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津门过小年。 天津人过春节有许多习俗和讲究。从今天开始就祭灶、扫尘、置办年货、贴吊钱春联等一系列辞旧迎新的活动。根据记载,民间春节活动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除夕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正年。
小时候,我听过天津民间古谣,是描写过年期间的民俗风情:“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牛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豆篓(豆馅包);大年三十包饺子。”记忆尤其深刻,现在想起能一字不落的背诵出来。 过年的情形也是如此:初一到亲友家登门拜年,初二为财神生日,熟识的小贩送柴苇,或挑担水,谓之进财(柴)进水。放鞭炮、斗纸牌、孩子们打灯笼,捉迷藏,热闹气氛持续到初六。正月十五灯节又起波澜,城里关外放孔明灯、花炮和烟花。食俗上讲究“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烙饼炒鸡蛋”……,正月十五食元宵,正月二十五食鲫鱼汤。农历二月二为“龙抬头”,象征春之萌动,津人喜食炒鸡蛋、煎焖子。
由于传统习俗原因,天津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有的地区则以二十四为小年。也称为扫尘节、北方称“扫房”。民间另有俗谚:“腊月二十五,掸尘扫房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全搬走。”北方扫房如同南方掸尘,都表明我国劳动人民讲卫生爱清洁的优良传统,人们为迎接新春佳节所做的准备,也作为除害灭病的良好风俗习惯得以流传至今。
天津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和“祭灶”。相传灶神掌管人间饮食,他还有着“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的职责。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向玉帝汇报工作,因此,腊月二十三,天津民俗是要供以糖饼、糖瓜、年糕、胡桃等物品。二十三日这天,人们在锅台边,摆上糖果、年糕等供品,用糖封住灶君的嘴,民间祭灶焚神纸时,请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完毕,糖果与家人食之,此后,便预备过年了。
天津人熟悉的糖瓜,是用麦芽熬制的糖制品,大小与小个包子相近,呈乳白色,中空,咬食之黏性很大。
我的老爹生前对我们说,现在许多过年习俗已经没有年味儿了,老辈儿人还是比较讲究的,他讲述了自己儿时的一些“老例儿”。一般腊月就有了“年味儿”,泡腊八醋,过小年,大年三十吃团圆饭,为了“守岁”通宵不睡,还要包素馅饺子。饺子馅儿里得有豆芽菜、豆腐干儿、香菜、红粉皮、腐乳、香油等,这个习惯至今我们家还保留着。 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只能是记忆中回顾以往,没有这种环境和氛围,做起来也困难。记得我们在埃及的时侯,春节期间也仅仅是正月初一休息一天,周围的华人互祝节日问候,团聚餐饮一番罢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仅仅停留在嘴上而已。我想现在的境外的华人也是如此吧。 仅以此文献给侨居海外的华人,请大家记得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小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