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53|回复: 0

知青回忆录《荒原纪实》十三 思乡

[复制链接]
山野静悄悄 发表于 2014-7-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野静悄悄 于 2014-7-17 09:35 编辑

                                            思  乡
      李白的《夜思》下乡之前我还不会背诵,我也不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这首唐诗。从一九六九年八月到一九七四年九月我下乡整整五年,这五年同后来返城的知青相比不算长,同提前返城和那些探亲长期在家不归的人相比也不算短。一千八百个日夜,在每天迎来送走日出日落的时空中,我和所有知青一样,那一缕隐蕴深处的思乡之情一刻也未曾碰断,尽管表面上一切都在照常进行。
      我想家痛彻的时候,有两样东西可以安慰我。一样是我下乡时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塑料香皂盒,那是父亲用过的物品,盒盖儿是一个凸起的绿白菜和红萝卜图案,我非常喜欢,以至于那个香皂盒摆在窗台上,当我推开宿舍门一眼见到它时,还以为是在自己家中。另一样能够安慰我的东西就是夜晚的月亮,夜幕降临,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场院上看月亮,我在家就能看见这个月亮,在这个陌生地还能看见这个月亮;月亮仿佛是我曾经熟悉的一个人,一个脸庞,在遥远的他乡我又遇见了她,我甚至能在那圆润白皙的脸庞中看出她的眼睛、鼻子和嘴。望着月亮我在想:什么时候能再见到我的亲人,能再回到我的家乡。
      我第一个再见到的亲人是我的姐姐,那是我下乡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同样在宝泉岭下乡的姐姐来到了八团五营四十三连。当时我正在场院干活,听说姐姐来看我,喜出望外跑回宿舍,当姐姐第一眼看见我的时候,就难过地哭了,后来她告诉了母亲见到我第一眼的样子:人晒得黑黑的,头发又长又乱,穿着二叔穿过的那件又长又大已经破旧不堪的黑色条绒上衣,腰上还扎了一根草绳。我其实也很想念姐姐,但见到之后却又显得满不在乎,我把姐姐带给我的糖果和饼干都分给了大家,姐姐把我拽到一旁,偷偷埋怨我不该那样做。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明白姐姐为什么会埋怨我,我忽略的不只是那些东西,而且也忽略了姐姐对我的疼爱和关心。
      第二次再见到的亲人是我的父亲,那是一九七零夏天父亲去佳木斯出差顺便去看我,他没有去连队而是在团部给我打来电话,我接到电话后直奔团部去见父亲。爸爸在市委机关工作很善言谈,但和我从不谈及儿女情长,他了解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只是嘱咐我好好干,多锻炼。那一年父亲还不到四十岁,他的眼角和眉宇间已露出明显皱纹,他没有和我说得更多,在他的眼睛里只是充满了对情感的抑制和对儿子的期盼,他还给我留下了一件新的的确良衬衫。离开父亲在回连队的路上,我感觉到他对我的关注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还有更多内容需要我自己来悟。
        第三次再见到亲人是我下乡三年以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所以回家之前没有拍电报也没有写信。当我回到离别三年、日夜想念的我的家时,推开屋门妈妈一下怔住了,“这不是我的儿子么?”,我说“是我,妈妈”。母亲一把抱住我眼泪汪汪,我也感到了她身体的颤抖和暖流,稍后她又推开我,上下打量着,望着我身上穿得已经破不像样的棉袄棉裤嗔怪地说:“难怪你姐跟我说,你在外面把自己弄得不像个样,衣服破成这样咋还能穿?”我多么久没有听到妈妈这样嗔我怪我,我愿意让她说,感到很幸福,很甜蜜。很快母亲就把我穿回来破旧的棉袄棉裤重新拆洗、补好,又重新做上。她还用自己一年积攒的小额储蓄一百二十元,给我买了一块新款的上海手表。那次探亲我在家一共住了十六天,每次家里有好吃的而我又不在家时,母亲总会对弟弟妹妹们说“等你哥回来再吃”。假期到了我要返回兵团,当母亲要我再多住些日子时,无意之中我却跟她说了一句“我已经住够了”的话,惹得母亲很伤心。后来我才渐渐懂得,我思乡的情绪远远比不上妈妈想念我的心思重。
       三年有三次与家人相见,我还没有与家乡离得太远,或者说又拉近了我与家乡的距离,缓解了我的思乡情绪。另一端,对兵团生活的逐渐适应,也增强了我独立生活的信心与能力。那时已有少数往届知青在当地成了家,这一现实迫使我开始对故乡的观念重新定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住生活的主动权。如果没有后来的上学、返城,我想我们这一代知青宁愿放弃故乡,也不会放弃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