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3-2-7 00:06 编辑
赴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参观学习侧记
近几年,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40多个知青纪念馆。1968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五七干校的柳河也建起了“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得知哈尔滨市也要建知青纪念馆,来自柳河五七干校下乡的知青张索明(特仑苏)建议知青联谊会去柳河看看。 2013年1月30日天未亮,柳河知青张索明(特仑苏)和刘景秀(智慧树)夫妇和杨林泉、张庆宪以及兵团战友包和平、王德林带一辆面包车接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素梅和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站站长管大鹏、知青博物馆捐物负责人黄春来以及工作人员魏秀玲,前往庆安县柳河。 看到我们都没有吃早饭,张索明、刘景秀夫妇买来食品,每人一袋,有面包、香肠、牛奶、矿泉水、水果。他们想得真周到。 面包车很快驶入去往庆安的高速公路。车内,我们有说有笑,回忆当年知青峥嵘岁月,谋划哈尔滨市知青博物馆的种种设想。车外,红日、白雪、蓝天,令人感觉神清气爽。中途,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来,观赏这在市内难以观赏到的最本色的“北国风光”,并照相留影,定格与“银装素裹”融为一体的晶莹美丽瞬间。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急速行驶,我们到达了五百里之外的柳河五七干校原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农场的单场长,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馆长关满斗,柳河旅游局焦局长和定居在柳河的知青战友们热情接待了我们。 我们首先参观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这是拥有3000多平米的一所三层独立楼房场馆。展览当年来柳河农场劳动学习的省级干部、基层干部和知青战友们在这块热土上学习、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劳动、生活用具等实物。还有一些还原性的沙盘景观制作,精采而生动。我们边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边参观图片和实物等。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的布展,给了我们很多参照借鉴的价值。柳河电视台的记者到现场进行了采访,李素梅和管大鹏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一致认为,知青岁月,是我们人生中一段永远难忘值得珍惜的经历。和下乡到兵团、农场和农村的知青相比,五七干校的知青更多的是接受了干部们的教育,更有益于他们的成长锻炼。 下午一时许,参观结束。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的领导和知青战友们又陪我们参观了别墅区、早已冰封的水库和原柳河五七干校校部旧址的四合院。冬季的柳河到处是晶莹的白雪,空气很清新,没有市内那种悬浮物杂尘的高度污染,给人以洁净清幽的美感。随行的知青战友不无骄傲的介绍着,春夏季节的柳河,到处是花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居民区的醒目标语道出了柳河的人们过着既田园化,又不乏都市色彩的美好生活“在广袤的原野中耕耘,在现代化的城市里生活”。我们真的很羡慕这里如画的风景。喜欢这里不曾污染的洁净空气。 中午,东道主设宴招待我们。午餐简朴、绿色、无污染,交流热烈而又真诚。 下午三时许,我们结束了当天的日程。满载着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盛情,满载着参观学习的收获,我们驱车返哈。因面包车座位的限制而未能去柳河的知青何仁侠、张淑兰、鲍书晶和邢连顺等知青又在“天天渔港”酒店设宴款待我们。大家的兴奋点和话题始终离不开知青岁月。 而今,柳河五七干校当年干部、知青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了,但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留下了活生生的记忆。现在,北大荒很多知青生活的营房也夷为平地,但,哈尔滨知青纪念馆的建成也一定会留下让人难忘的青春的视觉和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