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2013-4-25 12:54 编辑
知青雁归来
2007年8月13日清晨,初秋的细雨连绵。4041次列车徐徐驶入卫星站,大群带红帽的人下车了,站台上的人涌上去,人头攒动,目不暇接,呼喊声中混杂着南北口音。京沪哈齐的老知青80余人回归了。30多年前他们曾工作、生活在同一个连队,原36团3连。今天,他们像是秋去春又归的雁群,向北,向着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飞回来了。当年的知青,如今正步入花甲之年,而他们渡过了宝贵青春的那片黑土,又怎能忘怀。回到原来的连队。未等人言语,已是泪沾巾。老职工衰老了,家属们憔悴了,北大荒的第二代也已人到中年。我又回到原来在连队住过的房子的故居,现在的主人不在,进不去了。一栋房住过的老郭的女儿在放牛,当年的小学生马群子、纪门合都成了壮年农工。 连部的新会议室布置一新,贴上红标语,欢迎亲人归家来,会场洋溢着几十年来连队未曾有过的炽热气氛。作为建队先驱者的老职工王吉文唱起了乌苏里船歌,当年的农工排长王秀凤唱出<小草>。知青们即兴做诗,九管区领导介绍黑土地的新面貌。几十年的话语说不完、倒不尽。老职工家中的相框珍藏着的旧照片,展现着当年知青的青春年华,带我们回到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学习场面。 这片黑土地没有变,还是那块面积2万2千亩的老地方。可地上的物变了,过去种的小麦,如今是一片片的稻田、农机具也都是个人家的。原来的36团3连几经更名,至今已称为第九管理区了。土坯房已推倒了,当年的知青宿舍也不见了踪影。知青们回访的重要一站是到凉水泉悼念山上埋着一位上海知青的遗骨。人们向墓碑献花圈,再将一锹锹的黑土填到墓地上。青山埋忠骨,鲜花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