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0-29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第十四章、罗马奥运会
第17届奥运会,于1960年8月25日在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罗马举行。
罗马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和天主教中心,同时,也是意大利拉齐奥大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半岛东南部西侧,跨特韦雷河两岸。罗马建在风景秀丽的7座山丘上,故有“七丘之城”的说法,地处沿海平原,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市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罗马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城中有国,罗马城西北角是占地面积仅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冈共和国。罗马分为古城和新城两部分,连同效区面积达1508平方公里,古城以帝国大道为中心,是主要的商业区和政府所在地;新城在古城以南6至7公里处,这里有现代的摩天楼和花园。罗马的主要工业有机械、铁路车辆、电子、化学、印刷、服装、皮鞋和食品等,尤以食品、服装和皮鞋著名。罗马古城是一座巨型的历史博物馆,罗马帝国的古都遗址大多云集在特韦雷河左岸,露天博物馆中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文物,如司法宫、公共浴场、潘提翁神庙、纳沃纳广场和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
52年前的1908年,罗马曾获得第4届奥运会的主办权,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财政不景气等原因,后来不得不由伦敦接办。这次罗马历尽险阻,战胜众多对手,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本届大会有84个国家的5348名选手(女队员610人)参加,这是自1896年第1届奥运会以来参加比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由于人数众多,致使部分运动员不能参加开幕时的入场仪式,只得坐在看台上观看。大会共设有17个大项目的比赛,产生金牌153枚。亚洲国家除日本队派出161名选手参赛外,韩国去了34名选手参加,中国台北派出28名运动员参赛。
罗马奥运会是自现代奥运会首创以来的前17届中最盛大的一届,其规模已进入“超级世运”的新阶段。首先,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第一次超过5000人,奥林匹克主会场美观、大方,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罗马北郊,“姆拉马尔”体育场,可容纳10.5万人,开幕式隆重、热烈、精彩,意大利总统格隆基出席了开幕式,并接受84个代表队的检阅,火炬接力由一名中学生绕场一周,点燃火炬。
本届奥运会是一次高水平的盛会,仅田径比赛就刷新奥运会纪录30次,世界纪录被8次打破。首次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有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和圣马力诺。特里尼达和牙买加组成了西印度联队,埃及和叙利亚组成了阿联队,两德联合参赛。本届奥运会起初只对部分运动员,如马拉松跑进行兴奋剂检查。后因一名自行车运动员死亡,经解剖证实系服兴奋剂所致,促使以后各届奥运会加强了这方面的检查工作。
★古今交融。古代运动场与现代体育设施融合使用,是罗马第17届奥运会的一大特色。奥运会的主会场建于罗马市的原奥林匹克大道附近,其他体育设施如拳击馆、篮球馆、排球馆等也都建在附近。在著名的意大利综合运动场内,有一个自行车专用场地,还有一个优质的游泳池及意大利体育学院;另有一座耸立着12尊巨大的古代奥运会雕像的运动场,是用来供运动员热身和进行曲棍球比赛的场地。此外,一些项目的比赛安排在古罗马时代的遗址内,如体操在卡拉卡拉大浴场,摔跤在马克辛奇会堂,马拉松起点在卡皮托利尼山脚,终点设在君士坦丁拱门。古今场馆融合使用,可让人们随时缅怀古罗马的历史文明。
★首次限制参赛人数。为了控制参加比赛的人数,如果一个队参加一个单项的报名人数超过一人时,便必须达标。本届大会第一次采用了奥运会及格标准和起码成绩的作法,以使每项比赛都保持适当的人数,否则在短短的16天内奥运会赛事无法完成。现在,对参加奥运会已达标的运动员控制的更加严格,若一个国家在一个强项上有数人达标,也只能允许两人参赛。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等项目的比赛中,同一个国家的选手只能在同一个半区进行比赛。
★剑坛第一人。于1910年出生的匈牙利剑杰格雷维赫,是奥运史上最伟大的击剑运动员。他一生中6次参加奥运会,从22岁到50岁每隔一个奥运会周期,一个奥林匹亚德,他就能拿到金牌。如果没有世界大战,他的金牌很可能突破10枚。请看,格雷维赫6次参加奥运会的成绩记录单:
1932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22岁。
1936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个人佩剑,铜牌,26岁。
1948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个人佩剑,金牌,38岁。
1952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个人佩剑,银牌,42岁。
1956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46岁。
1960年奥运会:佩剑团体,金牌,50岁。
在佩剑项目上,奥运会各种奖牌格雷维赫全部夺过,他的运动寿命之长,剑术水平之高,创下的成绩之辉煌,令他的对手都目瞪口呆。在奥运会击剑史上,格雷维赫创下了多项纪录,他连续参赛达24年,连续6届蝉联金牌,50岁获团体金牌,38岁获个人赛冠军。除此之外,从1932年至1960年他还9次夺得世界冠军,1951年至1955年的两届世锦赛个人冠军。他的妻子博根还获得1932年奥运会花剑个人赛铜牌,他的儿子小格雷维赫在1972年和1980年的两届奥运会上,都获得佩剑团体铜牌。
1952年奥运会个人佩剑金牌被匈牙利另一位运动员科瓦奇获得,这位于1912年出生的佩剑运动员,在奥运史上的成绩仅次于格雷维赫。他是匈牙利队参加团体赛队员之一,在1936年至1960年的5届奥运会的佩剑团体中,也5次获得金牌。
★铁人杨传广。于1933年出生的台湾铁人杨传广,4年前的奥运会进入过前8名。罗马奥运会之前,他曾以8426分的成绩打破10项全能世界纪录。9月5日至6日,男子10项全能比赛进行,世界第一号选手美国人约翰逊赛得格外出色,夺取了“田径之王”的桂冠,成绩为8392分,杨传广仅比冠军少了58分而获银牌。然而,这枚银牌却是中国人有史以来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1枚奖牌,意义不可估量。可贵的是:1963年4月27日至28日,杨传广又以9121分打破了世界纪录,这个成绩按现在的记分法折算可得到8089分。这位台东阿美族运动员,于1954年和1958年两次蝉联亚洲运动会10项全能金牌。1958年后到美国深造,1964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体育系毕业,参加了同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获10项全能第5名。1975年任台湾奥运训练营总教练,后任左营体育训练营总教练。
★光彩夺目。本届奥运会的男子跳远成绩取得了突破,金牌得主、美国杰出的运动员波士顿,在罗马奥运会上成为破纪录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田坛巨星欧文斯8.13米的世界纪录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世界许多优秀运动员多次冲击都无建树,奥运会开幕前的1960年8月12日,波士顿就以8.21米的成绩把欧文斯在1935年创造的男子跳远8.13米的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8厘米,成了该项目当时全球最走红的运动员。20世纪的60年代初期他独霸世界男子跳远赛场,每每比赛,必是冠军。20天后,在本届奥运会上,波士顿又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他助跑有力,起跳流畅,腾空高,落地远,又以8.12米的成绩再次打破了欧文斯在1936年创造的8.06米的男子跳远奥运会纪录,获得金牌。1960年至1964年波士顿平均一年一回共5次刷新和打破世界纪录,把男子跳远的世界纪录提高到了8.34米。
★举重强国。罗马奥运会重量级举重冠军是苏联选手弗拉索夫,至此以后的几届奥运会天下第一大力士一直是苏联人。现任俄罗斯专业作家扎鲍金斯基,在1964年和1968年的奥运会上两度蝉联重量级举重冠军,从而使苏联继续成为重量级举重的霸主。此后,体重为360磅的阿列克谢耶夫摇摇摆摆地出现在世界举坛上,一举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而且连续8年保持不败,成为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三连霸”,并蝉联1972年和1976年两届奥运会重量级冠军。1980年奥运会拉赫曼诺夫取代了阿列克谢耶夫,荣获冠军,并打破了阿列克谢耶夫所保持的全部世界纪录。接着,苏联队又出现了一位举止文雅的巨人,叫皮萨连科,他将重量级所有的世界纪录都揽在自己的身下。从1952年苏联队首次参加奥运会后,到1980年苏联人作为东道主的莫斯科奥运会为止,苏联人在连续8届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共决出的63枚金牌中夺得了35枚金牌。而号称世界一流体育强国的美国,自本届奥运会开始,一直未获举重重量级金牌,到1984年奥运会前,美国在所有举重项目的级别中仅得到3枚奖牌。在小级别的较量中,美国曾一度不能与有着雄厚实力的欧洲人对抗。
★亚洲尖兵。在奥运会举重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亚洲举重运动员当属日本选手三宅义信,他4次参加奥运会,共获2枚金牌、1枚银牌。1960年,21岁的三宅义信在罗马奥运会最轻量级56公斤的比赛中,以337.5公斤的成绩获得银牌。1964年,在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上,三宅义信不负众望,再次轻装上阵,勇夺60公斤级金牌,成绩为397.5公斤。4年以后,29岁的三宅义信在墨西哥城又举起了392.5公斤的重量,蝉联60公斤级金牌。他的56公斤级的最佳成绩为352.5公斤,在上述两个项目的比赛中,三宅义信共23次打破世界纪录。1962年至1966年三宅义信分别在连续举行的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获得了最轻量级和次轻量级的金牌。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壮的举重选手,三宅义信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72年了,在次轻量级的比赛中33岁的他仅名列第4,后来,三宅义信成为日本国家举重队教练。
★阿里扔金牌。拳击比赛分为10个级别,美国拿走3枚金牌。81公斤以下级金牌获得者克莱,在罗马深受种族歧视,为了抗议,他一怒之下把奥运会金牌扔到美国俄亥俄河水中。这就是日后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后改姓名的穆罕穆德·阿里。在奥运史上阿里似乎不怎么重要,在重量级拳坛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了抗议美国的侵略战争,1967年阿里拒服兵役,曾被监禁,被赶出拳坛长达5年之久,罚款10000美元,吊销拳击执照直到1970年。作为联合国和平大使,40多年中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见过阿里。这位称雄世界重量级拳台20年的拳王,曾3次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是20世纪世界体坛十大风云人物之一。2000年8月13日美国另一位拳王霍利菲尔德第4次获得世界重量级冠军,终于改写了阿里在重量级3次夺冠的历史。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开幕式圣火。在争夺激烈的职业拳坛20多年的生涯中,阿里不知打败了多少对手,也不知取得了多少场次的胜利,可他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头部被对手击中了2.6万多次,这就是他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痴呆的阿里仍然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亚细亚”巨龙。日本运动员小野乔,是奥运会体操史上一位伟大的选手,他是亚洲第一个奥运会男子体操冠军。从21岁到33岁的12年中,小野乔4次转战东西南北,共夺得奥运奖牌12枚,同日本另一位著名体操选手加藤泽男并驾齐驱。请看下列成绩:
1952年奥运会: 跳马, 铜牌。
1956年奥运会: 单杠,金牌;全能, 银牌;鞍马,银牌;双杠,铜牌。
1960年奥运会: 团体,金牌; 单杠,金牌;跳马,金牌;全能, 银牌;双杠,铜牌;吊环,铜牌。
1964年奥运会:团体,金牌。
从1950年到1964年,小野乔在世界重大的比赛中近30次获金、银、铜牌,这期间为日本队获团体冠军起过重要作用。
★不择手段。丹麦自行车运动员詹森的名字永远写在奥运史上,在8月26日举行的男子100公里自行车的比赛中他突然摔倒在车道上,体温高达41℃,脑子大量溢血,脉搏消失,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再也没有甦醒。起初人们还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尸体解剖证明,詹森死于大量兴奋剂。由此,詹森成为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使用兴奋剂而死亡的运动员。本届奥运会只对个别项目进行了兴奋剂检查,如马拉松比赛时,对运动员的食物进行了检查。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震惊和高度重视,从下届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规定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药物检查,坚决禁止服用兴奋剂,一旦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查出后短期禁赛或终身禁赛。
★女欧文斯。短跑女选手鲁道夫,独得短跑3枚金牌,成了一位“女欧文斯”。这位于1940年出生的美国黑人选手,跑姿优美,16岁时就获上届奥运会接力铜牌。在罗马,她平了100米世界纪录,并成为200米第一个突破“23秒大关”的女队员。她还和队友一道打破了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成为头号新闻人物。
鲁道夫生在一个黑人家庭,父亲的前妻和她的生母共生了21个孩子,4岁的鲁道夫患小儿麻痹症,猩红热和双侧肺炎。她8岁时才像正常人一样跑步,而她的左腿曾一度瘫痪。11岁爱上了体育运动,16岁入选全美奥运代表队,就有上佳的表现。鲁道夫于1962年退役,她的辉煌的运动生涯也随之结束,之后,她将自己的精力献给了教练事业,并且为穷苦儿童作了大量的工作。鲁道夫在54岁时,不幸死于脑瘤,世界体坛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女子短跑运动员。
★普雷斯姐妹。于1937年出生的姐姐普雷斯,在1960年的奥运会上,以17.32米的成绩获得铅球金牌,以52.59米的成绩获铁饼银牌。1964年奥运会,她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把铅球和铁饼分别扔到了18.14米和57.27米,双双获金牌。1959年到1965年,她分别各6次打破这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其中,最高成绩为19.59米和59.7米。妹妹普雷斯生于1939年,1960年,她获奥运会80米栏金牌,成绩为10.8秒,1964年奥运会她以5246分的成绩,获5项全能金牌。她也分别各4次和6次打破这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最高成绩为10.3秒和5246分。姐妹俩人两次参加相同届次的奥运会,又双双夺金牌和蝉联金牌,这在奥运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百年奥运史上仅有的一对。
★赛跑王国。如果把德国——1936年称为“投掷王国”的话,真不如说1960年——德国是“赛跑王国”了。德国专攻短跑运动员哈里,是世界男子短跑划时代的人物,欧洲冠军、世界纪录、奥运会金牌集于一身。从1936年在柏林大会之后的24年中,德国人第一次重获奥林匹克短跑金牌。1960年9月,哈里在奥林匹克大会上两次拿金牌,两次改写世界纪录。1960年6月21日,哈里在苏黎士以10秒整的成绩创世界纪录。8年中,有10名选手平过他的这一成绩,包括中国四川选手陈家全。但作为欧洲纪录,他一直保持到1970年。
★病榻金牌手。在奥林匹克成绩册上清清楚楚记载着本届奥运会马术3日团体赛冠军是澳大利亚队,可却看不到罗伊克罗夫特的名字,原因是他参加的是集体项目而鲜为人知。罗马大会,罗伊克罗夫特已经45岁了,比赛的那天他十分不幸地从马上摔了下来,造成锁骨骨折,被立即送进了医院治疗。如果当时的罗伊克罗夫特因病一个人退出比赛,澳大利亚队的全队成绩将被完全取消。罗伊克罗夫特没有犹豫,第二天偷偷离开医院去参加当天进行的障碍比赛,澳大利亚队因此也夺得了马术3日团体赛的金牌。在此以后的16年中,罗伊克罗夫特的3个儿子都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了奥运会的比赛。而他自己在一生中5次参加奥运会,1968年奥运会获得马术3日赛团体铜牌,1976年奥运会,61岁的罗伊克罗夫特又获得了马术个人赛的铜牌。
★车胎之差。在自行车175.3公里的个人赛中,苏联运动员卡皮托诺夫和意大利选手特拉佩均以4小时20分37秒相同的成绩同时到达终点。后者从终点照片上判断仅仅以一个车胎之差而落后于卡皮托诺夫,从而使意大利人未能夺得自行车比赛的全部金牌。卡皮托诺夫是苏联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善于山路骑行,有“山之王”的美称,他耐力好,体力充沛,是山路骑行的好手。卡皮托诺夫是苏联第一个在奥运会上夺得自行车比赛金牌的运动员,也是本届自行车6项比赛中惟一在意大利人手中夺走金牌的运动员。他以后曾担任苏联国家自行车队总教练,手下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再展雄姿。苏联体操队的两名男、女优秀运动员,表现了极高的水平。大名鼎鼎的沙赫林一人获得了男子个人全能、鞍马、跳马和双杠的4枚金牌。此外,他还有2枚银牌和1枚铜牌入账,成为本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在上、下两届奥运会上他分别还获得了鞍马和单杠比赛的金牌,以及墨尔本奥运会男子团体的金牌。从1956年到1964年的3届奥运会,沙赫林共夺得了13枚奥运会奖牌(7金、4银、2铜),而在他实力最强的鞍马比赛中,沙赫林于1960年和1964年的两届奥运会上实现了两连冠,成为百年奥运史上赢得体操奖牌最多的男选手。在世界体操史上赫赫有名的拉蒂尼娜率领的苏联女队夺得团体赛冠军,在单项比赛中,她一个人获得了3枚金牌和2枚银牌以及1枚铜牌,是本届奥运会获金牌和奖牌最多的女运动员。
苏联击剑队获得男、女花剑团体赛和男子个人赛3项冠军,这是苏联队在百年奥运史上首次夺得击剑比赛的金牌,从而也打破了几个传统的击剑老牌强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称王称霸的格局。
★接力强国。在男、女15个游泳比赛项目中,美国队夺取9枚金牌。其中,男子8个项目,美国和澳大利亚平分秋色,各得4枚金牌。女子7个项目美国取到5枚金牌,而澳大利亚和英国选手如日中天,包揽另外2枚金牌。美国男女接力队,水平超群,队员实力平均,不缺腿,配合、衔接均属一流水平,为美国队夺取4枚金牌:
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4分05秒4;
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8分10秒2;
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4分08秒9;
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4分41秒1。
★金色罗马。2600年前,罗马帝国以征服者的姿态,将古奥运会从希腊的奥林匹亚强行移到罗马举行,1960年在罗马燃起的象征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火焰,古今两届,意义不同而语。
澳大利亚选手埃利奥特获得了1500米跑金牌,并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是澳大利亚人自1896年奥运会后再次在径赛中获得奥运会冠军。
捷克斯洛伐克女子体操运动员博萨科娃,3次参加奥运会,一步一层楼,1952年获团体铜牌,1956年获平衡木银牌,本届大会她获得平衡木比赛的金牌。
1933年7月11日出生的台湾铁人杨传广,获得了10项全能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银牌的人,也是亚洲选手中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项目奖牌的人。
澳大利亚康拉兹兄妹引人注目,兄妹俩人曾多次创造自由泳世界纪录,哥哥约翰在这次奥运会中获得1枚金牌和2枚铜牌。妹妹伊尔莎成绩不算太好,只获得1枚银牌。
罗马奥运会是美国举重走向衰落的起点,至此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一蹶不振,始终未能恢复往昔的地位。本届美国在7个项目上只拿走了56公斤级的金牌。
亚洲的日本、伊朗、新加坡、南朝鲜、伊拉克从本届开始闯进过去一直被欧美大力士所占据的举重台,在几个体重轻的级别中,取得了多枚银、铜牌。
42岁的曼贾罗蒂最后一次光临奥运会,在重剑团体中获得金牌,罗马奥运会他庆祝了自己击剑事业25周年,在其运动生涯中,他获得了13枚奥运会奖牌,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2枚。
意大利丁泽奥兄弟在赛马个人障碍赛中,弟弟获冠军,哥哥获亚军,兄弟俩人还获得该项目团体银牌,他们从1956年至1972年一直活跃在赛马场上,哥哥在1956年至1964年3次参加奥运会,弟弟在1956年至1972年4次参加奥运会都比哥哥走运,均获得奖牌。
丹麦帆船大师埃弗斯特隆在“芬兰人”型的比赛中再次取胜,这是他自1948年以来第4次获得这种殊荣,也是百年奥运史上4届蝉联该项冠军的第一人。
苏联选手沃罗比耶夫蝉联90公斤级举重金牌,他把上届夺冠的成绩提高了10公斤,在举重场外,他还著有《现代举重训练法》、《举重运动》等书籍。
而特重量90公斤以上级最强者是苏联的佛拉索夫,他的总成绩为537.5公斤。这位举坛上的大力士,不仅28次打破世界纪录、3次获得世界冠军,而且还是作家,发表过不少作品。
联邦德国17岁的克雷默尔连夺女子跳板和跳台比赛的2枚金牌,打破了美国队的统治地位。下届东京奥运会上,克雷默尔又分别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金、银牌。
★群星灿烂。罗马奥运田径大战,值得大书特书。美国的戴维斯大器晚成,他与西德选手考夫曼同时撞线的场面,是本届田径赛最精彩的镜头之一。
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光面赤脚跑完马拉松,获得金牌。在一次国内政变未遂事件中,阿贝贝卷入其中,是奥运金牌救了他一命,得到皇帝的特殊宽容。1964年他阑尾炎手术21天后,又奇迹般地出现在运动场上再夺奥运会金牌,由于车祸,他不幸失去双腿,仍坐着车椅光临了1968年奥运会,感动了所有与会者。1971年他参加了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射箭比赛,阿贝贝是非洲人第一次代表自己的国家获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也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马拉松金牌的运动员。1973年10月25日,阿贝贝与世长辞,终年41岁,有7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这是有史以来为一个运动员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追悼会。
曾以2.23米保持世界纪录的美国运动员托马斯仅以2.14米得到本届跳高铜牌,而冠、亚军都是2.16米。
波兰选手施密特以16.81米获男子三级跳远金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7米大关”的三级跳远选手。
罗马尼亚著名选手巴拉斯横飞1.85米,获女子跳高金牌,在奥运史和世界田径史上,她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跃过女子跳高“1.80米大关”和“1.90米大关”的女运动员。
不可忽略的是,扎托倍克的妻子第4次参加奥运会,人们对这位捷克斯洛伐克女队员肃然起敬。她26岁获奥运第7名,30岁获金牌,34岁获第4名,38岁获银牌。
民主德国的英格丽特成了水上比赛的大红人,她年仅17岁,一人独得女子跳板和跳台2枚金牌。
游泳比赛还有一个新闻,有两名运动员同时到达终点,而当时临场执法的6名裁判员竟3比3平分秋色,最后只能由仲裁委员会出面裁决。
日本体操男队战胜了苏联,直到1976年才败下阵来。
1960年9月11日下午18点50分,“君之代”国歌响起,礼炮升腾,电子计分牌上清晰地显示出“再见吧,罗马!”大会宣告闭幕,共打破49项奥运会纪录、24项世界纪录。前苏联再次称雄,共获43枚金牌、30枚银牌和32枚铜牌;美国获得34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名列第二名;意大利获得13枚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名列第三名。
(待续 不得转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