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87|回复: 12

转载“难忘;5,19”赴北大荒

[复制链接]
严四海 发表于 2016-5-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士

帖子13573 在线时间4175 小时 最后登录2016-5-20
1#打印字体大小:tT

发表于 2016-5-19 09:54 | 只看该作者




难忘“5.19”赴北大荒




本帖最后由 菜菜 于 2016-5-20 09:48 编辑

难忘“5.19”赴北大荒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在我脑海里,始终忘不了46年前的今天,1970年5月19日知青下乡日,我作为卢湾区69届初中毕业“一片红”下乡的其中一批小上海知青,登上北去的“绿皮专列”,依依不舍离开上海奔赴北大荒边陲虎林“修地球”。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天对我和同列坐火车的知青们人生来说,无奈“远走高飞”,特殊纪念日刻骨铭心。这是我第一次告别亲朋好友,第一次远离故乡上海,第一次坐上绿皮火车,第一次领受情感酸楚,第一次经历吃苦磨难,也是走向社会第一驿站。
      记得那天天刚蒙蒙亮,从阁楼老虎窗望去,天空阴层层,风吹来冷丝丝。我在凝望茫然中,忽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离家酸楚涌来,身子不由地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了,干脆早早起床。母亲看到我早起心思很重,此时也神情呆呆的,可见当时她多么不舍得让儿子离家远走呢。
      出发前晚上,家人为我临行前打理东西好长时间,那只印有上海外滩图案的绿色帆布旅行包,装满了旅途食品和用品,有苹果、什锦糖、饼干等,要知道买那么多东西不容易,以前从也没有过,那时生活条件不好,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凑借钱也要特地办好。家人怕我想家,找了不少家庭亲人照片套在信封里,妹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套上海风景卡片,一起让我带上。
      那天早餐特为不让我吃泡饭,母亲一边让我爸爸去点心店买来粢饭包油条,一边用煤油炉为我烧了两只鸡蛋汤。平日里胃口好都能吃下,可此时有心思,免不了一阵哽咽,就吃了一只鸡蛋,喝些了汤水,就再也吃不下了。
      上午7时多,我父亲蹬黄鱼车送我到卢南中学附近的蒙自路斜土路口,随后又蹬车带着母亲、妹妹、邻居等,大老远赶往上海彭浦货运火车站。这时已有好几辆送行公交车停在马路边,平时冷清的马路出现这么人车,下乡同学、学校老师、亲朋好友,围成圈儿,一时热闹了起来。
       卢南中学是当时全卢湾区69届初中毕业生最多的学校,共有14个班级,赴北大荒同学特别多。我所在的初中(14班),有4位同学报名批准赴北大荒兵团垦荒,当时我们有幸一起去兵团,有别于下乡插队,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属于照顾性的。我们班级同去的有刘长森、金霞娟、刘桂兰,后来到35团遗憾没分到一起,前位分到值勤连又转到9连,后两位分到6连,我去了全团农业最大连队10连。
      送我们前去火车站的专车车队,途径西藏路淮海路、福州路人民广场、南京路交叉口,遇到红绿灯停下时,有好多市民向我们挥手致意。临时送行老师情不自禁地对我们说,那再看看上海,你们马上就要离开上海了,以后就不做上海人了,再多看看上海街景吧。一番好心留恋话语,深深促动了我的心灵。
      车队开过共和新路铁道线旱桥,老天似乎为我们离别上海动情小起小雨,夏雨霏霏,我尽管穿了毛衣,但觉得还是有点儿冷,也许是离家心寒的缘故吧。还好短暂小雨,到了彭浦地区雨住放晴
      在上海彭浦货运火车站,运送我们知青奔赴北大荒的长长专列车厢两旁,前来送别的亲朋好友们,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广播里不时地传来“同学们,大家起来!奔赴那抗战的前方……"雄壮激昂的歌声进行曲,召唤和激励着知青们赶快行动上山下乡“闹革命”。
      在人群站台上,我正与亲人们依依不舍做最后告别上车时,父亲同单位的一位中年叔叔上来打招呼,他指着旁边人群中高高个儿的侄子徐玉龙说:“他也去黑龙江军垦农场。”母亲见我有了在一个学校读书校友的同行道伴,免不了拜托徐玉龙出门在外要互相帮助照应。

      上了车厢,我和徐玉龙恰巧坐在四人座靠窗口对面对,一下子我们俩就更亲近了。也没想到后来我和徐玉龙有幸都分配到35团10连屯垦戌边,成为同甘共苦、患难之交的好战友。
     当中午火车鸣笛车轮启动的一刹那,只见车上知青和窗外黑压压的送别人群潸然泪下,哭声一片,这也许是人世间亲人送别最难受最令人回味的场面。值得一提是当时徐玉龙紧皱眉头喃喃地说:“阿拉不要哭,那样父母亲人会更伤心喽。”经他这么好心提醒,我们同窗座位4个男同学弹硬强忍着没有哭,说句心里话,此时不哭可要比哭还要难受呢。列车出站开了没会儿,大家就两眼泪汪汪了。

      不过,那时我们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才十六、七岁,比较幼稚单纯,好多事情还不太懂,国家安排说去就去,没有考虑到那么多,也许这回出远门再也回不到故乡上海了。人的青春期最活跃,火车咯噔咯噔开了不久,车厢里大家有说有笑,亲热攀谈了起来,驱散了刚才无奈的含泪伤感。殊不知,天茫茫、地黑黑、雪皑皑、路漫漫的蹉跎岁月,又有多长呢?
      难忘啊,不寻常的1970年5月19日上山下乡那天。
2016年5月1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5-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难忘的那一天,字体成白颜色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6-5-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祝快乐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之韵 发表于 2016-5-2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下乡的革命运动,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更加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严四海 发表于 2016-5-2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5-21 10:51
欣赏佳作,难忘的那一天,字体成白颜色就好了。

谢谢兴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严四海 发表于 2016-5-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16-5-21 10:58
拜读学习 ,祝快乐健康!

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严四海 发表于 2016-5-2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之韵 发表于 2016-5-21 13:51
上山下乡的革命运动,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更加坚强!

谢谢版主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雨惊春 发表于 2016-5-2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作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5-2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终身难忘的这一天!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兴洞 发表于 2016-5-2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的经历,
一样的知青,
一样的回忆,
一样的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10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