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049|回复: 43

【原创】 友情伴我二十年 作者:小舟

[复制链接]
一叶小舟 发表于 2015-5-20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叶小舟 于 2015-6-5 16:23 编辑

                                           友情伴我二十年                                                                                                                  作者:小舟
        人世间有一种爱叫友爱,她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至善至真的情感,因此也叫友情。
        二十年前的今天 ,随着丈夫的病故我失去了爱情。二十年来我却得到了友情。亲情自不必说了,单说友情就足以让我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1995年年底,大庆林源炼油厂内退返城的哈尔滨知青有一大批,(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都住在南岗区教化小区院内。无论认识与否见面都很亲切,特别是刘培民、李文芝夫妇;单玉林、王桂兰夫妇;许利民、商桂莲夫妇······对我们母子更是格外关照。
        有一次,在小区院内我遇见了刘培民,(厂医院退休医生)他对我说:“姚老师,你不用害怕,小区内大多数是咱厂回来的,没有人敢欺负你,有事尽管吱声。”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地,眼睛都湿润了。
        还有热心的人主动去跟物业的韩经理说,让他多照应我们母子。
        大家的关心给困境中的我们莫大的鼓舞,增强了我们直面人生、自强、自立的决心和力量。
        我去私立校应聘教师,儿子高中毕业开始打工,女儿技校毕业开始工作,日子总算过得去。
        2002年国企改制,关、停、并、转,林源炼油厂和大庆助剂厂合并为大庆炼化公司。公司招收了一批市场化用工人员,儿子幸运地被招进公司。
        2003年放心不下儿子的我,前往大庆租房子和儿子同住照顾他的生活。
        两年后我们打算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面对十几万的房款难住了。
        退休离校十年的我想到了学校的几位老师和丈夫生前的好友——刘凤莲。我一张口说借钱买房,大家二话没说慷慨解囊:高明远校长、王成志副校长、赵春华、刘凤莲······你一万、我五千,两天时间帮我凑了好几万。房子买下了,简单收拾一下住进去总算安稳下来。
         我给每个人都打了欠条,(他们不让打)哈市的房子卖出后马上还上欠款。为感谢大家的帮助,我在厂饭店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困难之处见真情,离校十年再聚首情依旧,这份情谊是我一生的财富。
        2009年10月儿子结婚了,学校好多老师前来捧场,退休去齐市常住的徐桂菊老师和李树成老师夫妇俩专程回大庆参加婚礼,好令我感动!
        辛劳了六年照顾儿子的我,一歇下来病就找上门来了,我回哈在医大一院住院治疗方知患有高血压和脑供血不全的毛病。住院期间赵春华老师打来长途电话,听到她安慰的话语,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
        赵春华、刘玉江夫妇,十几年来一直帮我报销慢性病(高血压)药费、领取医保钱和取暖费并想方设法送到我手上。我再三表示感谢,赵老师却说:“能为你做点事情我高兴。”多么朴实的话语,她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生活越来越好,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常听别人说冬天去三亚如何如何好,我也动了心思。
        2011年11月20日在高中同窗好友李淑芝的帮助下同机飞往三亚候鸟越冬,在那里住了四个月。我的两位昔日同学李淑芝和陈桂凤在三亚都有住房,所以常请我到家吃饭,到公寓看望我,共同结伴去公园或外出游玩。真是友情伴我走天涯啊!
        在公寓里,我结识了哈市的于老先生(大我14岁)和刘大姐(大我9岁)、齐市的邓大姐。(大我3岁)几个月的共同生活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不巧的是临回来之前我突然病倒了,正是两位大姐和一位大哥还有我的同学悉心照顾,帮我打水、打饭、陪我打点滴,才使我一周时间病就好了如期返回故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外靠朋友这句话一点不假。
        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讲的就是这件事。萍水相逢,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却能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我,这是什么?这就是情谊呀!
        三亚四个月的度假使67岁的我焕发了青春,要努力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丰富多彩。
        2012年4月23日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我加入了哈尔滨知青联谊会并到了十四组,电话里认识了赵柏林。随着参加组里活动的增多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上海老妹—王翠琳、哈市双胞姐妹—赵悦莲、赵悦珠,还有海滨战士、三毛、高晓梅、韩伟光、高春华、王延林······因我年龄较大,大家都亲切地叫我玲姐。我也为组里写报道传照片等,生活快乐而充实。
        生活不但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凄风苦雨的一面。
        2013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小我一轮(12岁)的四弟突发脑梗三天去世,我急忙从大庆返回哈市也没赶上最后一口气,一时间我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一想到2011年小我9岁的三弟已经病故心就更痛,我哭喊着:“大姐尚在,你们怎么可以一个个先我而去?”两个弟弟不再作答。我哭得头昏脑涨、寝食难安,甚至想到不如自己也早点故去算了,免得一次次承受死别的痛楚。
        三位组长得知后带领组内知青战友前来看望,大家宽慰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我冰冷的心。远在南京的网友——夏传寿老师(不曾谋面)给我留言:“世上有很多事很急,唯有死不急,这是早晚都要来的事。”并劝慰我说:“人生苦短,开心为本。”我慢慢地从迷茫中清醒过来,慢慢地走出低谷,慢慢地坚强起来。比较从容地面对2014年1月26日小我五岁的二弟逝世。
        我失去了三位亲兄弟,我还有好多荒弟荒妹,他们(她们)都热切地希望我开心、快乐、幸福地安度晚年,我不能辜负他们(她们)的深情厚谊。
        二十年来,友情让我少了些许孤单和寂寞;友情给了我许多温暖和鼓舞;友情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朋友相伴同行我的步伐更坚定。
        选择今天发表此文,一来感谢这份沉甸甸的友情,二来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

                                                                   ( 2015年5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5-5-20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此文非常感动,世间人的亲情最重要,价值千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月彷徨丶含寒 发表于 2015-5-20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您的文章让我无限感慨,原来你的生活里有那么多不幸,但你乐观,向上,豁达。我每次参加联谊会的活动都能看到你的身影,你是一个爱集体,重感情的热心人。在诗词歌赋聚会上你见到我,急切的问我现在病情怎样,你对我的关心我深表谢意。也非常感谢你对肇东班知青的关注,同时我也祝福您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帆 发表于 2015-5-20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你的生活里有,乐观,向上,豁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叶小舟 发表于 2015-5-20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叶小舟 于 2015-5-20 09:28 编辑


“再聚首 情依旧”  与学校部分老师合影  (前排左二本人 )

  
”天各一方情相连“ 与齐市常住的徐桂菊、李树成夫妇聚餐合影(右一本人 )      

陪同“傲雪寒梅”来哈与十四组部分战友聚餐合影    (后排右一本人)


“三亚结友情 冰城再相聚” 哈市于大哥、刘大姐  齐市邓大姐   (右一本人)


        十几年直到现在还热心帮我的赵春华、刘玉江夫妇一家
“诗词歌赋”第二次聚会与哈知青联谊会部分战友合影   (前排右4本人)

与知青十四组战友去度假村休闲游合影(二排右三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5-2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知青的一种“习惯”,大姐能克服种种困难,精神可嘉!祝你生活和身体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金猪 发表于 2015-5-2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处处有真情,坚强和面对是你人生的动力,望你能每天都快乐,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5-5-2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真真,意切切。大姐一生多磨难啊!
可在我的心目中玲姐是一个谦虚谨慎,助人为乐,办事严谨,和蔼可亲的大姐姐。您可是咱们十四组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大姐姐呀!期待大姐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5-2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你永远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5-5-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磨的身世、不是亲情胜似亲情,让人感动。
真诚的祝您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10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