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61|回复: 9

大鹏影视专稿654走向最后的沉默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3-4-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鹏影视专稿654

               今天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4周年纪念日。24年前,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后,新闻媒体发表大量怀念和悼念胡耀邦的报道。我看后十分感动。根据报刊的报道,我写了一篇长篇散文。黑龙江《退休杂志》原总编看到我的文章后,索要一份。没想到在第7期用了几块版面全文发表,连标题都没改。值此纪念敬爱的胡耀邦总书记逝世24周年之际,上网发表旧作,以示追思。

                        走向最后的沉默

                                     耀邦同志逝世前后

      深蓝色的电视屏幕上打出一行白字:
       中共中央讣告
       1989年4月15日晚7时,《新闻联播》传来的沉重的哀乐揪着千家万户的心:
       谁去世了?
       谁,谁,谁啊?
       屏幕上现出了那千万人熟识的、关切的面容:胡耀邦。一双坦诚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经全力治疗,未能挽救……享年73岁……”
        播音员沉痛的话语叫人心酸哪!
        耀邦,您走了?这怎么会呢?
        今年(1989年)3月20日至4月4日“两代会”期间,您不是还和我们在一起吗?
        在电视报道中,我们看到了您的面容;在广播报道中,我们知道了您的踪迹:
       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前,休息室里,您一进来就同先来的同志一一握手,打招呼。一些同志关切您的身体,您说:“到了趟南宁,跑瘦了两公斤……有钱难买老来瘦嘛……”
       在人大小组讨论会上,一些同志请您签名,您风趣地说:“我这一字可值千金啊!”
        4月12日李鹏总理出访日本前,有记者问:“在日本,许多人对胡耀邦有很好的印象,他们对他的身体健康情况表示关心:“胡耀邦是不是在4月8日星期六政治局开会时病的?’李鹏总理答道:“胡耀邦同志最近身体欠安,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对他的健康都很关心。我本人在星期日上午曾到医院探望过他,他的病情已有好转。”
       “身体欠安”牵挂了多少人的心!
        “已有好转”,又使多少人宽慰!

        可是,可是一一
        1989年4月15日晨7时53分,正当人们为共和国的人口刚刚在昨天已增至11亿而担扰的时候,正当《新中国一日》摄影活动于今天开始的时候,一颗伟大的心脏怎能停止跳动,一个万民景仰的领导人怎能就这样沉默地走了呢?

        在历史的天平上,公正地衡量,作为一位党的高层领导,耀邦有过失误,并非是完美无瑕的人。
         然而,他正直,他廉洁,他质朴,他坦诚,患国忧民,人格如镜,心如一团火,自然赢得了万邦民众的爱戴和关切。
        也许是巧合,天公似乎洞察到了人间的悲哀,在这个悲痛的时辰,北京干涸了多日的天空,稀稀疏疏下了几行雨。
        春雨稀疏。   
        人们的眼泪却不能稀疏……

        “我不相信!”尽管新华社在4月15日中午已向外界播发了快讯,可是没听广播的人们都不相信这惊人的噩耗!
        “他走得太突然了,我们谁也没想到……”耀邦的长子胡德平泣不成声。他是在统战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15日凌晨,已卧床7日,病情稳定的耀邦同志神色较好,精神如常。多日没听广播,他想了解国内外大事,他想刮刮胡子轻松一下。可是,突然……

         黑纱环绕着遗像置于苍松翠柏的君子兰之间。耀邦在延安相识的夫人李昭望着丈夫的遗容,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不足18平方米的小客厅,空室依旧,睹物恩情,耀邦朗朗的笑声、活泼的身影仿佛就在耳边、眼前。可现在,这里却不得不布置成家庭灵堂……
        无限的恩爱交织着无尽的悲哀。人们理解,人们理解啊!室外来者排成了队,人们的吊唁首先不是在医院,不是在人民大会堂,而是在这小小的客厅里……   
        第一个前来吊唁的,是前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她去花店选购时,店员们听说这只花篮是为吊唁耀邦同志时,便执意不肯收钱。这花篮也有种花人、卖花人的心意啊!
        老元帅聂荣臻送来了吊唁信:“耀邦同志不幸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聂帅了解一同为人民打江山的老战友。艰辛的长征路上,困苦的宝塔山下,激烈的炮火硝烟中,从14岁的“红小鬼”到新时期的总书记,党史、军史、共和国史,哪一页没有耀邦同志的丰功伟绩!“思亲以激志,忆旧以促新。”聂帅深情地写道:“与耀邦共事或接触过的干部和群众没有不称道的。
       “没有你,我的冤屈就无法平反哪!”小小灵堂里,每一个被解放、被昭雪的人望着耀邦的遗容都热泪盈眶。十年动乱,中国史上空前的政治大地震,上至共和国的主席,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无人不身受其害。“你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是不是走资派?!”批斗会上,面对造反派的呵叱。胡耀邦坚决地说:
       “我不是!”旁边挨斗的同志经受不住迫害,违心地承认,胡耀邦回头说:“你可不能瞎说呀!”结果遭来的是—顿拳打脚踢!囊中的针尖毕竟包不住。团中央干部集体上书请愿,要求老书记耀邦当人大代表。中央办公厅的—位负责人找他:只要你承认反对过中央领导,就可担任人大常委。胡耀邦两次拒绝:我是八大中央委员,那时江青什么也不是!1966年8月31日,中央文革来到团中央罢了一批官,胡耀邦当晚就说“康生是老左”。早在延安期间,担任总政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就不与康生来往。“九大”上,康生要与胡耀邦握手,他却扭头就走,结果没当上中央委员。1972年4月,在“五七干校”劳动中,胡耀邦被军代表定为“三反分子”,他不同意,说:“我建议你们将审查报告直送中央,而不必经过我签字。”1987年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胡耀邦深深理解冤假错案受害者的苦楚。刘少奇、彭德怀和所谓的“61人叛徒集团”等重大问题,迅速解决了!力排众议,全国—大批老干部平反了!甚至1957年以后许多万被错打成右派的人也获得了改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佩琦,这位1939年“一二九”运动时的北大学生会副主席,曾任国民党“少将监察”的中共地下党员,全国闻名的“大右派”,1979年以后虽几次上访,却都没有结果。经人指点,1980年4月2日下午,他来到胡耀邦住处,第二天就得到了胡耀邦的亲笔信,到年底就彻底平了反。今日,这位饱经劫难的78岁老人颤抖地书联:
       “哀悼胡总,为党尽忠效力六十载;感谢耀邦,给我平反冤狱十八年。”   

        —批批科技、文化教育界的人士来到了灵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在中国知识界,耀邦有口皆碑:1930年,已秘密加入共青团的胡耀邦受党派遣回乡做团的工作,离开了湖南浏阳县的中学,然而,他—直没有忘记教育自己的老师,当总书记回家乡视察时,还多次打听老师的情况,并请他到家中叙旧。耀邦也—直没有离开书本。1937年9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时曾表扬胡耀邦刻苦读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乎全文背下来;靠一本《辞源》,他两个月啃下了不带注释的《楚辞》;动乱年月,他读数理化和介绍国外科技的书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视察深圳蛇口,谈到官僚主义,他脱口—字不漏地念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骂鼓词”:“一棵大树腹中空,两头都是皮儿绷,卟冬卟冬又卟冬,就是不懂不懂又不懂”;辞去总书记的两年,他又重读马恩全集及其他各方面书籍;读书笔记就有40多本;临去逝前,案头上摆着他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周恩来传》……

        1975年,耀邦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虽然只有4个月,但却解决了400对夫妻分居的问题,还解决了不少科研人员的房子、孩子(上学)、票子(长工资)、煤气炉子等困难,这新的“五子登科”和耀邦领导起草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在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都遭到了批判。
        1980年,耀邦曾就文艺工作大声疾呼:“我们党要发誓,永远不能再把作家打成反革命,因为我们的队伍被摧残得太厉害了!”
        就在耀邦逝世前的20天,他与来访者谈到教育时还担心地说:“2亿2千万文盲中,青少年多的是,小孩不读书识字,弃学摆生意摊摊。不挣学问只挣钱,不爱识字喜钞票。这个思想从哪来的?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挣钱少,这岂不是由老师‘身教’来的?我这是笑话一句。”

       平民领袖与平民心相通。就连这小小的居室,也里门通中南海,外门通长安街。今天,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这个胡同25号耀邦的家。前来吊唁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从这小小的灵堂走过。无尽的人群,无尽的哀思啊!
         耀邦,我们的亲人,您那暖暖的光华何时再照耀万邦民众啊!留言薄上,那一条条动人的悼词,字字句句岂止是热爱和哀思,更是崇高的评价:
        “你心里有人民,人民心里有你。”
        “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
        “代表人民的领袖,真正的汉子。”
        “—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

        “中国人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北平军调处,有一次我打电话,一个高个子美国兵要‘加塞’,我个子虽小,却指着他的鼻子大吼:滚你妈的蛋!”在团中央一次报告会上,耀邦恢谐的讲话,引得全场大笑。担任党的总书记,胡耀邦没有高高在上,深居简出,讲起话来依然那样风趣,实在。“我的水平一下子并没有变。”“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我。”坦诚的话语为公众树起一个新的形象。   

        “与其扬手招来百万人欢呼,不如穿上布底鞋,亲切地走进人生。”正如—位诗人所言,耀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指导国务,走遍了全国2000多个县中的1600多个。不仅去了边疆、草原,甚至还重走了艰苦的长征路。临去世前,他还想去四川。全国还有10个地市没去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都能去看看。他反对弄虚作假,下去时,有人专门安排好的让他看,可他半路让车子拐弯,到没安排的地方去看。在陕西,他吃油泼辣子面片,对当地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要共产党?要共产党就是为群众造福。政策的正确与否,就是要看给群众造福的大小。”在黑龙江,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南深北黑”的设想,闭塞的北大荒终于向苏联、向亚洲、向世界打开了交往的大门。

        在日本,回答日本记者“中国何时才能改为直接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提问,耀邦说:“我国有lO亿人口,人太多,间接选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至于将来是否改为直接选举,我无权回答。我只是中国的一个公民,改不改,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人民决定。”日本记者大为折服:“共产党国家的领袖能记住自己是一个公民,是不容易的。”谈起日本人的奋斗精神,耀邦说:“你们日本有个电影叫《阿信》,她家穷,她不跑,艰苦奋斗。贵国的阿信比中国要跑的那些人高明一万倍。”坦诚,
        可亲,可信,赢得了人心。一位日本青年说:“我很喜欢胡总书记的诚实,要是他在日本竞选,我一定投他—票。”   

        不以高位自居,廉洁方能以昭天下。欲正党规国法,耀邦先立家风家教:全家都不准搞不正之风,谁出事谁负责。房子旧了不修,有人送礼不收。几个孩子与“商”无缘,亲戚朋友不许进京找他办事。就是亲哥哥胡耀福和他的两个儿子也绝不许“沾光”,至今仍在乡下务农,住着耀邦当年住的破房子。一位台胞参观后,连连感慨:“总书记的胞兄竟是这个样子,不可想象啊!”   

        铁质旧台历。旧瓶当茶杯。木板床上打着补丁的褥子。用旧背心里面装着旧布做成的枕头。裹着厚胶布的台灯。一身旧衣裤旧袜子。一套已经脏了的会见外宾和开会、外出时才穿的西服。14平方米的卧室——这就是4700万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领袖的家吗?!
       老同志哭了。
       青年同志哭了。
       少年和孩子哭了。
       走南闯北什么都见过的记者们也哭了!

        每天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共和国庄严的五星红旗低垂在半空。
        巨大的“痛”字挽纱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旁的上空。
        1989年4月22日。像13年前一样,巨星殒落,这里又聚集了上百万肃穆而立、悲痛的中国人。
        此时此刻,从天山脚下到乌苏里江畔,从西藏高峰到内蒙草原,能放下手中工作的中单人都聚集在电视机旁,都等待着与我们亲爱的耀邦同志告别。
        人民大会堂吊唁大厅的正中,悬挂着耀邦同志的巨幅遗像。他表情凝重,眼含思虑,嘴角似有千言万语。这张夫人李昭选定的照片是耀邦逝世前9天,4月6日,由著名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杜修贤在家中照的。   
        他没有笑。
        是啊,国事。民情。经济。生产。物价。党风。教育。文化。有多少事情让耀邦操心啊!他的确笑不出来。整天坐立不安,身体消瘦,夫人劝他别着急,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不着急呢!”

         ……9点54分。李昭在王光美同志扶持下,率子孙来到了耀邦的遗体前。慈样的面容。黑色的西服。绿色的松柏。白色的莲花。红色的党旗。旁边是李昭及其子女敬献的花篮和挽联:  “耀邦您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安息吧”。
    在庄严肃穆的吊唁大厅里,在令人心碎的哀乐声中,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数千名各界人士,向耀邦同志的遗体垂下了头。场外,上百万群众垂下了头。风纪威严的武警也摘下了镶嵌着国徽的帽子,垂下了头。
     “胡耀邦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们伟大的事业。他深深地热爱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也深深地热爱他……”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沉痛的悼词通过广播,传向了天安门广场,传向了中国大地,传向了世界。这一刻,全世界都在重温耀邦的履历……
        这样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样隆重的追悼会,顺人心,合民意。耀邦,人民的儿子,国家的骄傲,党的光荣!
        12时零5分。最后告别的时刻到了。缀着黑纱的灵车从人民大会堂缓缓开出,十里长安街,百万民众代表1l亿人民夹道护送。
        这个时候,“两代会”刚刚开完,改革需赴艰历险,党和国家多么需要你呀,耀邦,怎能走呢?
    这个时候,耀邦生前去过和没来得及去过的地方的群众还盼望着与您见面,耀邦,您怎能就这样走了呢!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情;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遥望灵车,耀邦的话语在耳旁,耀邦的英灵在人民的心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泪水,四月的泪水模糊了多少人的双眼。耀邦,您安息吧,您的精神激励国人前赴后继,一定会使祖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原载黑龙江《退休生活》1989年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3-4-1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耀邦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他平反了历史上、文革中大量的冤假错案... ...,为中国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组织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3-4-1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黎洋 发表于 2013-4-1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吗?此文写完后,咱老爸连连夸赞你,说你做了一件很值得记住的大事,正气长存!

    我当时特意收藏了此文,至今保留着。人间正道是沧桑,怀念胡耀邦。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4-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永远记住那些无私无愧的领袖人物,他们是大树,是高山,是星辰,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谢谢大鹏,重发旧作,激励人心,传递正能量,阔步大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菊 发表于 2013-4-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员的精神会代代传颂。胡耀邦是老一辈革命家,让我们无比崇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3-4-16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3-4-17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鹏24年前撰写的一篇分量很重的祭文。全文5025个字,字字珠玑,句句深沉。
    这篇祭文堪称精细、写实、激情、深沉,当时就得到了《退休生活》杂志总编辑的赏识,甚至获得了他父亲生前的夸赞。看来,大鹏确实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有真情的写家。
    在这篇祭文里,大鹏不惜一切地把当时荣任的总书记胡耀邦的大事小情统统端出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去思考……
    胡耀邦的确是一位平民领袖。他立场鲜明,心系百姓,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畏强权,勇于碰硬……这些,就是人民怀念他的根由和因缘。他和周总理一样那样挺拔、那样透明、那样无忌……
    胡耀邦之死,病袭?劳累?冤屈?不得而知。他生前解救了那么多冤魂,却倒下他一人。这是一出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牧马人 发表于 2013-4-1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感人,含泪拜读,谢谢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梅 发表于 2013-5-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拜读此文,又回到那个年代,党的历史是无数先行者奉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5 0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