传播,这已经是公开的现实,那些传播渠道带有明显的利益偏好和反映这种利益的意识形态偏好。第二,即使传播渠道的选择和传播是自由的,由于他们是有营利动机支配的,运作起来成本巨大,真正的言论自由成为富有阶层的奢侈品。不仅如此,富有阶层还通过提供或撤销商业广告,大量订购等方式,来影响传播渠道对信息选择的偏好。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谈言论自由,结果是谁的财力雄厚,谁的言论就自由,大多数中下层人民往往沦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你接受的是富有阶层有意识筛选后的信息,他们的观点和偏好往往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左右和影响。” 西方的信息选择与传播的话语权不在中下层人民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富有阶层手里,直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称霸世界的美国为了维持其霸主地位,更是利用其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和现代通讯技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传播、渗透,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最近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更是使他们对世界范围的信息监控、窃听的丑闻暴露无疑,甚至连他们的盟友默克尔、奥朗德也不能幸免,连普通群众的日常通讯、隐私也在其窃听之列。为了自己称霸世界的自由,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夺别人的自由,普通人的言论自由都成了他们的言论自由大餐;他们宣扬所谓言论自由,是为了麻痹别人的神经,放下警惕,缴械投降,让他们任意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充分暴露了他们所谓“言论自由”的虚伪和奸诈。这正如作者所言,“在贫富悬殊状态下,西方的所谓言论自由实际上是少数人的特权。” 在二十世纪30-40年代,世界共产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美国感到了来自苏联意识形态的威胁,于是对好莱坞的众多演艺娱乐专家进行了长时间的审查和限制。如果艺人被认为是美国共产党党员或对共产主义表示过赞许、同情,参与过被搞黑名单的人认为是有社会主义背景的出于自由主义或人道主义的政治活动,或者拒绝帮助政府调查共产党活动,都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这就是美国臭名昭著的“‘好莱坞黑名单’同‘好莱坞10’事件”。虽然黑名单一直没有得到确认,但它对美国艺人的起步发展造成了直接损伤,他们为生计经常造成友谊背叛(更不用说原则)的代价,促成整个产业意识形态的审查。这个事件无疑是对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绝佳讽刺和自我嘲弄。 “在通过信息选择和传播导致政策方向改变这方面,新自由主义是非常成功的。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一种危机重重、不公平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包装成了一种永远均衡的、自由的体制,连许多决策者都要追捧。”美国长期进行的舆论宣传战略,早已是其称霸世界、推行权贵资本主义的国家战略,在冷战结束以后更是这样。 现在,国内有人主张将“宣传”改为“传媒”,说“宣传”是外来的、被动的、强加的,违反“人权和言论自由”,提倡以资源为基础的西方那一套由金钱控制的“言论自由”,是不是为了剥夺中下层的话语权,或者想垄断话语权?是否想将中国的话语权拱手交给“自由之神”的美国?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在贫富悬殊的状态下,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在社会的公平正义远未实现的情况下,绝对的、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言论自由是有的,问题的核心是谁的自由,为谁的利益服务的自由。有了少数人的言论自由,就没有多数人的言论自由,二者相反相成。我们还是听一听作者的忠告:“我们提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认真担负起社会信息的选择和传播功能。强有力地主导建设性信息的选择和传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一种道义,一种责任,是保证体现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得以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 “如果一种社会结构在舆论上放弃了自己,那么这个社会结构就开始了自己的终结。”忠言逆耳,振聋发聩! (写于2013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