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少年“黄埔军校” 已是当爷爷的年龄了,儿子却刚结婚不久,至今未有孙儿,因而,也不操心教育孙辈的事了(操心也没用)。今天,有机会在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素梅的带领下,和联谊会办公室的十几人赴道外区民主乡光明村参观“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参观上百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如何活动,不由得想起了少儿教育的事儿。 我们这一代人的少年经历都差不多。那时,父母都忙于工作,我们学龄前都以玩乐为主,很多人并没有进过幼儿园。上学后,也没有家长接送,更没有车接送。那时,没有课外辅导班,也没那么多作业。我们也成长了。可惜,我们不能左右的文革内乱使我们失去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统统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磨练。回城后,我们无业、无房、无积蓄,一切靠自己奔波、扑腾、养家糊口,走到了今天。 但80后,90后,00后的孩子怎样呢?网上有人总结这些孩子(首先声明,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孩子都这样): 不懂基本礼仪,甚至出现了一些打骂父母的“熊孩子”。从小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隔代教育更容易溺爱、与父母产生隔阂。花钱让子女游戏、享受、炫耀。孩子跌个跟斗,碰破点皮儿好像就是天大的事情,家长赶紧把孩子扶起来,还要对不会说话的门坎、地面发一顿火,狠狠地敲打几下,以此来哄孩子。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学校的班干部是优秀的当班干部,更有甚者,是关系户当班干部。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辛苦大半辈子,给孩子买房子。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预备存款。孩子会写关于环保的作文,会做关于环保的演讲;日常行为中却乱扔垃圾。父母会用公车去接送孩子上下学。大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回家洗,洗完后再快递回来。我再加上一条:很多家庭望子成龙,从小让孩子学这,学那,孩子不堪重负。 当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下结论,说中国孩子娇生惯养,不如外国的孩子能吃苦。其实,中国14亿人口,农村占大多数,他们的孩子特别能吃苦。不说别的,单说上学走路。不少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的还要用绳索过江过河。 接待我们的负责人孙业晟说,我们的基地先后投资400多万元,2005年6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了10万多名中小学生前来活动。每批的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让学生接受必要的训练,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曾经在太平区(后归为道外区)工作过多年的李素梅说,道外区在哈尔滨市率先提出“全面启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1996年,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1997年2月,在区教委成立素质教育研究室,对素质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并首次推出素质教育课6节。1998年开始,道外区实施素质教育正式启动。 道外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认可的“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目前是哈尔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管理最富有特色的复合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承担着全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实践任务。2005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基地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宗旨,把军事训练,科普知识学习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使体验实践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基地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通过野营拉练、体能拓展、趣味游戏、生产劳动、篝火晚会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学到许多在学校、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达到了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的目的,已成为道外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早在1931年日本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后,日本为了征服中国,派大批“开拓团”进入东北。这里是日本“开拓团”最早进入的地区。基地里至今尚存日本“开拓团”建立的神庙。现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展览馆,里面有大量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罪行的历史照片以及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照片。参观基地的训练设施,老知青们情不自禁地走起了用绳索和木板搭起的“荡桥”。参加过山东马拉松长跑并获得奖牌的李伶先走的最稳,最好。进入“迷宫”,很容易走进“死胡同”,聪明的刘晓霞带头从入口走出了出口。而看见绿油油的玉米地,大家倍感亲切,在玉米地里纷纷照相。 中午,看见学生在现役军人的带领下,在操场集合、列队,然后进食堂吃份饭午餐。不过几分钟,就看见有学生用餐结束,出来。我进去一看,很多学生只吃了很少的饭菜。我半开玩笑办认真地说,应该对学生进行“挨饿”教育。基地负责人孙业晟说,不行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宝,一个孩子后面都有父母、爷奶、姥姥姥爷六位家长。他们心疼啊。 基地的主要活动有野营拉练、生死电网、七巧板(锻炼思维)、过沼泽、齐心协力(几组学生脚踏同一长木板行走)、荡桥、逃生自救等。假如处在战争年代,一定会有格杀、刺杀等准军事项目。我相信。 我还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孩子们在不同环境下训练、成长,一定会成为共和国的骨干。比如,现在参加国外军事项目比赛,年青的中国军人常常拿到冠军。有人说,中日开战,中国未必能胜。我决不相信。当年中国人民志愿穿单衣、吃炒面、卧冰雪、持步枪与老美武装到牙齿的强大军火干,照样迫使美军退回三八线。当年自卫反击战,多年不曾打仗的中国军队不是软蛋熊包,照样一气拿下凉山。今天,面临新的抗战,中国绝不会输掉军威、国威、民威! 刘春梅说,让我们老知青回回炉,也像少年那样到这里活动该多好。 呵呵,玩玩,可以。动真格的,老胳膊老腿不行喽。 参观基地后,在回去的公交车上,我想: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肯出钱甚至生命。但不肯出钱训练孩子。要是转变观念,主动愿意让孩子多参加艰苦的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该多好。当年黄埔军校曾为中国培养出许多出色的将领和军人。我们多办些像道外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这样的少年“黄埔军校”(而不仅仅是娱乐场所),该多好。 先人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真是英明之见啊! 李素梅和基地负责人孙业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