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359|回复: 22

勤俭用具 — 袜底板

[复制链接]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逊克神枪手 于 2015-7-24 13:59 编辑

                               勤俭用具 — 袜底板
    IMG_20150717_102643_conew1.jpg
      袜底板是我们这代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大多数人恐怕久违了。
      退休前,在一次单位活动后,二个80后自觉是猜谜高手。我就出一题:袜底板。她们蒙了,“什么写  ”  我在纸上写上“袜底板”,并告诉她们“是生活用品”。她们猜不出,我说:回家问问你妈。第二天上班,家在本市的80后见到我笑出了眼泪,……。80后尚不知袜底板为何物,90后、00后可想而知。
       说到袜底板,不能不与勤俭联系在一起。 勤俭是咱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勤俭是咱传家宝》这首歌曲,五、六十岁的朋友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曾穿越了几十年时空,它响遍了大江南北,它曾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指南,它曾是革命与建设的功臣。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勤俭的歌不唱了,勤俭意识淡薄了。尤其现代的官僚们、现在的年轻人,视勤俭为耻,行铺张为荣。认为国家富了,人民有钱了,不用勤俭了。殊不知,勤俭不是穷人的专利,它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是一个人的品德。
    我从小生活在还不算穷苦的家庭,但姥姥的
勤俭给我幼小的心灵刻下极深的痕迹。印象最深的就是缝补破袜子,她补袜子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旁边仔细观察。有时,姥姥还敎我缝几针。
    下乡时,补衣裤袜子和缝洗被褥,我都“自力更生 ”,用不着央大姐或求小妹的。不过,由于不熟练没少挨扎,有时也会把被子缝在褥子上。
    返城后,几乎没人穿补丁
衣裤了。但补袜子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因为袜子在鞋里外人是看不见的,就是看见也不丢人。再一个原因,就是现在袜子质量太差,穿一、二次不是顶破了袜尖就是磨破袜跟,弃之又可惜。你想想,如果一周丢弃一双袜子,那每年就会丢弃近五十双袜子,那十年呢?
    因为没有袜底板,原先补
袜子我用瓶子代替,但总觉得不顺手。后来,我找来相应的废木料,根据小时候的记忆用锯和壁纸刀制做成了这个袜底板。虽然有些“粗枝滥造”,但用起来还挺顺手。补过的袜子非常耐穿,尤其是用斜纹布作补丁,一双补过的袜子能顶几双袜子用。
   一次到老同学家,换拖鞋时老同学说我:“你一个月几千退休金还穿补丁
袜子?弟妹给气受吧?” 老伴忙解释道:“给他一买就是十双,他说……。” 老同学接过说:“‘该花的一万不多,不该花的一分不少。’从小就这德行。”我说:“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别臭美了,谁夸你了!”几位老同学哈哈大笑。
    勤俭的作风对隔辈人也有着潜在的敎育,我八岁的小外孙女她衣服开线、裤子破了都交给我处理,由她的话:“这叫能者多劳。”。她在我们这得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世界上的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后代就没有了。”
    可悲的是,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并主动地约束自己呢。


点评

古董级。几乎没人使用了。  发表于 2015-7-24 1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牧马人 发表于 2015-7-24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说的对,现在;勤俭的歌不唱了,勤俭的意识淡薄了。由勤变懒,由俭变奢,传统在丢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映山红 发表于 2015-7-24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袜底板是当年生活的写照,那个年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补补又三年,现在生活好了,老传统也就丟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7-2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7-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15-7-24 10:06 编辑

我姥姥也留下了几个袜底板,还有一个针线板,和一把发黑的大剪子,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勤俭节约是好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逊克牧马人 发表于 2015-7-24 05:12
大哥说的对,现在;勤俭的歌不唱了,勤俭的意识淡薄了。由勤变懒,由俭变奢,传统在丢失-----

年轻人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要我说:这是文明的倒退。可能这就是“代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映山红 发表于 2015-7-24 05:43
拜读了,袜底板是当年生活的写照,那个年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补补又三年,现在生活好了,老传统也就丟失 ...

丟失了老传统, 是一个民族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东 发表于 2015-7-24 09:27
欣赏佳作

多谢光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7-24 10:04
我姥姥也留下了几个袜底板,还有一个针线板,和一把发黑的大剪子,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勤俭节约是好习惯。

与我们的长辈相比,我有些汗颜。过去有实在不能用的破烂,我前脚扔老爸后面捡,直骂我败家。现在是孩子扔,我往回捡,这就是伦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7-2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7-24 11:47
与我们的长辈相比,我有些汗颜。过去有实在不能用的破烂,我前脚扔老爸后面捡,直骂我败家。现在是孩子扔 ...

是呀,陈佩斯说到了40岁才知道他老爸说的对!已经有些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11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