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词最早的出处》
我们一代人早早就学会了“革命”一词,明确了“革命”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并且经常运用“革命”一词,描述到社会革命、政治革命、自我革命之中。我虽然熟知其含义,也常常使用,却并不知其出处。日前看报,突得详情,便记了下来,今传上来,让大家看看。
报刊文章说:革:改变,除去;革命:实施变革以应天命。这是古代人的认识。当时人们认为,帝王受命于天,因此称朝代更替为革命。今天称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为革命。那么革命一词最早出于何处呢?
“革命”最早出现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是《易经》的组成部分,也称《周易》、《周易古经》。相传伏羲八卦,(周)文王演周易。《易经》可能始于殷周之际,西周时大体形成,距今已有3000年之久。“汤武革命”中的“汤”指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的成汤,也称天乙;“武”指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之子)。 看来“革命”一词出于《易•革》,距今已有3000年了。可在近、现代中革命一词使用的如此频繁,一定是先人们始料不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