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4-8-8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5-11-14 17:19 编辑
其一:
东农大粉西红柿:东北农学院的早期育种成果
一、品种概述
东农大粉西红柿是东北农学院 (现东北农业大学) 在文革前(1949-1966 年) 培育的一个粉色果皮番茄品种,由李盛宣、郑品清等育种专家主持培育工作。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自主培育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填补了当时国内粉色番茄品种的空白,在东北地区推广种植,为当地蔬菜生产和供应做出了贡献。
二、历史背景
东北农学院成立于 1948 年 8 月,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农业院校。建校初期,学校以 "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服务" 为方针,积极开展作物育种研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国内品种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粉色番茄品种更为稀缺。东北农学院的育种团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东农大粉西红柿的选育工作。
三、育种专家介绍
1. 李盛宣
• 东北农学院园艺系教授,蔬菜育种专家
• 长期从事番茄遗传育种研究,在粉色番茄品种培育方面有突出贡献
• 主持了东农大粉西红柿的育种工作,从品种选择、杂交到定型的全过程
2. 郑品清
• 东北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李盛宣教授的合作者
• 在番茄育种研究中负责种质资源收集、性状鉴定和田间试验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 为东农大粉西红柿的成功培育付出了大量心血
四、品种特性
东农大粉西红柿具有以下特点:
特性描述果实颜色粉红色,鲜艳美观,区别于传统的大红番茄果型中等大小,形状圆润,果面光滑口感酸甜适中,风味浓郁,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适应性耐寒性强,适合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尤其适合春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抗病性对当地常见番茄病害有一定抗性,稳产性好产量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亩产可达 3000-4000 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五、推广与影响
1. 区域推广: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推广,成为当地番茄主栽品种之一
2. 生产贡献:
◦ 解决了当时东北地区番茄品种依赖进口的问题,实现了粉色番茄品种的国产化
◦ 提高了当地蔬菜产量和品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 为东北农学院后续番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育种人才
3. 技术传承:
◦ 育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东北农业大学 (原东北农学院) 的番茄育种学科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
◦ 东农大粉的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被应用于后续多个东农系列番茄品种的培育
六、后续发展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东农大粉西红柿后来被东北农业大学新培育的东农系列番茄品种 (如东农 701、东农 702、东农 704 等) 所取代。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农业大学李景富教授 (1962 年考入东北农学院) 及其团队在东农大粉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努力,育成了 27 个番茄新品种,被誉为 "中国番茄大王"。其中,东农 701 成为我国第一个国产加工番茄品种,解决了当时松江罐头厂等原料不足的问题。
七、结语
东农大粉西红柿作为东北农学院在文革前培育的重要成果,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蔬菜育种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李盛宣、郑品清等老一辈育种专家的工作为我国蔬菜产业的自主发展和品种改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
尽管东农大粉西红柿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代表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科研传统,仍然在东北农业大学的育种工作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激励着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继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郑品清、李景富论文概览:
一、郑品清与李景富合作论文:
1. 《番茄几个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作者:李景富,郑品清,李鹏发表期刊:东北农学院学报,1981, (3): 22-27研究内容: •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番茄主要数量性状 (如果形指数、单果重等) 的配合力效应 • 发现平均单果质量以特殊配合力为主 (占 60.1%), 一般配合力占 39.9% • 为番茄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方法被后续多篇文献引用
2. 《哈尔滨地区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毒源类型鉴定的研究》 作者:郑品清,李景富,李鹏发表期刊:东北农学院学报,1984, (2): 65-69研究内容: • 系统调查哈尔滨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 • 鉴定主要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 (TMV), 占总样本 92.23% • 为东北番茄产区病毒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3. 《黑龙江省番茄病毒病毒源类型的鉴定》 作者:郑品清,李桂英,李景富,李盛萱发表期刊:东北农学院学报,1986, (4)研究内容: • 对黑龙江省 9 个市、县,35 个试验点进行大规模病毒样本采集 (共 287 个) • 确认 TMV 是主要毒源 (92.23%), 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 (CMV, 2.1%) 和混合感染 (1.74%) • 该研究为黑龙江省番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郑品清主要独立 / 合作论文
1. 《我国为害番茄的病毒种群与烟草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的初步鉴定》(全国番茄抗病育种协作组) ◦ 参与全国性番茄病毒病调查,为我国番茄病毒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2. 《黑龙江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和番茄上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冯兰香等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 ◦ 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在番茄上的株系分化,为抗病育种提供抗原选择依据
三、李景富主要独立 / 合作论文 (部分) 1. 重要学术论文 《基因组解析揭示番茄的育种历史》(与合作者) 东北农业大学 • 发表期刊:Nature Genetics, 2014 • 研究内容: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揭示番茄驯化和育种历史,为现代番茄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 该论文是李景富团队在番茄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东北农业大学 《The DR5 and E8 reporters are suitable systems for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by reporter gene in tomato》(与团队) • 发表期刊:Vegetable Research, 2023 • 研究内容:开发了适用于番茄基因功能研究的新型报告基因系统 《番茄红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严玉坤合作) • 发表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 • 研究内容:揭示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规律,为高营养番茄育种提供依据 2. 番茄新品种选育论文 (部分) • 《番茄新品种东农 712 的选育》(与许向阳等合作) • 《番茄新品种东农 715 的选育》(与张贺等合作) • 《黄罗曼类型番茄新品种东农 723 的选育》(与姜景彬等合作) • 《番茄新品种 "东农 721" 的选育》(与于振华等合作) 3. 著作与综述 • 主编《中国番茄》(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主编《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副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 《番茄品质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与李晓蕾等合作)
四、研究特点与贡献
1. 郑品清研究特点 • 病毒学研究专长:在番茄病毒病鉴定与防控领域成果显著,为东北番茄产区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与李盛萱合作:参与东农大粉西红柿培育的基础研究,为品种抗病性改良提供保障
2. 李景富研究特点 • 高产高质多抗番茄育种:带领团队育成 27 个番茄新品种,被誉为 "中国番茄大王" • 研究规模:主持国家 "863 计划" 和省重点项目 3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26 篇 • 学科影响:担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番茄分会会长,《园艺学报》等期刊编委 • 育种成就: ◦ 东农 701 成为我国首个国产加工番茄品种,解决了罐头厂原料不足问题 ◦ 系列品种在东北及全国推广,为我国番茄产业自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五、总结 郑品清与李景富的合作论文奠定了东北农业大学番茄育种研究的基础,特别是在番茄抗病育种和品质改良方面。李景富在此基础上继续深耕,成为我国番茄育种领域的领军人物,而郑品清在番茄病毒学研究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尤其是番茄育种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由于早期文献数字化有限,部分论文全文较难获取,本概览主要基于可检索到的论文信息和引用记录整理。(发小聚会时,都提及到文革前东农小农场的西红柿,而我,作为郑品清的长子,也很想了解这段历史,当时也不知道我母亲做了什么,只是每年到西红柿成熟采籽的时候告诉我让同学们来小农场,品尝抠籽西红柿,我们感觉酸甜可口,沙瓤,不输西瓜。本文由AI查询生成整理,无任何主观论述,真实可信)
|
|