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群啥样人儿 知青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人群。第一批老知青产生于五十年代,为数不多,常被忽略于知青群体之外。人们常提到的知青,一般定位于六八年至七八年间下乡的城镇知青。 这个年代的知青,经历了共和国不平常的历史时期。老三届在校内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德智体得到了最好的发展。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起伏兴衰,丰富了眼界和经验。他们经历了人生沉浮的磨练,劳其了筋骨,强其了心智,使他们早熟、成熟,纯熟。 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知青》的称谓,更拥有独特而高尚的知青思想情感和精神。 我不是知青。但是,我在兵团、军马场、农场生活了近三十年。我和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在单位知青把我当做他们中的一员,心心相通。回家探亲,弟弟妹妹向我讲述他们的知青生活经历,以及喜怒哀乐。所以我对知青,有着不解的情缘。 我了解知青,欣赏知青,自觉自愿地写知青,赞知青,亲近知青。知青是我的挚友,是我割舍不掉的情结。 如果有人问我,知青是一群啥样人?我会这样回答: 那是一群可亲近的朋友,那是一代有道德,讲正气,没私心,会工作,热爱生活的人。 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他们是硬汉子,铁姑娘。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拍着胸脯说:我来! 他们: 敢说,敢干,敢承担; 讲情,讲义,讲奉献; 能文,能武,能吃苦; 忧国,忧民,忧天下。 知青的形象,知青的精神,让我今生难忘。 知青精神之我见 二0一0年十月十九日,我以老荒友、原班子成员的身份,赴逊克农场,参加建场五十周年庆典。在农场的前三天时间里,有幸同各地返回农场的老知青代表在一起参加庆典活动,一起探视老领导、老同志,一起凭吊老首长陵墓,一起浏览场部城镇建设和南湖公园胜景,一起走访老连队,一起回忆当年的往事,一起赞美农场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对知青精神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几个版本的建议性文样。 其一 以身许国,志向高远; 以诚待人,爱憎分明; 以公为家,无私奉献; 以苦作乐,知难而进。 其二 胸怀大志,无私奉献; 崇尚科学,求真务实; 爱国敬业,淡泊名利; 知难而进,见义勇为。 其三 敢说,敢干,敢承担; 求真,求新,求进取; 讲情,讲义,讲真理; 忧国,忧民,忧天下。 其四 敢说,敢干,勇于承担; 求实,求新,开拓进取; 讲情,讲义,崇尚友爱; 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有人建议将其三中的“忧国,忧民,忧天下”一句,改为“献心,献力,献青春”。也有建议用“爱国,爱家,爱人民”的。 我中意于其二与其三,其二是我与他人共同拟定的,其三是我独立完成的。 知青精神,是知青整体的思想意识与风貌,也是其中先进骨干分子的闪光点。她具有时代特征及历史意义。在今天......其三就是本着这一原则写就而成的。其二的句式和文字特点,现代化(话)味道太浓。其三在追求时代(六、七十年代)语言特征上有些偏重,显得有些张扬有余,内敛不足。其四对其三的修改效果较好,但是,美中不足在句式上有点滞涩,读起来不顺畅。 既然是文样,就是让大家讨论的。欢迎各位提出意见,欢迎各位拿出自己的知青精神文稿,使知青精神早日定稿。给知青历史填补一个空白,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