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宝泉岭老顽童 于 2016-7-5 21:32 编辑
很偶然的一个因素,我和陈玉田成了邻居。那是在1976年10月,我刚调到十一团宣传股,也就是后来的军川农场宣传部。未婚妻寇志平则在16连学校。当年,16连盖了一栋砖瓦房,6户型的知青房,分给了当年要登记结婚的四对知青。说来也巧,四对青年分别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和哈尔滨。我和陈玉田家,只隔一个门。 后来,知道陈玉田他俩口子,都是机务排的,而且,俩个人都是共产党员。群众口碑很好,我和他们接触时间不多,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对热心人。到了1979年,他们三家都返城走了。昔日,知青房晚饭后的热闹景象也随之消失了。 1986年,我到北京参加一个培训班,特意到门头沟去探望场部机关和16连返城的知青。虽然,分开七、八年了,但是,一见面,依然如故。唠不完的嗑,说不尽的话,从场部说到连队,从留守知青扯到老职工。自然,也说到返城后的知青,在夹缝中谋生活的艰辛。没门子没路子的陈玉田,凭着自己的特长,开了间画房。中间的难处,酸甜苦辣,别人无从体会。 2015年,北京、天津和上海的16连战友,组织了一个38人的回访团,到第二故乡去。他们对第二故乡的怀念和眷恋,一般人也不一定能理解。这可从陈玉田写的《忆黑龙江兵团16连原貌》的诗里感受到: “两眼清泉一座山, 密林围绕在村边。 草瓦房暖井水甜, 老少和睦邻里间。 东边果园中场院, 西北砖窑冒狼烟。 东南新建农机厂, 周边田野连着天。” 2015年6月8日,回访团途经哈尔滨,我们夫妻早早就到火车站接他们。哈尔滨知青战友刘秀英、顾秀云、胡兆连也来了。陪他们到太阳岛、索菲亚广场和中央大街游览。事前,妻子从市知青联谊会买了40件知青体恤衫送给他们。回访团成员喜出望外,高兴极了。到宝泉岭后,他们就统一着装,出席各种活动。 我和邻居们更熟一些,自然和他们唠的多。陈玉田俩口子赠我们一幅他自己的书法作品,还有一本他自己写的《陈玉田讲小青绿山水画法》的书。看了他的自述,我萌生了写篇稿子,向知青战友介绍他。对书法我是外行,从这篇讲书法的作品里,我感受最多的竟是一个返城知青那种不惧困难,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精神。他自幼喜爱画画,中学时代随刘振一老师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在生产建设兵团16连时,曾任中学美术老师。返城后,随旅美画家富察铸卿学习国画。后,又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国画专业三年,并拜梁树年、自雪石等大家为师,系统学习了国画的理论及实践的方法,画风则侧重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国画方面在小青绿山水方面有所突破,书法方面拜书法家蒋之先生为师又苦临了老帖《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及学习赵盂頫行楷的风格。在行书尤其是在隶书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篆刻方面主要学习吴昌硕、赵之谦的风格。书画印并驾齐驱,并在这三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他成功了。他成了松雅轩主人。现为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评比评委、中国文化部卿云书画院院士、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原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东方湖社画会会员、万寿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北京书画印研究院院长、北京松雅轩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世界书画家认定委员会认定一级美术师,2011年获得全国礼品行业十大先锋人物称号,并被聘为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画名家和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载入《世界书画家名录》,出版有《陈玉田讲小青绿山水画法》等作品,第二本专著即将发行。有的作品被中国邮政制成集邮专集对外发行,作品当作国礼送给友好国家外宾及首脑,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宾馆均有收藏。 然而,令我更感动的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老知青。作为知青志愿者,我和妻子参加了哈尔滨知青博物馆的筹建。经过几年的努力,博物馆可能于今年开馆。原来有个计划,开馆时,搞一个老知青书画大赛。因迟迟定不下开馆日期,只好作罢。接待16连第二故乡回访时,妻子听说陈玉田和刘德舟都是有名气的画家了,就说,应当让他们在博物馆里有一席之地。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妻子便和陈玉田、刘德舟进行了联系。陈玉田一口应允,两次利用快递寄来三幅书法(共计38平尺)、一幅山水画(8平尺),2本《陈玉田讲小青绿山水画》著作和2份《作品简介》。刘德舟也寄来一幅大写意山水画(8平尺)。 1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